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政治学习提纲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248226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一年级政治学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一年级政治学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一年级政治学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一年级政治学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一年级政治学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一年级政治学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一年级政治学习提纲(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一年级政治学习提纲1、经济的基本含义: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1)了解我国社会经济的概况,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任务和方向;(2)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做有经济头脑的人;(3)增强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一、商品:1、商品的产生和发展:(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3)经济存在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4)商品经济有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

2、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2、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2)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3)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4)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称作商品的两个因素;3、商品的价值量:(1)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2)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3)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4)商品的价值

3、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二、货币:1、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的职能:(1)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3)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4)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购买手段);(5)货币在国与国的经济关系中具有以下作用:第一,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第二,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平衡国

4、际收支差额;第三,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国际贷款、转移财产、战争赔款等等;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2)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三、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2、价值规律的作用:(1)第一: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价值规律促使商品

5、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3)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地位,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4)集体经济,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5)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6、(6)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产值中占优势。公有制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来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3、以按劳分配为

7、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必然客观性;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即有形市场;(2)广义的市场就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3)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4)作为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

8、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5)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2、国家宏观调控:(1)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2)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为生产目的;(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又具有自己的特征: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的基本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一、企业是市场的主体:1、企业及其分类:(1)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成为市场主体;其中,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2)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3)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就是企业法人;(4)根据企业的经营内容及行业属性,企业可以分为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建筑安装企业、邮电企业、金融企业、科技企业等;(5)根据企业的所

10、有制性质及有关法律规定,企业可以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个体)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6)根据企业的规模,企业可以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7)根据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还可以分为单厂企业、多厂企业、联营企业和企业集团;2、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1)公司是依法设立的,有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2)按照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3)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区的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1)所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二

11、、企业的经营者:1、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1)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2)出于企业中心地位的企业经营者,只有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之间的关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才能使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功;2、企业经营者的素质:(1)企业经营者既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又要具有经营的专业知识、才干和能力;(2)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一、三大产业:1、农业是国民

12、经济基础:(1)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种行业的性质,可将它们归结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3)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4)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5)乡镇企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变现为:工业是过密经济各部

13、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2)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1)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2)在我国,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第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第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与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

14、构成,是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与履行义务体现出来的;(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互相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3)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4)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生产力的水平;(5)为适应未来社会,劳动者必须不断提高职业技能;(6)遵守职业道德也是劳动者应该履行的义务;(7)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劳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我国的职业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其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2、劳动合同制度:(1)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内容;(3)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第二,全力与义务相统一;第五课财政纳税和纳税人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1、国民收入的分配:(1)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