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山东省泰安市新泰新编语文人教版九下导学案:2124课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240300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山东省泰安市新泰新编语文人教版九下导学案:2124课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山东省泰安市新泰新编语文人教版九下导学案:2124课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山东省泰安市新泰新编语文人教版九下导学案:2124课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山东省泰安市新泰新编语文人教版九下导学案:2124课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山东省泰安市新泰新编语文人教版九下导学案:2124课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山东省泰安市新泰新编语文人教版九下导学案:2124课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21.曹刿论战参考答案:三、2、明确:(1)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注意,在学生概括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每部分内容都可以以“曹刿”作为主语,保持内容的连贯性。 3、明确: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论战”。这一点可以由标题判断。中心内容是:扣住曹刿这一中心人物,围绕“论战”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基本经过,阐明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四、1、首先要重视士气。要“一鼓作气”,因为第一次擂鼓时战士们勇气十足,是战斗的最佳状态;而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落了

2、;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泄完了,所以进攻要等敌人击完三遍鼓时,我们再进军。 另外,还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当齐军大败,纷纷溃逃之时,曹刿没有马上要庄公率军追击,而下车观察敌军的车辙是否纷乱,登上车前的横木向远处眺望溃退的齐军是否有诈,然后再追击齐军。 通过齐鲁“长勺之战”,说明只要能取得人民支持,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制造并利用有利的战机,弱军也能打败强军,小国也能打败大国。2、本文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略写人物的行动,以及战斗的具体经过。就人物而言,详写了曹刿,略写了鲁庄公。 这样安排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3、由“长勺之战”可见鲁庄公既有目光短浅、迷信的

3、一面,又有虚心听取下层人士意见的一面。在战前的政治准备中,他首先想到的是衣服、食物这些养生的东西,自己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拿来分给别人。以及敬神用的牲畜玉帛,有多少说多少,不敢夸大数目,总是诚心诚意,这些本身和战争的取胜没有关系。而鲁庄公却津津乐道,足见其迷信、愚腐的特点。在战斗中,他不懂“一鼓作气”的道理,更不懂“兵不厌诈”的战术,而要盲目出击,其“肉食者鄙”的特点暴露无遗。 另外,“长勺之战”的胜利没有曹刿不成,而曹刿能够参政、议政和鲁庄公的虚心纳谏不无关系。从文中不难看出,曹刿并非“肉食者”,国家危难之时,他能挺身而出,固然可颂,但如果鲁庄公一意孤行,拒不接受这样一个平民的意见,出战不带他

4、去,战斗中也不听他的建议,那战斗的结果就会是另一样了。七、达标测试题参考答案 1于是 原故(原因) 倒下 “诎”通“屈” B B 2战斗,靠的是勇气(或:打仗,要靠勇气。) 我知道您抵抗我的办法,但我不说(或:我知道您怎样对付我,可我不说)。 3鲁国依靠曹刿沉着、果断(正确)地指挥,最终获得战争胜利。 楚王知道宋国已做好了充分地抵御准备,攻打宋国是没有好结果的,于是放弃了进攻宋国的决定。 4、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善于抓住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 22.邹忌讽齐王纳谏参考答案二、 2、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3、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

5、,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王之蔽甚”。(这里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采用了设喻手法。)最后齐王纳谏。文中写到齐王纳谏决心之大,行“三赏”朝廷内外出现了“三变”,使得“四国朝齐”。三、1、问妻:我孰与徐公美?(亲昵)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肃)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平淡)2、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热情地赞扬)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谨,害怕)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逢迎应酬) 五、提示: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

6、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七、达标测试题答案(一)1C(蔽:受蒙蔽的意思)2 B(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3D(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1)译文: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 (2)译文: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5答: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

7、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二)1、 穿戴 偏爱 2、( B)3、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切身经历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齐王纳谏 及其结果。5、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23.愚公移山参考答案:三、2、(l)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

8、)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四、1、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2、智叟不智,愚公不愚。愚公动员全家的力量,克服山高且大;年老力衰;人员少;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等这么大困难,表面看来“愚不可及”。但愚公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在于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人和后代子孙。此外,他对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的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山不加增”。他的见识远远高过一般人之上,真是“大智若愚”。而“智叟”只是从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认为自然条件无法改变,而且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从而断定人在自然面

9、前是无能为力的,真是“鼠目寸光”。以上分析说明愚者不愚,智者不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 3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七、达标检测答案1 将要 改变、变换 答应 、赞同 聪明2 山之一毛(“之”作助词的句子) 聚室而谋(或:笑而止之)3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4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 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5、如;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等等6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

10、工作中的困难。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24.诗经两首第一课时参考答案二、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三、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描绘:“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

11、淑女,钟鼓乐之。四、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第二课时参考答案二、1、三处“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2、“长”、“跻”

12、、“右”。3、“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三、1、示例:又是一个霜凝雾罩的清晨,我又来到水边,那苍苍的蒹葭在微微晓风中,如一片白色的海。凝霜怠露迷失在白雾之中。我心中的恋人啊!你究竟在哪里啊?我愿付出一生的时光,跋山涉水,来到你的身旁。 2、(1)都用了“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都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窈窕淑女”、“参差荇菜”;“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五、达标检测题答案1、j ji yo tio ho qi w mi s hu Ch xng 2、(1)诗经 305 风 雅 颂 (2) 赋 比 兴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C4、

13、B能力提高1、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2、析本题考查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但是,关键不只在于识别,更在于体会这些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

14、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3、析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参考答案 景语情语。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晞”,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

15、,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 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4、析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参考答案 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J、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