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之间见条理.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24177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分之间见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总分之间见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总分之间见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总分之间见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总分之间见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分之间见条理.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分之间见条理 第一单元群读教学设计稿修改单元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总分的构篇方式,并了解其三种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2学习文章构篇方法,尤其是总分总,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教学准备:1学习准备:要把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三篇课文(即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先进行单篇阅读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着重关注如何构篇,体会表达特色。这是上好本次群读课的前提。2绘有各篇课文结构图的PPT设计思路:1我们的群读教学可以采用同一单元的不同课文,将它们进行类比,发现异同,这样进行再次深读,既加深了对单篇课文的理解,又体会了本专题下各课文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帮助学生领

2、会课文“组”的概念。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课文值得反复读,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内容、学习表达等方面)读.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了孤立地去读单篇课文,人为割裂同一“专题”,编者的苦心被抛弃。我要带领学生回头再看,全盘把握,给单元课文学习添上“画龙点睛”的一笔。3总分的构篇方式其实并不局限于写景的文章,诗歌、说明性文章都可以,要让学生认识这一点,不能隅于一角。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一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认识总分总结构1默读课文,回忆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2生回答,教师依次板书。可以教学生用找中心句或关键词的方法概括(其实我更愿意说是代替)段落大意。3请学生读课文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说说,你发现了

3、什么?(都是说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美丽物产丰富富饶)4教师讲解:能说明事物总的特点的一段话,若在文章开头称它为总起段,在文章结尾称之为总结段。(板书:总起、总结)5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美丽、富饶呢?表现在哪些方面?(生结合课文2-6自然段回答,师板书:分述)6结合板书(即结构图)小结:课文先总起,接着分述,最后总结,这种安排文章结构的方式叫总分总式。二再读两篇,深刻领会总分总特点。1自读美丽的小兴安岭和香港,璀璨的明珠,尝试着给课文画一画结构示意图。2学生讨论互助3指名说,师根据回答画结构图。(或者用白板的高拍仪展示学生自己画的结构图)4这两篇课文仍然是总分总结构,你觉得这种

4、结构的文章有什么优点?(如:层次分明,让我们不仅知道它总的特点,还知道它每一方面的特点;首尾呼应,强调了事物的特点。)三质疑: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刚才读的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写什么的?(写景)那是不是只有写景的文章才能用总分总结构?除了总分总结构,课文还有没有其它的结构编排方式?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第二课时一自读文章(三篇),思考问题。1学生读植物妈妈有办法(二上第三课,因为学过,排除理解障碍)、五花山(三上选读课文)、新型玻璃这三篇课文,在文中标注段(小节)意。2画一画文章结构图。想想你发现了什么?二讨论交流。1画出各篇课文的结构图。2你发现了什么? 诗歌也可以用总分总结构 总分总结构还可以变化为总分结构(如五花山)和分总结构(如新型玻璃) 文章结构并不局限于用在某一类文章(如写景)上,新型玻璃是说明性文章,也可以用总分构篇。所以根据表达需要选择文章结构。三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总分的构篇方式,并了解其三种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希望大家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到本单元的习作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