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253929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一、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一般特点(一)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掌握以词为标志的概念,是逻辑思 维发展的表现。人类概念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儿童掌握概念的 主要方式,是向成人学习社会上已经形成的概念。但是儿童并不是简单地、机械 地接受成人所教的概念。他们往往把成人传授的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系统之中, 经过概括而形成概念。有个 5 岁多的孩子,接连几天反复问:“什么是宝贝?” “金子是宝贝吗?”“熊猫是宝贝吗?”“金子为什么是宝贝?”“熊猫为什么 是宝贝?”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与他的概括水平有密切联系。比如,幼儿有时说 出一个代表类概念的词

2、,而实际上在他的头脑中,这个词只代表个别物体的具体 名称,而没有达到高一级的概括化。儿童掌握概念也可能在生活实践中进行。这种掌握概念的方式类似成人的 “概念的发现”。比如,要求幼儿摆弄一套卡片,这些卡片画有各种几何图形, 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等。同时,每种圆形又都分别涂上了红、绿、蓝等颜色。 如果儿童在按颜色分组时,总是得到强化,那么他就会发现以颜色进行概括的概 念。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通过类似的强化经验,也会自发地形成一些概念。比“星 期天”就是不上幼儿园的日子。(二)学前儿童概念的一般特点每个概念都有一定的内涵和处延。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含 义。概念的外延指概念所反映的具体事

3、物,即概念适用的范围。学前儿童所掌握 的概念往往表现为:1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外部的表面特征,而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比如,幼儿认为“男”的是“头发短短的”,女的是“梳小辫的”。有个女孩, 当别人间她:“你是男的还是女的?”她摸摸头说:“男!”还拍了怀里的玩具 小老虎说:“老虎,女!”她摇着小老虎的尾巴说:“梳小辫。”2外延不适当,往往失之过宽(如认为“家具”是“用的东西“)或过窄 (如“儿子”只包括小孩)。由于外延过宽或过窄,因而概念往往不准确或内容 贫乏。二、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类型和特点(一)学前儿童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学前儿童所掌握的概念,大量是实物概念。他们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是:1

4、以低层次概念为主学前幼儿对实物概念的掌握,主要体现在跟自己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而且是 十分常见的一些实物。研究者主要通过观察儿童摆弄物体,如给儿童呈现各种类 型的物体,如动物玩具、交通工具、家具,观察他们如何将物体进行分类,来考 察儿童对概念的表征。众多研究结果均显示,对实物概念的掌握,幼儿往往从感 知觉或实物的用途方面进行概括,从而掌握实物概念。有研究表明(刘静和等, 1964),幼儿对实物概念的掌握主要以低层次概念为主。在一个实验中,向儿童提供28 张图片,每张图片中绘有儿童熟悉的、能够 辨认的一种物体。这 28 张图片可以归纳为 8 个一级概念和 4 个二级概念。具体 内容及所属概念名称见

5、表 7-1。表 7-1 图片内容及其所属的概念图片的具体内容一级概念二级概念1.白鸽、麻雀、乌鸦鸟动物2.虎、狮、象、熊野兽动物3.香蕉、苹果、梨、葡萄水果植物4.萝卜、茄子、白菜蔬菜植物5.电车、汽车、三轮车、自行车车交通工具6.轮船、帆船、舢板船交通工具7.书桌、方桌、圆桌、长桌桌家具8.小背椅、扶手椅、沙发椅家具4 岁、5 岁、6 岁三个年龄儿童的表现如下:4 岁儿童不能按图片进行一级概念的独立分类,完全不能进行二级概念的独 立分类。这个年龄的儿童听完主试的指导语后,有些是不动作,也不言语;有些 则乱分,完全看不出他根据什么标准,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分,也不回答;有的则 一个一个地说出物体的

6、个别名称。5 岁儿童可以独立分类,但常常不是以类为标准,而是依靠情境、功用或其 他外部特征进行分类。如把桌子和椅子放在一起,说“吃饭时这样做”(按情境 分);把椅子和汽车放在一起,说是“坐的”(按功用分);把葡萄和茄子放在 一起,说是“紫的”(按颜色分)。6 岁儿童已经能够分类。他们常常问:“是把车归一块儿吗?”他们也会调 整自己已分好的图片。例如有一个孩子先是把三轮车和自行车放在一起,并说: “这都是骑的。”把电车和汽车放在一起,说:“这都是开的。”后来又把它们 合起来,说:“都是车。”表明他已形成了类概念。5 岁和 6 岁儿童二级概念独立分类的正确性虽略有提高,但仍然很低,只达 到 20.

7、8%和 25%。因此可以说,整个幼儿期,儿童所掌握的概念主要是低层次的 概念。2以具体特征为主以下定义为例。下定义是掌握概念的表现之一。幼儿对实物概念所下定义可分为 7 种类型。(1) 不会说。幼儿不会说话或表示不会。(2) 同义反复。比如要求幼儿说出“什么是灯”时,他说“灯灯“或“大灯”。(3) 举出实例。比如解释灯时,说“红灯”、“绿灯”、“亮灯”。(4) 说出一般性的非本质特征。如说灯是“长的”,说鱼是“黑的”。(5) 说出重要特征。如说灯是“房顶上挂的”,“在墙上挂的”,“一个圆 的玻璃里面特别亮”。(6) 说出功用或习性。如灯是“照亮的”,“能发光的”;鱼是“给人吃的”, “在水里游

8、的”。(7) 说出初步概念。如灯是“给人照亮的东西”,“有电、有用的东西“; 鱼是“一种水里的动物”;鸟是“一种飞禽”等等。幼儿下定义的 7 种类型可以分为 4 种水平。(1) 完全不会说。(2) 不会下定义。上述同义反复、举出实例或只说出某种非本质的、重要的 特征,属于实际上不会理解词,不会下定义的水平。这些类型的表现,说明幼儿 头脑中的词,只代表特定的具体事物,而没有达到真正的概念水平。(3) 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幼儿从物体的功用,动物的习性,或物体的某种 较重要的具体特征来下定义,说明了幼儿思维的具体性。因为物体功用,即它与 人的关系,是幼儿在生活中能够体验到的,例如,“灯可以照亮”。动

9、物的某些 习性也是幼儿常常可以见到的,例如,“鱼在水里游”,“鸟会飞”。另外,物 体有些突出的外部特征也是幼儿容易见到的,如“鱼有刺”,“鸟有翅膀”。(4) 接近下定义水平(初步概念水平)。下定义或解释,应该指出种概念和 属差。这种严格的下定义水平,是幼儿思维发展所不能达到的,即使是生活中比 较熟悉的具体事物,如,灯、鱼、鸟、公园等,幼儿也只能作出带有初步概括性的、接近正确的解释。“武器”一词,是包括各种战斗工具的二级概念。儿童生 活中接触到的往往是枪炮、大)J等,而不是“武器”。因此,对“武器”的概 念,掌握水平更低。从幼儿期的发展趋势看,下定义的水平随年龄增长有所提高。不会说或不会 解词的

10、人数在4 岁前所占的比例较大,4-5 岁以后有所缩小,5岁以后显著降低, 而达到初步概念(接近下定义水平)的人数,则在5 岁以后显著增加。总之,幼 儿对具体名词的解释集中于(二) 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掌握数概念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数概念比实物概念更抽象,掌 握数概念比实物概念要困难。1学前儿童数概念的萌芽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可分为以下阶段,(1) 辨数。对物体大小或多少的模糊认识。比如,1 岁半至2 岁的孩子,有 些还不太会讲话,但知道伸手去抓数量多的糖果或大的苹果。(2) 认数。产生对物体整个数目的知觉。2 岁一 3 岁半儿童还不会口头数数, 但是能根据成人的指示,拿出 1 个

11、、2 个或 3 个物体。(3) 点数。开始形成数概念。在3岁半4岁才发展起来。可见,3岁前儿童 对数的认识主要处于知觉阶段,只能说是出现数概念的萌芽。数概念在3岁以后 开始形成。2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幼儿掌握数概念包括三个成分。(1) 掌握数的顺序。一般3岁儿童已经能够学会口头数10以内的数。这时, 他们记住了数的顺序,但是并不会真正去数物体。有个 1岁半的孩子,得到经常 夸奖,对“数数”很有兴趣,当他听到售货员说菜价是“1 块6”时,他就立即 说:“1 块7,1 块8,1 块9,1 块10。”爸爸教他念诗,说“锄禾日当午”,他接着说:“锄禾日当5,锄禾日当6,锄禾日当7”(2) 数的实际意义。当

12、幼儿学会口头数数以后,逐渐学会口手一致地数物体, 即按物点数,然后学会说出物体总数,这时,可以说是掌握了数的实际意义。这 阶段幼儿已具备了初步的计数能力,但还没有形成数概念。(3) 数的组成。掌握数的组成是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关键。幼儿学会点数物体 总数以后,逐渐能够学会用实物进行 10 以内的加减。在实物加减的过程中,幼 儿知道两个或更多的数群可以合并成为一个更大的新数群;一个数群又可以分成 两个或更多的子群,由此形成了数群可分可合的观念。幼儿掌握了数的组成以后, 就形成数概念。儿童的数概念的形成,经历口头数数f给物说数f个按数取物f掌握数概念 等四个阶段。幼儿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从感知和动作开始

13、的。幼儿计数,起先不但要用眼 看,而且要动手去数。以后,幼儿可以逐渐减少用手点数的动作,主要凭视觉把 握物体的数量,用眼看实物,嘴里默默地数。有时还用点头来帮助数数,似乎以 头的动作代替手的动作。当幼儿可以脱离感知而进行口头计算时,他还必须依靠物体数量的表象。这 表现在幼儿能够正确回答 10以内的应用题,却往往不能正确回答 10 以内的式子 题。因为应用题描述了情境成分,唤起幼儿关于物体的表象,这些表象可以作为 计算的支柱,帮助幼儿从感知阶段向数概念过渡。幼儿晚期才逐渐能够用数词进 行计算,开始进入数概念阶段。(三) 学前儿童掌握空间概念的特点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发展较早,而掌握空间概念和时

14、间概念则比较晚。 掌握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与掌握相应的词有密切联系。1左右概念是一种反映事物之间关系的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灵活性的概念。幼儿对空间概念中的“上”、“下”、“前后”概念较易掌握,而对“左右”概 念较难掌握。在整个学前阶段,儿童只出现最初的左右概念,不能真正掌握比较 概括的、灵活的左右概念。5、6 岁儿童只是固定化地辨识自己的左右方位,并 把它和词联系起来。他们知道自己的左右手(脚),往往直接按照自己的左右手 (脚)方位来称呼对面人的左右手(脚)的方位。5、6 岁儿童也不能掌握两物 体的左右方位关系概念。例如,面对着桌上并排放着的钢笔和橡皮,他们或者把 两个物体都说成在右(左)边,或者

15、回答“不知道”。幼儿更不能掌握三个物体 之间的左右关系概念。从 6 岁儿童回答判断左右方位的根据,也可以看到他们所 掌握的左右概念的固定性和具体性。比如,6 岁 3 个月的小正说:“吃饭用右手。 你一间我右手,我就想起来了。”6岁 2个月的小宾说:“老师说先穿这边的袜 子,我这么一倒(边说边把身体扭向右边),就知道这是右边。”这个被试在回 答问题时就是依靠把身体来回扭动的。幼儿掌握左右概念的这种特点,反映了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即思维的直 观性、固定性、情景性和不灵活性。7 岁以后,儿童思维的抽象逻辑性逐渐发展, 对左右概念的掌握也进一步概括化和灵活了。2幼儿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特点空间包括

16、三个维度。一维空间体现于 长度,二维空间体现于面积,三维空间体现于体积。(1) 掌握长度概念。让儿童从5根保险丝中确认一样长的3根,然后当着儿 童的面将其中两根保险丝改变形状(见图7-3)。结果表明5-6岁儿童基本还不具 备稳定的长度概念。他们对由自己挑出来的一样长的3根保险丝,一经变形后即 认为不再一样长。绝大多数儿童认为,直的最长,弯了一下的短,弯了两下的最 短。该年龄儿童依靠实物的形象来判断长短,要是动手把弯了的保险丝重新拉直, 他们就会不顾前后矛盾,肯定它们都是一样长的。有的幼儿先将三根保险丝的一 端对齐,然后再看另一端是否一样齐。如果另一端是齐的,他们才承认三根是一 样长,否则就认为不一样长。67岁是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