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239076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逍林初级中学 岑 科教学课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科 目科学教学对象七年级下课 时第一课时教材内容分析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要帮助学生正确形象地建立起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学生已经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电解等,对物质的变化已有所了解,因此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变化入手,充分利用探究实验,得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一般不会思考物质的变化,没有探究的愿望,因此要充分利用实验,从简单的,易完成的实验开始探究,引发好奇心及学习动机。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2) 能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 通过学生活动中的合作与讨论,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兴趣,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教学难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及联系。教学教法教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法学法:合作、探究课前预习课前预习1.1. 完成下表冰熔化水电解变化时的现象变化类型本质区别2. 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水结成冰 红磷燃烧 碘升华 过氧化氢制氧气 氢气燃烧 氧气液化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蔗糖溶于水 3. 物质的变化包括: 变化:没有生成 的变化 变化:有生成 的变化 两者本质区别: 。4.家庭小探究:(1)苹果切成两半有什么变化?切开放置一段时间又有什么变化? (2)当你打开雪碧瓶的瓶盖时,有什么现象,这是什么变化?(3)蜡烛燃烧时有什么现象?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变化?教学过程一引入二新课1.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3.本质区别4.预习反馈5.当堂训练6.家庭小探究三小结学后反思四作业五板书设计师:昨天老师布置了家庭小探究,其中一个是关于雪碧的探究,大家回去探究了吗?生:没探究了。生:探究了。师:你再来给大家演示一遍,雪碧有什么变化?(生演示、观看)生:有气体跑出来了。师:这是什

4、么变化呢?生:默然。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物质的变化。【板书】物质的变化师:我们先来探究几个变化,请大家拿出装有冰块的烧杯,仔细观察冰块有什么变化,填入表中。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固态的冰生:冰块熔化了,变成液态的水。师:固态的冰和液态的水是同一种物质吗?生:是的。 请大家拿出贴有标签的火柴盒,把内盒抽出,用磁铁吸引,观察现象。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铁屑与沙子生:铁屑被吸起,变化后还是铁屑与沙子。请大家拿出纸,折成飞机,看谁折得最快。(拿其中一只小飞机可以飞一下)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纸张生:形状变化,变化后还是纸张。 小组内讨

5、论这3个变化有什么共同特征?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固态的冰冰块熔化液态的水铁屑与沙子铁屑被吸起铁屑与沙子纸张长方形变飞机状纸张生: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物质一样。生:没有生成新物质。师:我们把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苹果切成两半发生了什么变化? (切苹果)生:物理变化。师:理由呢?生: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只是形状变化。师:这是老师昨天晚上切开的苹果,有什么变化吗?生:颜色变了。师:是物理变化吗?生:不是。师:说明是另一类变化,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类变化。 请大家拿出2支试管,各加入自来水,注意操作规范。往其中一支试管逐滴加3滴硝酸银,观察现象

6、。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澄清的自来水和硝酸银溶液白色的氯化银沉淀生:自来水变浑浊,产生白色物质。师:这种白色物质叫氯化银。下面的实验由老师来完成,大家仔细观察。加热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实物投影)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绿色的碱式碳酸铜黑色的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生:绿色的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师:黑色物质是氧化铜,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是二氧化碳。请大家拿出银白色的金属镁,我把它点燃,观察现象。大家不要点燃。(把生成物实物投影)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银白色金属镁白色的氧化镁粉末生: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师:这种现象过年过节的时

7、候经常看到,烟花就利用镁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的白色物质就氧化镁。这3个变化有什么共同特征?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澄清的自来水和硝酸银溶液自来水变浑浊,产生白色物质白色的氯化银沉淀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绿色的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的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银白色金属镁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白色的氧化镁粉末生:生成新物质。师:我们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切开的苹果变褐色发生什么变化?生:化学变化。师:理由呢?生:生成新物质。师:苹果切开发生物理变化,变褐色发生化学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吗?生:有无生成新物质。

8、【板书】本质区别:有无生成新物质师:看这个苹果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生:烂了。师: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化学变化。师:理由呢?生:生成新物质。师:你怎么知道生成新物质了?生惊讶,思考生:颜色变黑了生:不能吃,味道不同师:很好!(实物投影课前预习的判断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分析学生错误率比较高的几个)(学生完成课内导学的当堂训练,教师随机批改)师:我们一起回忆雪碧打开时有大量气体产生,发生什么变化呢?生:化学变化。生:物理变化。师:理由呢?生:二氧化碳本来溶解在水中,现在跑出来,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师:还有蜡烛燃烧的探究比较复杂,我们在课堂上进一步探究。 请大家拿出蜡烛,点燃。小心用火! 请大家观察烛心

9、附近有什么变化?生:蜡烛熔化了。师:什么变化?生:物理变化。师:很好,请大家用试管夹夹住小的表面皿,放在火焰上方观察表面皿的变化。(自己演示操作,学生模仿)生:变黑了。师:什么变化?生:化学变化。师:很好,请大家把小烧杯放在火焰上方观察变化。(自己演示操作,学生模仿)生:烧杯内壁有水珠师:什么变化?生:化学变化。师:很好,请大家在大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蜡烛沿烧杯内壁滑入,把表面皿盖在上方,蜡烛熄灭后摇晃烧杯,观察澄清石灰水变化。(自己演示操作,学生模仿)生:变浑浊了师:什么变化?生:化学变化。师:主要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我们来总结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现象变化类型蜡烛受热熔化物

10、理变化有黑色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水珠生成化学变化有二氧化碳生成化学变化你有什么发现吗?如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小组讨论)生: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同时进行。生:有的只发生物理变化。(教师引导,怎样说最合理)化学变化中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便随化学变化。师:物质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如炸药,用于爆破拆除建筑物,可以节省人力资源,但是用于战争,就会危害世界和平。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物质的变化。学后反思: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作业:1.课课练B本53页 板书: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有无生成新物质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氛围,引出物质的变化。设

11、计意图:课本中观察灯丝的活动用折飞机代替,原因是只能个别学生近距离观察,涉及面比较小。折纸飞机大家都很熟悉,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三个实验分别涉及状态变化、位置变化、形状变化。设计意图:仔细比较表格变化前后的物质,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得出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从而突破第一个难点,物理变化的概念设计意图:用苹果回顾家庭小探究,同时引出化学变化。设计意图:进行对照试验,更有说服力。逐滴加入,变化过程更加明显。设计意图:实物投影使每位学生都能观察清楚。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己得出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比较容易。突破第二个难点,化学变化的概念。设计意图:进一步利用苹果研究本质区别

12、。设计意图:时间充裕的话适当扩展设计意图:发挥助学稿的功能设计意图:呼应引入,解决家庭小探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是突破的第三个难点。教学反思:1.反思蜡烛燃烧生成水的教学过程有不当之处,如果当时能这样处理这个生成性问题,应该是课堂的一大亮点。生:老师,这是物理变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师:他认为是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烧杯液化成小水珠。大家都这么认为吗?生:是的。师:那么空气中的水蒸气来自哪里呢?生思考。师:空气中的水蒸气有两可能,一种是本来就存在的,一种是蜡烛燃烧产生的。我们怎么通过实验来证明呢?大家小组讨论来设计实验方案。生讨论。通过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