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249819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位数加两位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位数加两位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位数加两位数.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背景与导读 “两位数加两位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教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起始课。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根据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课始创设学生喜爱的参观博物馆的情境,配上小朋友可爱的动作,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学生迫切想知道小朋友会干什么?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片断与反思片断一 多媒体课件演示活动场景: 欣欣小学二年级学生要到博物馆参观

2、,可二年级有四个班,只有2两辆大巴,每辆大巴只能限坐70人,二(1)班36人,二(2)班30人,二(3)班35人,二(4)班34人,他们的老师 遇到了麻烦,不知道怎么安排,想请小朋友帮忙安排,你们能行吗?师:你们想想谁遇到麻烦了?生:老师。师:什么麻烦呢?生1:车子少了。生2:两个班的小朋友坐一起呀。生3:要注意安全不能太挤了。生4:人太多了,警察叔叔要罚款的。(渐渐的同学们争论起来了。)师:老师刚才遇到的问题能帮它解决了吗?生:能。师:你愿意帮忙吗?生:愿意。师:同桌两人先说说看。生1:有四个班,大巴只有2两辆,不能一个班坐一辆呀。生2:那就2个班坐一辆呀。生3:两个班坐一辆还可以节约钱呢。

3、师:怎么坐呢?。(同学们的小嘴唧唧喳喳的。) 片断二 多媒体课件演示巴士情景图,出现各班人数,学生可用电脑操作。师:他们怎样上车呢?生:两个班的同学合坐一辆车。师:能随便坐吗?生:不能。师:那么怎样坐呢?生:两个班的同学总人数不能超过70人。师:你们下面就在电脑上帮老师安排一下,看怎样安排最合适?(学生可拖动鼠标,如果符合限坐70人,电脑出现可以开车的声音;如果不符合就出现报警的声音,学生重新操作。)生1: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坐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坐一辆车。生2:二(1)班和二(3)班不能坐一辆车,那么二(2)班就不能与二(4)班坐一辆车了。生3:二(3)班和二(4)班可以坐

4、一辆车,但是二(1)班和二(4)班坐一辆车的话,老师怎么办呢?生4:那么只有按照二(1)班和二(2)班坐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坐一辆车了。生5:这样的话二(3)班和二(4)班的车只能有一位老师,那辆车可以有3位老师。生6:对。这样就安排好了。生7:嗯。可以安全到达博物馆了。(在这里讲述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所以不能随便组合,引起同学们讨论,他们可积极了,一边讨论一边电脑操作,得出结论。)反思 爱因思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心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以前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就是直接用竖式教学,数位对齐,教师直接教给学生方法,我在这节课没有直接出现竖式,

5、而是出现一个活动场面。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热情邀请他们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教材的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了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思维活跃了,注意力集中了,就能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能更好的学到知识,在单位时间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就自然达到了。 本节课,由生活情境问题引入,根据学生原有知识,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新知。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空间。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并且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探索、尝试、讨论

6、、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精神。课的开始以学生所熟悉的搭乘巴士的场景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紧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运用老师带学生参观博物馆遇到困难引出问题,让学生帮忙解决。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了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和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利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言而喻。在活动中,本节课我利用了儿童的心理,一开始的活动就是“

7、让学生帮忙”,“让学生帮老师的忙”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学生学起来就激情高昂。同时,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爱心,进行“爱心教育”,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助人为乐,从一点一滴做起,长大才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高素质的人才。如此,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另一个活动就是“让学生猜一猜”, 猜想是学生探索知识原动力和乐于参与的活动。“猜一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参与的热情,更能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验证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创设“猜一猜”的机会,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

8、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数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对搜集来的丰富的资料“加工”,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再现生活情景,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学生的知识面得以进一步地开阔。但要真正地掌握知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要对新知识进行迁移、整合,与原有的知识体系产生一定的联系并建构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这样掌握的知识才是学生真正理解的知识,才是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明确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是学习数

9、学的最终目的。 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与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又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

10、、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本节课一改师讲生听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了操作型课件,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代教学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活动中唯一的信息源,转而成为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依靠当前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运用信息技术再现生活情景,促进学生学习,轻而易举解决实际问题。 开放的空间是学生创新的体验。“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数学教学中同样如此。一道题目,对于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思路。要善于抓住教材因素,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设计一些来源于实际,贴进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提出最佳安排方案。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说出了好多种的方法,哪种方法最合适,阐述了理由。激发了学生发散思维,创新的火花就会不断涌现。在这样的学习空间中获得了积极地情感体验,学生的思维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发展。有了以上的基础,再接着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就不困难了,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枯燥的数学知识不再枯燥了,小朋友会翘首盼望下节数学课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