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前教育中教育思想的形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24691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学前教育中教育思想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学前教育中教育思想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学前教育中教育思想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学前教育中教育思想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学前教育中教育思想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学前教育中教育思想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学前教育中教育思想的形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浅析学前教育中教育思想的形成浅析学前教育中教育思想的形成导读:教育是趋向完美的事业,教育理想是人们对教育完 美状态的最终表达。教育者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重新审视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步入新的境界。一、什么是教育理想(一)教育理想概念的界定教育理想是“一定的主体,依据其价值现,在对教育现实 否定性评价的基础上,以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趋向为依 据,对教育活动的希望、追求和向往”。教育理想是支配教育生存和发展并体现教育发展规律及趋势的观念系统,包含着人们对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价值、教育的功能等等问题的 基本看法和态度。首先,教育理想是教育对教育中的人与社

2、会“未来现实”的美好设计与想象,它侧重于教育对社会或 人的存在与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意义、价值及作用,它制约 着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式的运用 及教育组织管理的取向,它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其次,教 育理想是人们根据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自身的需要,通过想象而确立的教育的价值目标。它要以教育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依据。第,教育理想是人们根 据自己所赞同的教育价值而选择教育的结果,它体现的是教 育的价值取向。所以,教育理想包含着教育的价值,它是在 一定教育价值观基础上的教育的价值取向。(二)教百理想的特征第一,教育理想的超前性。作为对客观现实可能性的反映, 理想当

3、然是一种认识,但理想这种反映具有超前性,从而构 成主体在实践努力的方向。教育理想亦是如此。教育理想是 与教育现实相对应的概念,是对教育现实的反映,但是教育 理想又不是对教育现实的简单摹写和反映,而是对教育现实的超前反映。作为人们的超前性认识,教育理想的对象不是 教育的历史或现实,而是教育的未来,而人们对未来的建构 总是要立足于现实。 理想对现实的超越并不意味着与现实的 隔绝,相反,其目的恰恰是立足于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去提 升现实。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对教育理想的建构应注意摈弃 不切实际的幻想的成分。第二,教育理想的批判性。作为与教育现实相对应的概念, 教育理想不仅是对教育现实的超前反映,而是对教

4、育现实的批判性、反思性的反映,教育理想的构建本质上是一种对于 教育现实的批判性的认识活动。其之所以如此,在于既有的 教育现实不能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理想对教育现实的批判,不是形而上学式的全盘抛弃或否定,不是不负责 任的历史虚无主义, 而是立足于发展着的社会需要而对于教 育现实的一种积极性的批判和扬弃。它一方面对教育现实中 假丑恶的东西加以贬抑和排斥,另一方面,对教育现实中真善美的东西加以确认和发扬。第三,教育理想的导向性。教育理想包含着人们对教育未 来的预测和预见,其预测和预见的目的是要以“未来”来规 范和导向现实中教育活动的目的、内容、方式和途径。教育 理想是人们对应然状态的价值追求

5、,这种“应然”超越于人、社会及教育自身的现实状况的制约,比“现有”形态更规范、更合理、更完善,因而往往会成为人们进一步活动的取向, 具有鲜明的指向性。教育理想作为支配教育生存和发展并体现教育规律的观 念系统,体现了每一时代人们对教育应然的价值追求,它可 以引导教育实践向合目的合规律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改变不合理的教育现实,使教育不断地趋向于真、善、美。二、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一)科学主义取向的学前教育研究科学主义取向的学前教育研究是以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为 其主要基础的。在教育史上,从赫尔巴特、第斯多惠、乌申 斯基到实验教育学创始人拉伊和梅伊曼等等,都把心理学看成是建立科学教育学的重要基础。 到了

6、19世纪末20世纪初, 欧美的教育研究界风行教育实验和心理测验,教育学日渐成为心理学的应用或应用的科学,而学前教育学则成为了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应用或应用的科学。“科学主义”取向的研究者强调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定量研 究,极力把人的主观价值观排除在研究之外,也不太考虑历 史因素。在人的主观性、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都被排除在研 究之外后,从事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者也开始了对科 学规律和标准的追寻,他们相信:全世界儿童的发展是有共 同规律的,可以运用定量研究方法找这种科学的儿童发展规 律,并把这种规律制定成可以操作的标准,推广到全世界, 让所有的学前教育机构都按照这种科学的标准去实施学前 教育。于是,

7、丰富的学前教育实践被公式化的教育教学原理、 通则和规律控制,教学过程似乎可以由这些固定的信条和不 变的法则来决定,而真正的学前教育实践本身的情况到底是 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教育实践必须按照科学的规律 和标准去实行。(二)学前教育的民营化改革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 在学前教育领域引入社会民间资本,推进学前教育的“民 营化”,这在我国许多地方已形成一种趋势。在这样的背景 下,一些私立幼儿园纷纷出现,一些公立幼儿园也在一夜之 间转制为私立幼儿园、贵族幼儿园。有些地方也出台专门文 件,要求大力发展民办学前教育,要求当地的民办学前教育 到2010年占90%以上。民营资本进入学前教育,一个比较 重要的

8、目的就在于营利,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必然侵蚀学前 教育的公益性。所以,广泛推行民营化之后,学前教育领域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格局:资本实力雄厚、教学条件好的幼 儿园不用担心生源,各项收费会进一步水涨船高,而那些缺 乏强劲资本做后盾的小型幼儿园为了获得生存空间,必定要进一步降低办学的软硬件条件,以期通过低收费吸引到生 源。这样一来,当前已经一定程度存在的富人家的孩子上好 幼儿园、穷人家的孩子上差幼儿园的分化现象必然会进一步 加剧教育的不公平。(三)不正确的幼儿园课程评价评价是对课程成效的宣判,但是幼儿同课程评价对幼儿园 老师来讲很难操作和实施。例如,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强调 幼儿发展,将幼儿发展水平作为

9、评价幼儿同工作的重要指 标,要求通过幼儿园教育达成幼儿认知、情绪、人格等方面 的发展指标。而幼儿的发展并不全然归因于教育,更不全然 归因于幼儿园教育。又如,将幼儿园有没有编制园本课程作 为评定幼儿园是否达标或能否上等级的指标,要求所有幼儿闶都必须编制自己的课程。殊不知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他 们同然可以对专家编制的课程作出调整和取舍,甚至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但是他们无需人人去编制课程。幼儿园也无 需园园去创造与别的幼儿园不一样的课程。因此不难发现, 这种幼儿园课程评价制度实际上是以客观“证明”幼儿园课 程在多大程度上合乎所谓的标准为价值取向的。评价的目的在于获得“证明”结果,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最为

10、关注的也是 证明结果。在这种“证明”过程中,教师是完全被动的,不 管评价者的评价是否合理,他们只能迎合和接受,这实际上 给园长和教师带来了额外的负担。三、教育理想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实现首先,科学主义把自然科学的一般有限原则加以不适当地 推广和转换,将自然科学的观念、方法不加限制地外推搬用 并用以规范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不合适的。学前教育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矛盾并非科学主义的研究能够解决的, 学前教育迫切需要的是从学前教育现场问题出发的生态研 究。学前教育的变革者也不应始终坚持以“理想化”的状态 为标准,强行规范和改造“不理想”的状态的幼儿园及课程。其次,学前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11、分,政府对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进一步突出学前教育的公共 性和公益性,逐渐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提高幼儿人 园率,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 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公平性要得到实现与强化,最关键的还在于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扩建、多建公办幼儿园,平衡各幼 儿园间的师资与设施配置。同时,幼儿园收费标准的制订应 与公众普遍收入相适应的程度,能让大多数孩子进入条件相差不大而又能保证教育质量且收费相对低廉的公办幼儿园,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前教育领域的教育公平。再者,美国着名教育评鉴学者俄亥俄州立大学史塔佛宾(Stuflfebeam )有一句名言:“评价的目的在于追求改进, 而不在于证明

12、什么。” “幼儿园课程评价” 应将重点从“证明” 转向“改进”。幼儿园课程评价从“证明”取向转变为“改 进”取向,意味着课程评价不应过分强调鉴定与甄选的功能, 而应充分发挥帮助园长和教师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评价的标准上,由于幼儿园课程存在着多元性和差 异性,充满着许多不确定性,因此评价者要帮助幼儿园基于 自身特定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课程,而不拘泥于统一的评价标准。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改变自身的职能,各级政府官员 应该改变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行政性概念”性质,鼓励和支 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园而异地进行幼儿园课程评价, 以期最终保证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公平、公正、多元和有效。教育是趋向完美的事业,教育理想是人们对教育完美状态 的最终表达。教育者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新审 视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步入新的境界。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