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养生20140703解读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253329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志养生20140703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情志养生20140703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情志养生20140703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情志养生20140703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情志养生20140703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志养生20140703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志养生20140703解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志养生概括:情志养生法是在养生学基本观念和法则的指导下,通过主动的修德怡性、调志摄神、节欲安神、静心养神、积精全神、四气调神等多种途径,保护和增强人的精神健康,力求达到形神高度统一的养生目的。流行病学资料:心理因素已逐渐成为各类疾病发病和致死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心理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失眠、抑郁症、精神分裂等严重精神心理疾患,而且在糖尿病、冠心病、肿瘤、高血压、脑卒以及一些严重的皮肤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一、情志致病:1、生理:素问举痛论:“喜则气和志达, 营卫通利”。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2、病 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2、“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素问举痛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二、情志变化的因素:1、社会因素:社会动荡家庭变故人际纠葛2、环境因素:四时更迭月廓圆缺颜色气味3、病理因素:“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三、七情致病原因: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 。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 不会使人发病。但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超过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不

3、能适应时,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一)喜1、喜为心志,心能表达人的喜悦之情。心主血,喜悦时人体气血运行加速,面色红润,御寒能力。抗病能力提高,罹患心脑血管病的可能下降;心主神明,愉悦时,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增强; 心开窍于舌,高兴时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语言流畅动听等;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人在高兴时也胃口大开,久则心宽体胖等等。2 、喜伤心过喜的异常情志可损伤心,常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多汗出,胸闷,头晕,头痛,心前区疼痛,甚至神志错乱,喜笑不休,悲伤欲哭,多疑善虑,惊恐不安等症状,可导致一些精神、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发生,严重者还可危及人的生命,如大喜时造成中

4、风或突然死亡,中医称之为“喜中”。(二)怒1 、怒为肝志,肝能表达人的愤怒之情志活动。怒是个人的意志和活动遭到挫折或某些目的不能达到时,所表现的、以紧张情绪为主的一种情志活动;怒既有积极的一面,战前动员要鼓舞战士的土气,激起战士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使之在战斗时化为巨大的战斗力; 怒又有消极的一面, 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消极和不良的影响; 暂时而轻度的发怒, 能使压抑的情绪得到发泄, 从而缓解紧张的精神状态,有助于人体气机的疏泄条达,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2 、怒伤肝大怒、过怒易伤肝,表现为肝失疏泄,肝气郁积,肝血瘀阻,肝阳上亢等病证。出现胸胁胀痛,烦躁不安,头昏目眩,面红目赤,有的则会出现闷闷不乐

5、,喜太息,暧气,呢逆等症状。人体发怒时可引起唾液减少,食欲下降,胃肠痉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血中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黏滞度增高,交感神经兴奋。长此以往,会使人患上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对患有心脑血管病者, 可导致病情加重, 诱发中风、心肌梗死等,危及性命。(三)忧(悲)1 、忧(悲)为肺志,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肺开窍于鼻,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 会痛哭流涕, 忧愁悲伤哭泣过多会导致声音嘶哑, 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2 、忧(悲)伤肺:人在悲伤忧愁时,可使肺气抑郁,耗散气

6、阴,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肺主皮毛,悲忧伤肺,可表现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皮肤病上。情绪抑郁,忧愁悲伤可以导致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四)恐(惊)1 、恐(惊)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惊恐是人对外界突发刺激的应急反应。 人在受到剧烈惊恐之时, 会出现大小便失禁; 这与肾主前后二阴,肾主两便的功能相符; 肾藏精,生髓充脑,人受到惊吓后,会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与肾藏精,生髓充脑有关系。 惊恐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一定的益处的,可以引起警觉,避免机体遭到危害。2 、恐伤肾:惊恐过度会耗伤肾气,使得肾气下陷,二便失禁,遗精滑泄,严重的惊恐,还会导致人的死亡。这方面的例子并不鲜见。(五)

7、思1 、思为脾志,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在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脾主运化; 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 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 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有关。2 、思伤脾:思为脾志,因而过思则易伤脾。伤脾可以表现为气血不足所致的乏力,出现头昏,心慌,贫血等症状。有的还可出现暧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四、情志与疾病1 、情志与心血管疾病:情绪持续紧张和精神过度疲劳是高血压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些人由于暴怒、恐惧、紧张或过于激动而引起心血管病,甚至导致

8、死亡。在愤怒的情绪下,由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可导致舒张压的显著增高。在恐惧的情绪下, 由于心输出量的增加, 可引起收缩压的上升。2 、情志与神经系统 :七情太过,导致神经系统的严重失调,就会引起各种神经官能症,包括神经衰弱、癔病和强迫症。 极为严重的,还可引起精神错乱、行为失常。所谓反应性精神病大都是这样引起的。 它是由强烈、 突然或持久的精神因素所引起的一种精神障碍。3 、情志与消化、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对情绪的反应也相当敏感,情绪不良而致病者占 70 80。诸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胃痛、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结肠过敏、腹痛腹泻等。 在呼吸方面,当受到较大的打击, 心理失去平衡时,可引起胸闷

9、、气急、心率改变、面色苍白、头额冒汗、哮喘等。当换气过度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成分降低,则可出现手指发麻、肌肉颤抖、头晕,甚至昏厥。4 、情志与癌症: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与心、脑血管疾病一起,号称“世界三大死神” 。不良的心理一社会刺激因素是一种强烈的促癌剂。现代心身医学实验证实不良心理因素,过度紧张刺激、忧郁悲伤可以通过类固醇作用,使胸腺退化,免疫性 T 淋巴细胞成熟障碍,抑制免疫功能,诱发癌症。5 、情志与内分泌系统:对于内分泌系统来说,强烈的刺激可导致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病。糖尿病(吃出来、淤出来:精神抑郁,淤久、阴阳俱虚)甲状腺机能亢进病: “过度紧张、长期焦虑等精神负担,

10、是诱发甲亢的重要因素。”从甲亢病人就诊时的主诉可得知,升学、出国、晋级、提职等,可导致情绪波动,而工作、学习过度劳累引起精神持续紧张, 与发病更有密切关系,农村的“甲亢”病人就较少。五、情志调节与养生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1、节制法戒怒,宠辱不惊。愤怒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不仅能伤肝脏,亦可伤心、伤胃、伤脑等,从而导致多种疾病。以心治神,随时调节自己的情绪, 不要独自苦思冥想, 忧愁伤悲或愤愤不平。 退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 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 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

11、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2、宣泄法倾诉、记日记、高歌、痛哭。3、转移法又叫移情法增加有益心身健康的兴趣,寻找精神寄托,怡养心志,舒畅情怀。如音乐欣赏,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弈棋垂钓及外出旅游等。A、琴棋书画移情法:平时,应根据各自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分别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如书法、绘画等,用这些方法排解愁绪,寄托情怀、舒畅气机、怡养心神,有益于人之身心健康。B、 运动移情法:“劳则阳气衰,宜乘车马游玩”。当思虑过度,心情不快时,应到郊外旷野锻炼或消遣, 让山清水秀的环境去调节消极情绪,陶醉在蓝天白云、花香鸟语的自然环境里,舒畅情怀,忘却忧烦。在情绪激动与别人争吵时,最好的方法是转移一下注意力,去

12、参加体育锻炼,如打球、散步、打太极拳等,或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用肌肉的紧张去消除精神的紧张。C、升华超脱法:升华,就是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用理智战胜生活中的不幸,并把理智和情感化作行动的动力,投身于事业中去。“天生我才必有用” 。一个人只要不气馁,振作精神,面向生活,面对自己的现实,路就在你的脚下,前途同样是宽广的,应该挺起胸膛去迎接生活。4、情志相胜又叫以情制情法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以情制情法是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 用互相制约、 互相克制的情志, 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借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其中怒

13、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 、“喜伤心,恐胜喜” 、“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情志调摄对于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故善养生者,宜注意情志调摄。六、情志疾病的预防和药膳1 、预防首先,要保持平和乐观心态。通过调节内心世界,排除贪念,使心态平和,尽量减少不良情绪刺激,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 ,更要戒骄戒躁,避免生闲气,怨气和闷气,以避免诱发疾病的可能,还要善于调节情绪,转移不快,豁达乐观,少私寡欲,淡泊名利,性格开朗,心胸豁达,知足常乐,心情愉快,达到精神内守,阴阳

14、平和,气血旺盛,邪无所侵,百病不生的境界。第二,培养兴趣爱好, 充实生活。人的精神生活是虚实相生的。 所谓“虚”,指的是一种淡泊宁静,恬淡虚无的心境。正如内经所说: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所谓“实”,是相对于精神颓废,无所追求而言的。这种精神的培养可以通过合理、可行的个人爱好,如种植花草,钓鱼,练习书法等,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或者脚踏实地的工作等来充实。第三,通过形体锻炼来辅助情志调节。既可以选用适合自己的较剧烈一些的锻炼方式,如爬山、长跑、球类运动等,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漫步,竞走,太极拳等舒缓一些的运动项目来修身养性,调节情志。这样,才精神饱满,身强体健。2 、药膳牛髓膏子饮膳正要原料:黄精 250g,天门冬 50g,地黄 150g,牛骨油适量。制作:取黄精、地黄、天门冬,加水煎煮,每20 分钟取液 1 次,共取 3 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熬膏。当浓缩至粘稠时,加入适量牛骨油,边熬边搅至膏状,遂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次 2 匙,温酒送服,每日 2 次。功能:补精髓,益脑力。麻雀粥太平圣惠方原料:麻雀 1 只,粟米 50g,葱白适量,白酒适量。制作:将麻雀去毛取肉,切碎,炒熟,放适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