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贤:一人赡养四老人.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251440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贤:一人赡养四老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刘贤:一人赡养四老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刘贤:一人赡养四老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刘贤:一人赡养四老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刘贤:一人赡养四老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贤:一人赡养四老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贤:一人赡养四老人.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刘贤:一人赡养四老人 本李娟 通讯员周挺 “今天的饭菜合口吗?”“合口。”“儿媳妇对您好吗?”“当然。”9月22日,在三厂街道孝汉村一个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里,见到了百岁老人黄友良和儿媳刘贤。只见刘贤留着齐耳短发,发丛间几根银丝若隐若现,脸上挂满了和善的笑容。眼前这位年逾六旬的农村妇女,年轻时便一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而令人敬佩的是,她在照顾四位老人的同时,曾经还是一名优秀的农村小学老师。 最不舍丈夫离家一去33年 刘贤今年64岁,退休前曾是三厂一村小的数学老师。“我娘家以前是老向洪村的,婆婆家是老三红村的,大家住得近,只隔了一条河。”说起最初与丈夫的相识经历,刘贤的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农村

2、里都是熟人介绍的。”刘贤告诉,丈夫是个木匠,手艺极好,人也勤快。而自己在村小教书,两人的结合在旁人眼中是天作之合,婚后的生活幸福而甜蜜。很快,他们便有了自己的女儿。“他是在女儿过了周岁以后到南京工作去的。”婚后,为了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刘贤的丈夫毅然决定到南京一家建筑公司工作,这一去就是33年。 “当时心里肯定舍不得,但没办法,这毕竟是他的愿望。”刘贤说。南京是省会城市,丈夫在那里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对于丈夫的选择,刘贤尽管心有不舍,但也默默支持着。逢年过节的时候,丈夫回来一趟,但每次都是匆匆来,匆匆去,刘贤毫无怨言。“幸亏有爸爸妈妈帮衬着,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他们在,我很放心。”刘贤口中的爸

3、爸妈妈,指的是自己的公公和婆婆,今年刚刚100岁的老人黄友良和84岁的张美芳。 “以前我公公婆婆不仅帮我带孩子,料理家务,农忙时节还常常帮我到地里干活。”刘贤说,以前上班时,自己不仅是班主任,还是村小的教导主任,工作十分忙碌。“有时我要加班帮学生备课、批改作业,有时还要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很少能够按时按点到家。”刘贤告诉,年轻时因为工作忙碌,她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而那时候,公婆总是给予足够的理解,不仅帮她照料好女儿的起居饮食,还为她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让她心里无比感动。 最感动公婆体贴搬回娘家 “我和公公婆婆相处这么多年,从没红过一次脸,吵过一句嘴。”细数与公公婆婆相处的点滴,刘贤感慨地说。

4、1996年,刘贤的父母患病,生活不能自理。“我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父亲中风,家里忙得不可开交。”刘贤告诉,当时自己婆家、娘家两头跑,一边要上班,一边还要照顾孩子,整个人心力交瘁。 “我让我父母搬到婆家来住,可他们说什么也不愿意。”为了方便照顾父母,刘贤起初打算将他们二老接到婆家,可是老人的思想较为传统,总觉得自己有房子住,不愿意搬到女儿家。无奈之下,刘贤开始做起了公婆的工作,没想到,思想开明的二老竟都同意。“我当时真的特别感动,根本没想到事情进展会如此顺利,我公婆真的很通情达理。”刘贤说,事后她才知道,不是因为公婆的思想有多开明,而是他们二老舍不得儿媳这样两头奔波忙碌,所以才会满口答应搬来自己

5、的娘家同住。公婆搬来儿媳的娘家,这样的举动在农村地区,是件十分罕见的事情。 有了公婆的支持,刘贤身上的担子明显轻松了许多。虽说要照顾四个老人,可是当时公婆的身体还算健朗,洗衣、做饭样样都能自理,他们很少会对刘贤提出要求。“当时,我父亲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大小便弄得到处都是。我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去帮父亲换洗衣裳,整理床铺。”刘贤说。在父母人生最后的时光里,刘贤格外忙碌,整个人也十分憔悴。“喂饭、洗脸、擦身体、穿衣服”刘贤说,1999年父母先后离世。为了能让父亲和母亲都走得安详,她与父母同住一屋,半夜里,常常会被他们叫醒。“女儿,我要喝水。女儿,我要”父亲内心寂寞,半夜睡不着,总是喜欢与女儿

6、说上几句,而白天忙碌一天的刘贤身心俱疲,常常也会感到委屈。“有一次,我父亲半夜里不停地叫我,我自己牙疼,脸上全都肿起来了,自己也睡不好,心里想想觉得委屈。”刘贤说,丈夫不在身边的日子,自己得努力坚强,可是,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一面。尤其是夜深人静时,自己生病,还要忍着疼痛去照料老人们时,泪水便默默流了下来。 最艰难公公卧床婆婆生病 “父母走了,他们走得十分安详。”刘贤长长吁了一口气。她说,她尽到了女儿的责任,让弥留之际的父母不带一丝遗憾地离去。而在她内心,更感谢自己的公婆,让她能够全身心地陪伴和照料父母。 就在父母离世后不久,因为年迈,公公常常需要卧床休息,一躺就是一整天,再到后来,公公就开始

7、常年卧床。“公公婆婆都是勤劳的人,如果能动,他心里肯定也不愿意天天躺在床上的。”对于公公,刘贤很是理解。“前两年开始,我直接将床铺搬到公婆房间里了,与他们同吃同住。”刘贤带着走进自己与公婆的房间,里面放着一横两纵三张床铺,最靠墙的那一张床上正躺着刘贤的公公-百岁老人黄友良,横向摆放的床上则卧着婆婆张美芳,外面的那张便是刘贤的床。留意到,在公公的床边有一根电线,触手可及。刘贤解释,那是公公的信号灯,夜里一有事情就拉灯,电灯亮了,刘贤自然就会醒了。 “婆婆有心脏病,需要常年服药,这几天心脏病犯了,她不太舒服。”刘贤轻声轻语地告诉,动作也十分轻柔,生怕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公婆。“谁呀?来客人了吗?”“嗯

8、,是啊,妈,您休息吧,没事。”婆婆张美芳听到了响动,撑着从床上爬了起来,坚持着要向夸夸自己的儿媳,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张美芳介绍,自己有4个女儿,两个在外地工作,两个在本地务农,而刘贤虽说是儿媳,但就像是自己的第5个女儿,对自己和老伴照顾得无微不至。 张美芳说,老伴黄友良喜欢吃肉,一日三餐无荤不餐,可没有了牙齿,嚼不动太硬的食物,刘贤总是想着法子给公公做可口的饭菜:狮子头、虾肉末、碎肉还不停地变换花样和口味。黄友良喜欢吃水果,儿媳就天天准备好新鲜的水果,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最让张美芳感动的一次是在去年夏天,老伴黄友良得了肠梗阻,大便排不出,痛得在床上直哼哼,对着儿媳又羞于启齿。半夜里,张美芳叫

9、醒了儿媳,告诉了情况,刘贤二话不说就跑去喊来了赤脚医生。“当时吃了泻药,排便排了一天一夜,换了6、7条裤子。”那一夜,刘贤几乎未曾合眼,只是紧挨着公婆的床沿,半坐在躺椅里,一有动静就立马起来,一遍又一遍地帮公公换洗、整理。 “刘贤这个孩子真的很孝顺,很辛苦。”面对60多岁的儿媳,80多岁的张美芳用“孩子”称呼着,显得十分自然,眼里满是感激。张美芳说,刘贤退休后,有好几次的机会可与以前的老同事们一起去旅游,可是每次她都婉言谢绝,说自己不喜欢旅游。她知道,这个儿媳不是不喜欢旅游,而是放心不下自己和老伴。 看到婆婆对自己如此夸赞,刘贤显得十分谦虚,不停地重复说着,为人子女都是应该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10、“我老公这几天刚刚回来了,现在他退休了,这张床以后就交给他了。”采访快结束的时候,刘贤高兴地告诉,等待了这么多年,她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丈夫回来了,以后家里的事务就有人搭把手了。 丈夫退休回家团聚,无疑是天大的喜讯,更是刘贤多年来最期盼的事情,而此刻,秋日午后的阳光温暖地照射在这个农家院落的厅堂里,刘贤脸上写满了幸福。 新婚不久,丈夫便外出工作,她独自哺育女儿长大成人;代夫敬老,她与公婆同吃同住,相处十分融洽;父母病危,她携公婆搬回娘家;公婆年迈,她寸步不离守候在旁 草根人物 本李娟 通讯员周挺 “今天的饭菜合口吗?”“合口。”“儿媳妇对您好吗?”“当然。”9月22日,在三厂街道孝汉村一个干

11、净整洁的农家院落里,见到了百岁老人黄友良和儿媳刘贤。只见刘贤留着齐耳短发,发丛间几根银丝若隐若现,脸上挂满了和善的笑容。眼前这位年逾六旬的农村妇女,年轻时便一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而令人敬佩的是,她在照顾四位老人的同时,曾经还是一名优秀的农村小学老师。 最不舍丈夫离家一去33年 刘贤今年64岁,退休前曾是三厂一村小的数学老师。“我娘家以前是老向洪村的,婆婆家是老三红村的,大家住得近,只隔了一条河。”说起最初与丈夫的相识经历,刘贤的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农村里都是熟人介绍的。”刘贤告诉,丈夫是个木匠,手艺极好,人也勤快。而自己在村小教书,两人的结合在旁人眼中是天作之合,婚后的生活幸福而甜蜜。很快

12、,他们便有了自己的女儿。“他是在女儿过了周岁以后到南京工作去的。”婚后,为了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刘贤的丈夫毅然决定到南京一家建筑公司工作,这一去就是33年。 “当时心里肯定舍不得,但没办法,这毕竟是他的愿望。”刘贤说。南京是省会城市,丈夫在那里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对于丈夫的选择,刘贤尽管心有不舍,但也默默支持着。逢年过节的时候,丈夫回来一趟,但每次都是匆匆来,匆匆去,刘贤毫无怨言。“幸亏有爸爸妈妈帮衬着,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他们在,我很放心。”刘贤口中的爸爸妈妈,指的是自己的公公和婆婆,今年刚刚100岁的老人黄友良和84岁的张美芳。 “以前我公公婆婆不仅帮我带孩子,料理家务,农忙时节还常常帮我

13、到地里干活。”刘贤说,以前上班时,自己不仅是班主任,还是村小的教导主任,工作十分忙碌。“有时我要加班帮学生备课、批改作业,有时还要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很少能够按时按点到家。”刘贤告诉,年轻时因为工作忙碌,她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而那时候,公婆总是给予足够的理解,不仅帮她照料好女儿的起居饮食,还为她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让她心里无比感动。 最感动公婆体贴搬回娘家 “我和公公婆婆相处这么多年,从没红过一次脸,吵过一句嘴。”细数与公公婆婆相处的点滴,刘贤感慨地说。1996年,刘贤的父母患病,生活不能自理。“我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父亲中风,家里忙得不可开交。”刘贤告诉,当时自己婆家、娘家两头跑,一边要上

14、班,一边还要照顾孩子,整个人心力交瘁。 “我让我父母搬到婆家来住,可他们说什么也不愿意。”为了方便照顾父母,刘贤起初打算将他们二老接到婆家,可是老人的思想较为传统,总觉得自己有房子住,不愿意搬到女儿家。无奈之下,刘贤开始做起了公婆的工作,没想到,思想开明的二老竟都同意。“我当时真的特别感动,根本没想到事情进展会如此顺利,我公婆真的很通情达理。”刘贤说,事后她才知道,不是因为公婆的思想有多开明,而是他们二老舍不得儿媳这样两头奔波忙碌,所以才会满口答应搬来自己的娘家同住。公婆搬来儿媳的娘家,这样的举动在农村地区,是件十分罕见的事情。 有了公婆的支持,刘贤身上的担子明显轻松了许多。虽说要照顾四个老人

15、,可是当时公婆的身体还算健朗,洗衣、做饭样样都能自理,他们很少会对刘贤提出要求。“当时,我父亲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大小便弄得到处都是。我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去帮父亲换洗衣裳,整理床铺。”刘贤说。在父母人生最后的时光里,刘贤格外忙碌,整个人也十分憔悴。“喂饭、洗脸、擦身体、穿衣服”刘贤说,1999年父母先后离世。为了能让父亲和母亲都走得安详,她与父母同住一屋,半夜里,常常会被他们叫醒。“女儿,我要喝水。女儿,我要”父亲内心寂寞,半夜睡不着,总是喜欢与女儿说上几句,而白天忙碌一天的刘贤身心俱疲,常常也会感到委屈。“有一次,我父亲半夜里不停地叫我,我自己牙疼,脸上全都肿起来了,自己也睡不好,心里想想觉得委屈。”刘贤说,丈夫不在身边的日子,自己得努力坚强,可是,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一面。尤其是夜深人静时,自己生病,还要忍着疼痛去照料老人们时,泪水便默默流了下来。 最艰难公公卧床婆婆生病 “父母走了,他们走得十分安详。”刘贤长长吁了一口气。她说,她尽到了女儿的责任,让弥留之际的父母不带一丝遗憾地离去。而在她内心,更感谢自己的公婆,让她能够全身心地陪伴和照料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