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25144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Explorations of the fusion of the campus culture in higher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business cultureZHU Ming(Beijing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Beijing, China)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ampus culture and enterprise culture, this paper expounds on strengthening the interac

2、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s .It also expounds the fact that the professorship campus between culture and corporate culture from four aspects emphatically. In this way, students can be familiar with th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management, to promote campus culture and enterprise culture melted

3、, and they can adapt themselves to employment more quickly, in order to increase employment stability. Consequently, school,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are all get benefits.Key words: order training model; vocational college culture; business culture construction; fusion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朱 明 朱明:1965年11月6

4、日出生,女,河南项城市,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安全防范系党总支书记,高级经济师。摘 要: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差异性分析,阐述了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与对接的意义,提出在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角色层面、实训层面、管理层面等加强校企文化融合,使学生在订单培养期间接受企业文化管理,缩短就业适应期,增加就业稳定性,达到学校、企业与学生三方共赢。关键词:订单培养;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合正 文:订单培养是校企间联系最直接、互动性最强的合作,订单培养目标使毕业生既有适应企业岗位所需的技能,又能适应订单企业的文化氛围及其管理。订单培养过程是校企文化交流、作用和融合的渐进式过程,而校企文化融合最具有针对性、可行

5、性和最能发挥其功效,是实施订单培养时不可或缺的内容。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属于亚文化,都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都具有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感染人的功能,但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一)特点不同校园文化是一种研究性文化,追求的是理性、品味,具有高雅、含蓄、内敛等特点;而企业文化则是实践性文化,再好的文化理念必须与生产、管理、经营的实践相结合。(二)目标不同校园文化的目标是培育人、塑造人,企业文化目标是激励、凝聚员工不断创新,激情进取,创造最高的效率和效益。(三)氛围不同校园文化倡导的是宽松、民主、平等、自由、个性的学术氛围和文化环境;而企业文化则更重视竞争、业绩、服务,更强调

6、规范和纪律。(四)重心不同校园文化是使命文化,原动力是一种使命感,注重过程;而企业文化是责任文化,强调责任感,更侧重于结果。正是因为两种文化存在着差异,致使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存在适应期 邱晓华,余党军,池水明,订单培养模式下的校企文化融合实践,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9卷第1期,2009年2月。若在订单培养阶段授受企业文化熏陶, 使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企业文化管理,缩短就业适应期,对学生今后顺利就业和企业文化品位提升有着非常积极地推动作用。二、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与对接的意义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必然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等文化特征,与企业文化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两者的互动与融合是

7、可行的,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服务学生就业创业、打造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一)有利于职业教育办学与就业市场的无缝衔接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而完成这一任务不仅有赖于教学,还有赖于校园文化所提供的文化氛围。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否有较高的就业率将决定高职院校甚至整个高职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很多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提出了让毕业生“零距离”就业的目标。然而,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高职毕业生并不能很快适应岗位的要求,以致对用人单位产生种种抱怨。同时也有不少企业管理者反映高职毕业生与企业氛围格格不入,难以融入新的环境。其原因虽

8、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在校学习时所处的情境与进入企业后的工作场景存在巨大反差,从而导致对企业文化缺乏认同,是重要原因之一。 潘春胜,孟铁鑫,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路径的探索,教育探索2008年第10期所以,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融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增强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可以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亲近感,减少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文化冲突,使学生就业后能很快地接受先进的企业文化及价值理念,从而大大提升其就业的竞争力。(二)有利于提升职业学校核心竞争力各职业学校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具备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优秀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便可构成学校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职业

9、院校持续的活力和发展潜力。有一句企业界名言:一流企业做文化,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营销。这里套用一下:合格职校看硬件,良好职校看机制,优秀职校看文化。 刘毅,校企文化融合与对接构建职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职业2010年11月只有构建具有独特魅力和个性的职教校园文化,职业院校才能真正具有吸引社会、企业的巨大魅力和竞争力。所以,校企文化融合与对接是提升职业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培养作为未来职业人的全面素质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高考分数不理想以及对口升学的学生,大多人生阅历浅,心理不成熟,思维方式过于理想化。一方面,他们大都年轻好胜,充满活力,抱负远大;另一

10、方面,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定位,在学习以及实践中找不到今后发展的方向,感到迷茫。 刘允华,王静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探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8月第10卷/第8期通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不仅能够激励学生们的学习和创业的激情,而且可以使他们明确自己在今后工作中的定位,亲身感受职业精神是一个人从事职业的根基,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明确未来就业的方向和压力,从而加强自己的学习动力,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促使高职学生的成人与成材。(四)有利于减少失落感,调整学生就业与成才的心理预期由于高职学生的高考分数相对较低,录取批次排在较后,不少高职生总感觉低

11、人一头,入学后,他们首先关心的是能否和怎么专接本,毕业生就业制度双向选择的市场化改革,不仅表现为毕业生就业选择上的自主性,也表现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挑剔,不少高职毕业生择业期望较高,难以找到心中的理想岗位,表现出较强的浮躁心态,心理充满失落感。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主体的多元化,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已越来越成为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取向,这些企业往往要求毕业生工作后能直接上岗顶岗,容不得花更多的时间和代价闲置人才,让其慢慢地适应过渡;与此同时,他们又非常注重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因为频繁的跳槽现象,影响了人才的使用和正常的生产秩序。因此,对那种仅仅把就业单位当作跳板的毕业生,企业都敬而远之。高职教育是

12、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正是高职生的特点和优势所在。 杨林,马顺彬,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第5卷第2期,2005年6月通过对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学生会对就业形势更为了解,对高职人才素质的要求更加明确,从而会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真正体会到生产一线才是自己的用武之地,工作会更安心,也更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通过求职过程的锻炼,学生会增强他们应对各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三、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与对接的策略(一)以精神层面的融合为核心学校精神文化

13、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文化传统、办学理念、校风学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等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要打造自己的文化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就要在“职业性”上下功夫,以校企文化精神的融合为核心,吸引优秀企业精神文化,丰富和提升学校精神文化内涵。一是要选择优秀企业文化,并通过成立企业文化研究会、开设“企业文化”专栏等举措,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教育,促进师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二是在学校精神文化培育、提炼和形成过程中,应当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之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等精神文化,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理念以及敬业创业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校训、校

14、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去,从而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二)以制度层面的融合为保障高职院校应借鉴企业制度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引入企业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用人机制、市场营销、服务管理、品牌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机制,转变办学观念,实现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学校的经营管理制度、用人机制、财务管理、后勤服务和学生管理制度等,提升学校的服务意识与竞争实力。 陈文海,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策略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08年第1期如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可引进企业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加强内部管理;在人事管理方面,可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打造能上能下,动态发展的师资团队;在财务管理方面,可引入成

15、本管理和经营机制,开源节流,提升办学效益等等,通过一系列“法文化”为高职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提供制度上的保证。(三)以角色层面的融合为基础加强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双重角色”的清晰定位。学生一般是认可订单岗位而选择订单班,但须真正接受了订单企业,才能树立起“在校生”和“准员工”的双重身份。 邱晓华,余党军,池水明,订单培养模式下的校企文化融合实践,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9 卷第1期,2009年2月首先,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订单岗位在市场上需求量大的就业特征, 若选择订单班可拓展就业面。其次通过安排企业专题介绍、企业参观、与员工面对面等方式来突出订单企业实力,使学生认识到在该企业就业会有发

16、展机遇。还有,企业家的领导艺术、企业员工的晋升空间也是学生认可企业的重要因素;在学习期间,学生与企业领导层的沟通以讲座、座谈会方式特别能帮助学生认可企业。只有学生接受了企业,才能在订单培养过程中确立“在校生”与“准员工”双重角色,从而会有“在学校时以企业为荣,在企业时以学校为荣”的精神风貌。而这正是订单合作能否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关键,也是学生今后就业稳定性的一种保证。(四)以实训层面的融合为依托不少高职院校在订单培养模式下的校企文化融合方面,通过多年的校企合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方法与模式值得总结与推广。如我们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安全防范系为使学生在真实的职场环境和氛围中学习,多年来开展引企入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安全保卫专业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由基本技能实训室、专业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