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教师用).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236363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有一个梦想》(教师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有一个梦想》(教师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有一个梦想》(教师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有一个梦想》(教师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有一个梦想》(教师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有一个梦想》(教师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有一个梦想学案(教师用)学习目标:在读与讲的过程中领会演讲的语言特点学习重点:品味精美的语言学习难点:体会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在演讲中的表达作用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拓展延伸法一、背景介绍: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开始掳掠非洲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为奴,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持续了大约400余年。直到1783年,美国的建国者决定废除奴隶贸易,但黑人的地位依然非常低下。南北战争以后,当时的总统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隶终于在法律上获得自由。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美国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挣扎在社会的底层,生活贫困,

2、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在南方诸多州,黑人不能在白人开的餐馆就餐,许多公共场所挂着“仅供白人使用”的牌子,甚至在公共汽车上黑人只能坐在后车厢,车的中部虽允许黑人坐,但只要有白人上车,黑人就必须给白人让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黑人发起了浩大的民权运动,而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最杰出的领袖。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林肯雕像前向众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说为美国法律和生活变革铺平了道路,成为使整个国家面目一新的珍贵的历史时刻之一。 二、补充作者简介:马丁路德金 (19291968年),美国黑人民权

3、运动领袖,非暴力主义者。他极具演说才能,被誉为“黑人之音”,著有阔步走向自由、我们为何不能再等待等书。他的思想对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1964年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1968年4月4日被刺身亡,年仅39岁。美国政府规定,从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3个星期一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他是黑人世界的一颗耀眼的启明星,他的思想和典范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人类。作者语录:1、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得充实,而不在于活得长久。2、如果一个人一直没有找到值得他献出生命的东西,那么他就没必要再活下去了。3、一个没有立场的人总是相信任何事。4、对一个人的终极衡量,不在于他所曾拥有的片刻

4、安逸,而在于他处于挑战与争议的时代。5、仇恨瘫痪生命,爱却能释放生命。仇恨混浊生命,爱却能圆融生命。仇恨使生命黑暗,爱却能照亮生命。6、我们将以自己忍受苦难的能力,来较量你们制造苦难的能力。我们将用我们灵魂的力量,来抵御你们物质的暴力。我们不会对你们诉诸仇恨,但是我们也不会屈服于你们不公正的法律。你们可以继续干你们想对我们干的暴行,然而我们仍然爱你们。你们在我们的家里放置炸弹,恐吓我们的孩子,你们让戴着KKK尖顶帽的暴徒进入我们的社区,你们在一些路边殴打我们,把我们打得半死,奄奄一息,可是,我们仍然爱你们。三、整体感知:(一)自主学习,回答以下问题:1、演讲的相关内容 定义:演讲是演讲者在特定

5、场合面对特定听众,通过口头语言就人们普遍关注的事物或问题,发表意见、阐述事理或抒发感情的一种说话形式。本文的演讲对象:主要针对黑人,也包括美国政府演讲时间:1963年8月28日演讲地点:华盛顿广场林肯雕像前演讲场合:华盛顿特区组织的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2、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彻底消除种族歧视,让黑人享受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权利。(17-32段)3、马丁路德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因为黑人一直没有得到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权利。(16段)4、马丁路德金认为应采取什么方式和态度来实现梦想?非暴力抵抗,举止得体,纪律严明,必须保证向前进。(716段)四、品味赏析:(一)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6、来增强鼓动性、感染听众呢?学生分组找出相关语句,并朗读。(朗读提示:注意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1、第2小节,排比“一百年后的今天”揭示黑人物质生活贫困,倍受歧视,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悲惨现实。所以朗读时应既充满激情,又沉痛有力。注意四个“一百年后的今天”每一句话的语调都有所抬升。需重读的词语有:“必须重视”、“隔离”、“歧视”、“穷困”、“蜷缩”、“自己”、“故土家园”。第3小节,需重读的词语:“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2、第4小节第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继承人。“空头支票”指

7、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3、第5小节第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为自由、平等而奋斗所到来的那一天比作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使他们明白奋斗所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战斗。和“秋天”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生动而简洁地揭示了黑人倍受摧残的生活现状,表现出了黑人为“秋天”的到来而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4、第9-14小节,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这样的质问,作者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只要,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一串

8、条件式排比句,如出膛之弹、喷井之油,似江海汹涌、狂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从多侧面、多角度地强化了黑人境遇的悲惨,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贫困,表明为自由、平等而奋斗的必要性。这是一段誓言正义逼人、豪气冲天,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不失理智,这一点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5、第17-25小节,层递式排比句“我梦想有一天”的使用,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更有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更容易感染听众并激起他们深深的共鸣。6、第26、27小节,作者反复谈到“有了这个信念”“这个信念”具

9、体指的是,作者相信总会有一天,美国黑人会和白人一样,拥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人们不再以肤色而是以品格的高低来衡量黑人和白人,美国一定能变成一个真正的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家,激起听众共鸣。连用五个“一起”短句排比,表达了黑人团结协作,将民权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念。通过排比句的使用,则使这个信念坚定、执著、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唤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小结排比句作用:排比语句的使用,能使作者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充沛。能产生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进而增强演讲的表达效果。(二)多媒体播放演讲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马丁路德金富有文采,热情洋溢,极富感

10、染力和号召力的演讲。五、总结演讲词的特点1、内容上的特点:针对性:何种年龄、身份、文化程度的听众。逻辑性: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思想性:观点明确、思想深刻。鼓动性:号召、感染(语言生动、情感充沛)2、语言上的特点:“三多”: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比喻、排比、反问等)。六、资料助读1、演讲背景50年代的美国南部,好像一座对付解放了的黑人的监狱。而阿拉巴马州又是种族歧视最为猖獗的一个州,在这里,黑人的选举权力受到野蛮剥夺和限制,骇人听闻的迫害黑人的私刑暴行不断发生,种族隔离制度使黑人不能与白人同校,不能在同一个教堂做礼拜,不准进入为白人开设的旅馆、客栈、饭馆和娱乐场所,连公共汽车站上也树立了

11、栅栏,规定白人黑人分别上车。年轻的伴随着种族主义歧视长大的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到任不久,便参加并领导了1955年蒙哥马利市黑人抵制乘坐公共汽车的反种族歧视运动,最终迫使美国最高法院作出取消这种制度的决定。1963年他组织的伯明翰黑人争取自由平等权利的大规模游行示威,把黑人运动从南方推向北方。8月28日,斗争达到高潮。25万人聚集首都华盛顿,以和平集会方式举行自由进军的示威,就在林肯纪念堂前,马丁路德金向示威群众即兴发表了这篇激动人心的演说。在演讲中,表达了他的非暴力主义思想以及他对自由平等公正的追求与憧憬。2、关于非暴力主张伴随着种族主义长大的马丁路德金,深受种族主义的伤害,所以他积极参加反对种

12、族隔离制度的斗争。但他主张的却是非暴力的斗争,而这种斗争方式的确是有思想原因的。他受甘地主义和基督教教义影响很深,是一位典型的和平主义者。他强调在争取黑人自由平等权利的斗争中,不应干违法的事,不能让创造性的抗议堕落成为暴力行为,必须要有用精神力量对付武力的崇高境界。这里的精神力量在他看来,就是要以基督教宣传的博爱、仁慈来感化黑人的敌人并使之放下屠刀。金之所以有这种思想与其青年时的学习有直接关系的。他在宾夕法尼亚的克罗泽学院学习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著名的神学著作-人们写的关于信仰的书,还有哲学著作-关于生活方式的书。这些书的思想给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最终用于实践。但使马丁路德金最为激动的则

13、是圣雄甘地的思想。甘地的非暴力,或称精神力量的哲学是印度人民对抗英帝国主义政治、军事力量的精神支柱。印度人民不断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外国政治的统治,无论这样统治是否出于善意。也无论是否正确,他们要自己来做出决定。甘地说虽然他们必须准备好为取得独立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也决不可为此而进行杀戮-不管受到多么粗暴的对待。马丁开始相信在印度能取得胜利,在美国也可以。他用自己的行动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非暴力为原则的民权运动。七、拓展延伸: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成排比句,表明自己的梦想。参考:我有一个梦想,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遮挡我们的双眼;我有一个梦想,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儿快乐的嬉戏;我有一个梦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滚滚的浓烟,让每一只鸟儿自由的翱翔;我有一个梦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成山,让每一个孩子在绿树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