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_文档1 (2).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245132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_文档1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_文档1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_文档1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_文档1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_文档1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_文档1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_文档1 (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语文自学能力是学习的一项综合能力。它是观察、想象、思维、记忆、表达等能力的综合体现。自学能力既是语文教学中的技能目标,又是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我遵循少儿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注重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授予他们浅显易懂的自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形成了学习的正迁移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 激发自学兴趣,使其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启智增能的基础。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常常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因此,语文教学首先得想方设法,

2、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潜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动力。 1.讲究解题方式,唤起自学兴趣 课题,说白了就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窗户”。新课一开始,师生一起解释课题,往往能够唤起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比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我先讲述“天堂”的本义和比喻义,让学生感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题;接着,我启发学生回答:看到这个题目,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呢?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纷纷举手发言:“我想知道鸟的天堂在哪儿?”“鸟的天堂是什么样?”为此,我先肯定这些问题提得好,然后让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读起课文来。 2.注重问题设计,诱发自学情趣 “疑”是课堂自学的主轴,思维是自

3、主学习的核心。通过“疑”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出现求知欲望,教师设计的问题也将成为一种智能开发的催化剂。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设疑诱趣的妙笔。这时,教师若能问点准确、问法艺术、问得适时,一定能显示它非凡的独特作用。问点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点而定;问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特点,语文实际水平而灵活选用;问时则要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顺应他们认知事物的规律。如针对跳水一文的教学,不必从开篇依次设问讲解,可从学生感兴趣的高潮切入提问:“课文中最危险的场面是什么?这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这紧张的场面

4、既是文章的重点,又是学生的兴趣所在。由此发问,学生既能在紧张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相关片段,又易于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重在架桥铺路,提高自学乐趣 让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课内实践活动,通过入情入境的尝试学习,学中质疑,将自身置于那种灯火阑珊的意境。特别是有时学生让问题给卡住,或一时半会答不上时,我会想方设法给他们架桥铺路,创设成功的条件,尽可能多地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只有这样,学生的自学兴趣才能加以稳固、持久,才会得以提高。如教学金色的鱼钩一文中“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一句,单就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定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从表面上看,句意似乎不难理解为“老班长提醒我早已分工了”。这时

5、,为了避免知识脱节,我试着让他们这样理解:早已分好了什么工?为什么这里要再次强调分工?诚然,这两个问题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上文交代了老班长的任务:“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在下文又点明了小梁的任务:“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鼓舞他们的信心。”明确了“分工”的具体内容,然后再想一想老班长说这些话的目的:要把困难留给自己,让小梁好好休息。由于“路”和“桥”已经修通,句子的含义自然溢于言表了。这样一来,既帮助学生扫除了心理上的障碍,又能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得到提高。 二、传授自学方法,使其会学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传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

6、会”,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会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驾驭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1.联系实际,循序渐进 教学之所以要循序渐进,一方面在于知识、技能、技巧的本身具有系统性。不会看病、用药的医生是无法诊治病人的。另一方面,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即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探寻语文教学的“序”也不外乎三点:一是新课程标准;二是教材;三是学生。以“序”为立足点,统揽全局,循序渐进,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就课文教学而言,教材中的课文编排就是一个知识迁移的序列。在教学过程中,我分别采用以下形式进行:讲读课教学方法、扶读课指

7、点方法、自读课巩固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掌握自读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2.突出重点,授以规律 知识是智能开发的基础,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小学语文的教学,实际就是对字、词、句、段、篇的综合教学。字、词、句、段、篇之间的联系本身就有规律可循。教师应在加强字、词、句、段、篇 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将已知的、个别的、凌乱的知识串联起来使之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如有的课文结构比较典型,指导的重点可引导学生理解篇章结构;有的课文难度不大,语言文字又很优美,指导的重点可放在朗读上;有的课文体现文章中心、关键词句多,指导的重点可摆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上;有的课文深奥难懂,指导的重

8、点又可放在质疑、释疑的层面上。这样一来,既让学生掌握了一些自学的基本方法,又能通过自学突出一个重点,做到费时少,收效高。如归纳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除题目扩展法、中心句摘抄法外,还可透过课文的主要内容去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初读课文时,就要确定这篇课文到底是写人记事的文章,还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其次,找出重点,勾画主要内容。写人的文章应着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理解;记事的文章要着重抓住体现故事情节的词眼来理解;写景、状物的文章主要抓住体现景物、植物、动物、器物特点的内容来领会。最后想想,写人记事的文章要表现人物(或事物)的什么精神、品质,或是说明什么道理;写景、状

9、物的文章则应考虑景、物的特点怎样,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深入浅出的分析,中心思想也就不言而喻了。学生掌握了学习知识的规律,就可以灵活驾驭语文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促成自学习惯,使其勤学 养成教育,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自学习惯的培养,我对他们的要求是“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平时,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的名言是:“只要举手的就是好学生,只有答问才会有进步”。并适时捕捉他们的创造性火花,记载并给予热情的鼓励,期待它能燃成熊熊大火。每次作业,要求同座的学生相互检查。作文初稿时,学生先自改、互改,查寻自己的毗漏,养成细心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画、摘,每人都有摘录笔记,每周进行笔记传阅。不断积累新知识,及时解决新的问题。 语文教学天地本身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诚然,自学能力可以促成学生许多良好习惯的生成,但这种好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它需要您长期不懈的浇灌。相信自己,只要您肯付出勤勉与努力,生命的花朵定会绽放,并且越开越娇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