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考研你复试题.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250484 上传时间:2024-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8年考研你复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08年考研你复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08年考研你复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08年考研你复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08年考研你复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8年考研你复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年考研你复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刑法笔试题目15个单选 30分;10个多选 30分简答3个: 1、教唆犯的刑事责任(10分) 2、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10分)3、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的异同(15分)ps:题量挺大,时间比较紧刑法复试题-罚金刑-个别老师还问了罚金刑的执行- ;-论述刑法的法定刑(偶抽到了这道,答得爽死了)自首;论述罪状包庇罪与伪证证的区分;信用卡诈骗罪;刑法的解释刑法的地域效力(我怎么就没抽到这);不作为(还考纯正与不纯正的一系列问题)共同犯罪的片面共犯与过限行为;想象竞合和法条竞合的界限刑 法刑法笔记(50分)1、 前年:法条分析(2005年) 去年:案例分析(2006年)2、 课后思考题常常是历年考题3、

2、 罪刑法定、犯罪的概念,要采用政法大学的观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一般掌握)一、 (一)刑法的概念特征(考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独立性、广泛性、严厉性、最后性(二)刑法的渊源(注重选择题)与别的教材不同的是加入了国际刑法。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国际刑法(三)刑法的分类(选择题)二、刑法的根据、任务、功能(一般了解)三、刑法的体系、规范与解释(选择题)(一)刑法体系:总则与分则的关系(二)刑法解释(选择题)1、按解释的效力分: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P8最后一段 2、按照解释的方法分类(1-2分的选择题)文理解释 论理解释(扩张解释 限制解释)第二节(可能考选择和简答)一、1、P10 最后

3、一段2、P11 罪刑法定原则消极方面包括以下派生原则: 禁止类推 禁止不利于被告的事后法 禁止习惯法 禁止不定刑 明确性原则 3、教材中罪刑法定的含义二、刑法第四条三、刑法第五条:1、无罪不罚 轻罪轻罚 重罪重罚 一罪一罚 数罪并罚 罚当其罪 2、P13最后一段 P22思考题(3)第三节(每年都有选择题)一、1、空间效力的五个原则P14P152、刑法6条2款、3款3、属地原则例外P16P174、刑法7条1、2款、8、9、10条二、刑法的溯及力:定义1、我国采用从旧兼从轻 2、P21不同情况处理1、2、3、4第二章(重要)第一节一、 刑法13条 犯罪的概念二、特征 P24(1)13条但书规定(2

4、)依法应受惩罚三、犯罪分类1、重罪与轻罪:以法定刑为标准2、自然犯与法定犯:第三章都是法定犯3、身份犯与非身份犯4、亲告罪与非亲告罪:亲告罪的五个罪第二节(重点)一、 犯罪构成的特征(思考题)1、 法定性 整体性 主客观统一性二、犯罪构成的分类(选择)第三节一、 犯罪客体分类P30(一)一般客体 (二)同类客体 (三)直接客体(简单客体 复杂客体)第四节06年考过不作为一、 危害行为二、行为对象P34 行为对象的意义1、2、3 行为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区别P341、2、3三、危害结果P35我国刑法对危害结果的规定情况P35我国刑法没有规定危害结果作为犯罪要件的情况四、时间、地点、方法五、因果关系的

5、特征 (选择)客观性 相对性 顺序性 多样性 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不影响定罪第五节一、 犯罪主体的定义二、自然人(选择 案例)(一)刑事责任年龄(周岁是生日的第二天) 1、刑事责任年龄划分的四个阶段P381、2、3、4(选择) 相对有无刑事责任年龄的8种罪(重点) 非法拘禁他人致人重伤或死亡的结果加重犯 暴力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或死亡的转化犯(已满14不满16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该转化犯转化为故意伤害、故意杀人。 刑法17条3款:注意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二)刑事责任能力 刑法对刑事责任能力问题的具体规定 P391、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

6、或减轻处罚。2、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3、 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三 、单位(一)单位的范围 P40 1、公司 2、企业 3、事业单位 4、机关 5、团体(社会团体 个人团体) 大拿为犯罪主题必须具有形式合法性(二)单位犯罪的特征(今年考的可能性小) P411、2、3、4抗税罪、信用卡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仅限于自然人第六节 罪过是任何犯罪构成不可缺少的要件(一) 明知(认识要素)希望或放任(意志要素)(二) 故意的类型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不同课后思考题(5)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别 P49第三行(三) 认识错误1、 法律认识错误,应当按照法律规定 2、 事

7、实认识错误 对象错误:同类对象错误,不影响故意的性质。异类对象错误,P46第一段打击错误 手段错误 因果关系错误犯罪过失:1、疏忽大意过失 2、过于自信过失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异同?(重点)犯罪的目的与动机无罪过事件 体现了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第三章第一节 正当防卫一、 正当防卫的条件(一) 防卫意图:不视为正当防卫的三种情况:P53 1、2、3(二) 防卫的起因:1、社会危害性 2、侵害的紧迫性(三) 防卫对象:必须针对不法侵害本人(四) 防卫时间:1、开始时间 正确认定不法侵害行为的着手 2、终止时间 P55 第二段应当认为不法侵害已经终止的情况(五) 防卫限度:无过当犯罪:针对暴力犯罪

8、 20条3款第二节一, 紧急避险的构成P58P59二, 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异同?(选择)第四章(选择 简答 案例)第一节一、 犯罪预备的概念P61 第一段二、犯罪预备的特征 P61 1、2三、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 刑法22条2款 P63 倒数第二段第二节一、 犯罪未遂的概念:23条1款 犯罪未遂的特征:(一) 犯罪分子已经着手犯罪 实行行为的着手,共同特征,三点P64倒数1、2、3段(二) 犯罪未得逞 犯罪未得逞概括为以下三种情况:P65 1、2、3(三) 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有以下几种:P66 1、2二、犯罪未遂的种类 P66 (一)1、2 (二)1

9、、2三、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23条2款第三节一、 犯罪中止的概念 24条1款 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一) 中止的及时性(二) 中止的自动性1、 中止犯自己认为有可能把犯罪进行到底2、 停止犯罪必须出于犯罪分子本人的意愿(三) 中止的有效性:两种情况 P70 倒数第一、二段二、犯罪中止的种类 P71 (一)1、2 (二)1、2、三、犯罪中止的刑事责任 24条2款注意犯罪未遂后不可能在出现中止第五章 共同犯罪(重点) 简答 选择 案例分析第一节一、 共同犯罪的定义 刑法25条1、间接正犯 2、P73P74 (一)(二)(三)(四) 3、片面共犯不成立共同犯罪二、共同犯罪人的共同犯罪故意分述如下:P7

10、5P76 (一)(二)(三)(四)三、思考题:共同犯罪的概念与特征第二节一、 结伙犯罪:两人以上结帮成伙,没有组织的共同犯罪分为:事前无通谋的犯罪 事前有通谋的犯罪二、聚众犯罪 P77三、集团犯罪(一)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了多次实行某一种或多种犯罪而建立起来的犯罪组织(二)犯罪集团的特征:P78最后一段 案例 课后思考题第三节一、 分类(考的可能性不大)P81 倒数第二段(重点)二、主犯 26条1款1、P82 刑法中的主犯有三种情况:1、2、32、主犯刑事责任,分两种情况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集团所犯全部罪处罚 其他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处罚。三、从犯(一)

11、1、 27条1款 2、从犯分为两种情况:P82 次要的实行犯 帮助犯(二)刑事责任:27条2款四、胁从犯:28条 刑事责任 28条五、教唆犯:(06年考过)29条1款 刑事责任 29条P85 教唆犯的刑事责任应注意三点:1、2、3第六章 P98 课后思考题(1)第二节一、 继续犯 定义P89 非法拘禁 窝藏罪 包庇罪 遗弃罪 重婚罪 持有犯罪继续犯的特征 P89P90 1、2、3二、想象竞合犯1、定义 P90 2、基本特征 P90P91 3、处罚原则:从一重罪论处4、想象竞合与法条竞合的联系与区别三、结果加重犯1、定义 P92 2、结果加重犯的基本特征P92 1、2、3 3、处罚原则第三节一、

12、结合犯 我国未规定结合犯 A+B=C罪 强盗+强奸=强盗强奸罪二、惯犯:赌博罪 惯犯的基本特征:P94 1、2、3、4第四节 处断的一罪 (审判时按一罪处理)一、连续犯 1、定义P95 2、基本特征:P95P96 1、2、3、4 3、处罚原则二、吸收犯 1、定义96 2、基本特征P96 1、2 例如P205 最后一段 3、处罚原则三、牵连犯 1、定义P97 2、基本特征P97 1、2、3 3、处罚原则第七章 (课后思考题)第一节一、刑罚及其特点 刑罚定义P99 第一段 属性;剥夺性痛苦二、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关系 P101 首先 其次 再次 又次 最后第二节 一、 概念P101二、刑罚目的的内容

13、 1、一般预防:危险分子 不稳定分子 犯罪被害人 2、特殊预防第三节 (一般了解)第八章 (简答 选择)第二节 主刑一、 管制(同工同酬)1、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 2、特点与内容 P1013、管制的期限: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三年 4、由公安机关执行二、拘役(酌量发给报酬) 短期剥夺人身自由,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1、期限: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一年 2、由公安机关执行三、有期徒刑1、期限: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超过20年四、无期徒刑 P112 五、死刑课后思考题(2) 政策:保留死刑,坚持少杀,防止错杀适用死刑应注意: P113114 1、2、3、4、5死缓 1、两个条件 (应当判处死刑 不必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