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组建的意义.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238719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组建的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组组建的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组组建的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组组建的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组组建的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组组建的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组建的意义.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效课堂学习小组组建的意义如何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国际教育界日益关注的问题。专家们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也称之为教育的四大支柱。(1)学会求知的能力(learningtoknow),也就是学会学习的能力。要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要学会最迅速、最有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要学会广博与专精相结合,由博返约的学习方法。这是终身教育的根本。(2)学会做事的能力(learningtodo),也就是要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要求善于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学会做事的能力,不仅要学会实际动手操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

2、要具备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社会行为、集体合作的态度,主观能动性,管理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3)学会共处的能力(learningtolivetogether),也就是在人类活动中,要学会与他人一起参与。现代社会既充满竞争,也离不开合作。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既要尊重多样化的现实,又要尊重价值观的平等,增进相互了解、理解和谅解,加强对相互依存关系的认识。(4)学会发展的能力(learningtobe),也就是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能力。要学会适应环境以求生存,改造环境以求发展的能力。每个人若要求得有价值的生存和发展,更有效地改造自然、改造

3、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提高素质,增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已逐步深入进入到课堂教学。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团队意识。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合作精神及合作技能的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两种情况是交流共享和互助合作1、互助合作 它是几个小组成员针对一个个人不能完成或不能完成的很好的学习任务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学习任务。2、交流共享 它主要是指信息的交流与一些共享。对于一些具有开放性答案的问题或是同一问题的不同的

4、解决方案,不可能让学生或教师一个一个地都列举出来,就需小组成员或者小组之间交流信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信息容量。 3、寻求提供帮助,促进共同进步。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学生为了共同的任务进行合作学习与交流,必然改变自己独断专行的做法,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为同伴提供更多地帮助,学会谦让、合作、团结,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通过教师有意识地调动、激励,引起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加强学生与人合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暴露自己的思想,加强沟通,分享共同的成果;它能促进

5、学生不断发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能够对成员各种方案进行比较,根据成员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使学生不断反省、自我提高。三、小组合作顺利有效进行的保证是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的学习方式。每一个任务都有具体的细致分工,每个人都必须努力思考、认真研究、协同合作才能完成任务。有人作过一个“拉绳实验”:把被试分别按二人、三人和八人分组,要求各组用尽全力拉绳,再要求被试单独用尽全力拉绳,结果发现:二人组的拉力是这两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95%,三人组的拉力是这三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85%,而八人组的则只有49%。由于集体干活时责任

6、分解到大家头上,每个人的责任就小,人越多越是如此,就会有人无所事事,出现了“社会浪费”。人一多,任务不好分,职责不明确,不利于成员间的交流共享,在动手操作中也会有同学动不上手,而无所事事,“无事”而“生非”,不利于任务的完成,更不利于成员的进步。这就告诉我们在小组学习中必须将责任具体化,比如谁来做笔记、谁来进行操作、谁负责观察实验的效果等都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分工,尤其重要的是一定要选好学习小组的小组长,这对整个学习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每个小组的学生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四个人,以保证每个同学不偷懒,并能在一定激励下竭尽全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是自主探究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是在学生

7、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每个同学都不经思考直接进入小组合作学习,让他觉得反正能在小组内知道答案,这会让他们养成一种惰性。再说对于经过思考带着成果(答案或问题)进入小组学习的同学来讲,他们的智力成果由这部分同学长期不付任何代价的共享、使用,也是不公平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根本就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就好比解决一个水库大坝泄漏方案,一大堆专家直接坐在一起讨论怎么解决和每个专家都去调查并拟定一个解决方案之后坐在一起进行交流哪个效果更好是不言而喻的。五、小组合作学习的外部条件是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及相互关系、教师的参与和帮助教师必须以一种民主的作风,平等的思想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感受到民主的人更能以民

8、主待人在民主、平等中进行学习的学生才能自由而大胆的、科学而合理地实施自己的学习行为,民主、平等的对待他人,在小组内才能不独断专行,学会尊重他人,不自行其是。进而学会与他人合作。有的同学比较专横,或总喜欢把最感兴趣的东西(如好看的学具)拿在自己手里,或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导致其他同学不能参与学习活动。所以,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帮助那些小组内的“小霸王”改掉不良习惯,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同时,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他必须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去,了解察学生的学习交往状况,提供指导并做出评价,保证学习活动顺利有效进行,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的比较艰巨的任

9、务,即使小组合作学习,也会遇到谁也不能解决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点拨,提供咨询,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帮助。六、小组合作学习的内部条件是学生的一种内心需要在我们的现时教学中,有一种合作学习过滥的趋势,不管问题有多简单,解决起来有多容易,知识的学习方式是适合接受性的还是研究性的,一律以合作学习处理之。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实际上学生没多大积极性,参与度并不高。所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应当是:学生对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对问题的多种方案或答案的多元内容多方思考难以穷尽时,怎么办?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寻求帮助,让学生主动的、自觉的甚至是迫不及待地希望加入到小组

10、中去,贡献自己并共享别人的成果,共同努力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七、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学生的看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更要看学生的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轻松自主的学习,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兴趣浓厚、求知欲强,教师和学生都有愉悦的心理体验。研究发现人体大脑情感中心与记忆储存系统相关联,有高度情感的内容更容易记住,所以,良好的情绪、交往状态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情绪,让学生高度热情的参与,提高学习效果。但是,如果只有情绪交往状态,就容易形成教学中的泡沬现象。所以,更要看学生的思维(参与状态,包括深度和持久度)及目标达成状态,只有将四者有机结合,综合评价,才能避免当前合作学习中“真热闹,假学习”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