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激活课堂教学.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247680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情境 激活课堂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设情境 激活课堂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设情境 激活课堂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设情境 激活课堂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设情境 激活课堂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设情境 激活课堂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情境 激活课堂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设情境 激活课堂教学已阅:210 次创设情境 激活课堂教学蔡晓红摘 要:新教材新理念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教师应更新思想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数学情境性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力求实现新课程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教学情境;激活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2、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实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我们教师给学生的应是方法库、工具库,我们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

3、,尽量采用“创设生活情境提出现实问题一一探究知识规律一一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努力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习者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在教学中,应使学习者明确所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如何寻求解决的策略及如何应用:明确所

4、学知识是发展的,从而使所学知识网络化,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在好的问题情境下主动建构新知识,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又具有层次性的数学情境性问题,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作用,这样的教学又具有趣味性,学生能在自然而然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本人经一段时间的教学,感悟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创设以下几种类型的情境性问题。 一、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联想的空间 数学新教材源于生活,最终又为了服务于生活,主要是为了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

5、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教材注重实际,贴近生活,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使知识的发生过程更为自然,有水到渠成的功效,对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留意周围的事态,热爱生活,热爱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因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效果。例如,教学有理数这部分教学中,本人有这样的认识,初中数学中,关于“数”的教学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有理数的教学,二是实数的教学。有理数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而实数是有理数的扩展。有理数的教学安排在初中一年级第一册的第二章,它是小学数学向中学数学的过渡。教材首先从实例出发,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引入了负数,

6、接着建立了一套有理数的概念,并运用数形结合的观点,用数轴表示有理数及有理数的绝对值,并介绍了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 为了使年龄较小的初一学生顺利接受并在头脑中建立有理数的概念,必须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除了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入手,用实例指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帮助学生理解“相反意义的量”之外,还应该在“0”上下些工夫D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学生易把0认为是正数,或认为0就表示“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归谬法”帮助学生认识0 师:0表示什么? 生:0表示没有。 师:收听过天气预报吗? 生:听过。 师:如果说今天最高温度是0,那么也表示没有温度吗? 生: 师:显然,“0”可以表示没有的

7、意思,但“9”还可以表示更多的意义:在十进制中,表示某个数位上的数缺位。例如105表示出十位上一个单位都没有,即十位上缺位。 “0”是一个整数,也是一个偶数。零与正整数、负整数组成整数集合。 “0”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例如,0不是表示没有温度,而是像零上3一样,有着一个确定的温度。又如,在海拔高度上,某地高度是0米不是表示没有高度,而是表示与海平面一样的高度。比如我国的珠穆朗玛峰,海拔是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它表示的是高于海平面8848.13米。而据科学探测,在海平面以下,最深处达l0000多米,相当于珠穆朗玛峰加上富士山的高度。 这样形象地解释,学生自然印象深刻。在课的结束部分,

8、再让学生分组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哪些情境可以看作0,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得以检验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今天的数学课真有意思,0不仅仅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更多的意义。我以后要好好学习数学,由此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如进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的“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运用大量生活中的建设图片,如美国的白宫、世贸大厦,深圳的发展大厦、地王大厦、香格里拉酒店让学生感受到几何体的美、数学的美,由此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欲望。在认识几何体时,可以问学生圆锥象啥?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有蛋筒、麦堆、导弹头、蒙古包顶、羽毛球,问学生圆柱象啥?学生会答:象易拉罐、杯子、花瓶、薯片筒

9、、甚至会说象肠子;生物里的圆柱形细胞等,这样上课课堂气氛会很活跃,能收到来自学生的大量的认知反馈信息,也能及时地反映学生的认知不足或偏差,同时更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的创造力。 二、创设游戏情境给学生愉悦的空间 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在他们心目中自己只比小学生大了一点点,上课时有好多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实现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如进行整式的加减这部分教学中同类项的概念时,我创设这样一个找同类项的游戏:课前准备几张写有单项式的卡片,其中有几组是同类项,把这些卡片一一分给

10、学生,每人一张,然后按同类项作为朋友的规则进行找朋友游戏。通过活动发现学生对这种活动比较感兴趣,积极参与的意识很强,由活动而使学生较快地接受知识。 在进行“代数式的值”教学时设置了这样一个游戏:请四个学生上台,第一个同学任意报一个数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把这个数加1传给第三个同学,第三个同学再把听到的数平方后传给第四个同学,第四个同学再把听到的数减去1报出答案。注意:其余同学均为裁判。然而借助游戏让学生共同讨论,合作交流出这样一个结论:xx+1(x+1)2(x+1)21,上面我们第一个同学报的数其实为x的一个值,第二个同学报的数其实为(x+1)的值,第三个同学报的数其实为(x+1)2的值,第

11、四个同学报的数其实为(x+1)21的值,给学生以趣味感,又有水到渠成的自然感,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三、创设实践情境,给学生动手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相似数学和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为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力求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内容,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

12、,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进行图形的初步认识中“由立体图形到视图”的教学时,可设置这样一个情境性问题:课始可在课桌上放一样前后左右看到的形状都不一样一件实物品,请四个学生从四个不同的方向看,把看到的不同图形在黑板上画出来,从而体会到从不同的方向看一件物品看到的效果不一样,由此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在平时布置作业时,可让学生设计些美丽的图案;为父母设计家庭投资方案;寻找、收集、整理一些统计图,从中尽可能地多获取信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是多么的接近,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创新的思维。四

13、、创设发现情境,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要成为课堂内容的一部分,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的方式和以练习为主的方式了,课程内容本身就要求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亲身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同学的想法。如在进行图

14、形的初步认识中的“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教学时,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通过对各种形状盒子沿某一棱剪开的大量实践,再通过多种规则展开图形的折叠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由感性上的认识发展到理性上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先想象另外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然后再让学生折纸验证。这种发现不仅仅是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知识的获得,主要还是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是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 又如进行找规律教学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火柴棒摆图形”:用5根火柴棒摆一个梯形,再用4根火柴棒在第一个梯形旁拼第二个梯形,用同样的方法拼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直至第n个共需多少根火柴棒?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火柴棒的搭建去寻找规

15、律:搭好第二个共用了(5+4)根火柴,搭好第三个共用(5+4+4)根火柴,搭好第四个共用(5+4+4+4)根火柴,这样结论又就显而易见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五、创设故事情境,给学生探索的空间 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还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个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象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这个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第二放2粒,第三放4粒,第四放8粒,第五放16粒,一直到第64格。”国王听后哈哈大笑道:

16、“你真傻,你只要这么一点米粒。”大臣说:“我就只怕你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结果国王上当了,国库里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的米。你知道到底要多少米吗?学生听后感到深不可测,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意识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能大增。 六、创设诗画、音乐情境,给学生审美的空间 本人曾经听一位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在进行“画立体图形”中的“由立体图形由视图”一课教学时,她上课一开始在多媒体屏幕上显示出庐山的美丽景色,然后引导学生背诵著名诗人苏轼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样处理学生真是大开眼界,马上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此方法来创设情境,真是恰到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