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寻访大师的童年 1教案 浙教版.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23349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寻访大师的童年 1教案 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寻访大师的童年 1教案 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寻访大师的童年 1教案 浙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寻访大师的童年 1教案 浙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寻访大师的童年 1教案 浙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寻访大师的童年 1教案 浙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我和大师交朋友1. 寻访大师的童年教学目标:1. 认识和了解一些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大师。2. 了解几个师童年的故事,激发学生与大师交朋友的愿望。3. 初步学习讲故事、辩论的方法,交流和分享对大师童年的感受,引导儿童形成对大师、名人的正确看法。教科书分析:本课以校园伟人廊中常出现的居里夫人、李时珍、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大师的头像导入,从孩子们的视角来审视这些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大师:他们是谁?他们为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他们生来是天才吗?他们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本课的设计正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课文重点讲了大发明家爱迪生“孵蛋”、“捅

2、马蜂窝”、“配助飞药”等几个童年的小故事,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也可采用其他大师童年的故事,旨在从不同方面展示作为大师的童年与普通儿童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课文中设计的大师童年故事和“大师生业就是天才吗”辩论会,是在儿童对大师童年进行探究基础上的一系列开放性活动,目的在于强化和提升儿童了解大师童年生活后的体悟。课文还以加油站的形式,概括了“讲故事”、“听故事”的方法以及“辩论”的秘诀,培养儿童的相应技能。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1. 认识大师2. 小赛台:“大师知多少”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大师知多少”竞争活动。以说出大师的名字多的小组为胜方。活动中一般只要求说出大师的名字即可,对大多数同学不熟悉的大师

3、,可请知道的同学做一个简要介绍。总结:大师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他们中既有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民族英雄,也有从各行各业中涌现出的杰出代表。3. 大师的风采老师在课前搜集古今中外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师图片,布置成“大师风采展”或制作成课件,组织全班同学观看展示,认识、了解大师。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学生小组的形式搜集大师图片,供全班交流辨认。第二课时1. 大师童年故事会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一些大师童年的资料,准备故事会。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将教参所附的“课程背景资源”中提供的爱迪生童年故事有关材料分发给不同的学生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故事,进行交流。有条件的

4、可事先装饰、美化故事会会场,并对讲故事和故事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指导。讲故事、听故事,指导学生讲清、听清故事的主人公名字,事情发展的经过,培养初步的叙述能力。2. “大师生业就是天才吗”辩论赛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室桌椅的摆放、正反方如何确定、支持各自论点的材料准备。注意对辩论方法和过程的指导:语言要文明;认真听对方的叙述并动脑筋反驳;不打断别人的话;引导学生以事实说服对方。课外活动:1. 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大师传记类书籍。2. 推荐故事讲得好的同学到校广播站、电视台演讲。3. 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讲一个师童年的故事,并请打分。资料:一、爱迪生爱迪生一生的主要成就:爱迪生被誉为“世

5、界发明大王”。他一生当中的发明,获得专利的有1300多项,有人统计,实际上有2000多项。早期,他主要从事电报机方面的研究。他在一重电报机的基础上,先后发明了二重电报机、自动电报机、四重电报机。在门罗公园,他发明了会说话的机器留声机,以及为人类黑夜带来光明的电灯。他还在原有基础上,改进了电话机、电影摄像机以及蓄电池等。爱迪生的发明是人类的一笔巨大宝贵的财富。1. 爱问为什么的孩子1847年2月11日,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叫米兰的小镇上,一个长着圆脸蛋、蓝眼睛、淡色头发的小男孩降生了。男孩长得很秀气,但身体却很单薄,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娇嫩得认人心疼,可他的脑袋出奇的大。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闻名世

6、界的“发明大王”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爱迪生祖居荷兰,父亲山墨尔是勤劳耕作的逐,母亲当过乡村教师。他在家中排行第七,是最小的一个孩子,因此备受妈妈的宠爱。爱迪生从小体质比较弱,三岁以前的一千多个日子,他不知得过多少次病,不知哇哇大哭过多少回,妈妈又是担心又是着急,整天坐立不安。后来在妈妈耐心周到的照料下,爱迪生的身体一天天壮实起来。爱迪生体质虽弱,却爱动脑筋。“为什么锅上冒蒸汽?”“为什么凳子四条腿?”“金子是什么?”父亲常常被儿子的问题弄得张口结舌。小爱迪生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兴趣得到了妈妈的充分肯定。妈妈当过小学教师,她知道,好奇是打开神秘知识宝库的一把万能钥匙,没有好奇心的孩子成不了大器

7、。所以每当爱迪生问她为什么时,妈妈总是微笑着,细心地开导他,把其中的道理讲给他听。这个时候爱迪生总是歪着大脑袋、睁大眼睛听着,听完后,还会有一大堆新的“为什么”从他的头脑中冒出来。爱迪生不仅爱问为什么,而且什么事都想亲自试一试,也闹过不少笑话。2. 爱迪生捅马蜂窝四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大树下玩儿。不知是谁发现了树杈上有一个马蜂窝。“窝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大家都摇摇头。“不如我们把它捅下来瞧一瞧,好不好?”爱迪生向小伙伴们建议说。“大马蜂会蜇人的,要捅你去捅!”小伙伴们都躲得远远的。爱迪生一心想弄清楚其中的奥秘,于是找来一根长树枝,硬是把马蜂窝给捅了下来,顿时,一群大马蜂都向爱迪

8、生拥来,片刻之间,爱迪生已被马蜂蜇得满脸红,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即使这样,他还要把蜂巢的构造看清楚。3. 爱迪生孵小鸡还有一次,那是爱迪生六岁的时候,一天早饭时,妈妈正在做针线活儿。爱迪生“咚”的一下撞开了门,连跳带蹦跑进来了,吓得妈妈把手都扎了。爱迪生气喘吁吁地问:“妈妈,大母鸡趴在鸡蛋上做什么呀?”妈妈笑着说:“在孵小鸡呀,鸡妈妈就是用自己的体温、用自己的身体一天天将鸡娃娃孵出来的。”“噢,原来是这样,太有趣了。”爱迪生拍拍大脑袋,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推开门出去了。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也不见爱迪生的踪影。妈妈很着急,一家人四下寻找。一直到傍晚时分,大家才发现这个小家伙竟然在后院鸡舍旁边做

9、了个“窝”,里面放了几个鸡蛋,他正小心翼翼地趴在鸡蛋上,一动也不动。妈妈看着他专心致志的样子问:“孩子,你在做什么呢?”“我在孵小鸡呢!”他一本正经地回答。一家人笑得前仰后合,想不到他居然饿着肚子,从早到晚趴在鸡蛋上,整整“孵”了一天。二、居里夫人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克劳夫斯基,波兰人,生于1867年。玛丽自幼敏捷好学,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和同学们尊敬。1891年,她进入法国巴黎索鲁本大学学习,以超人的毅力和特殊的勤奋,在短短三年里,先后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1985年,玛丽结识了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并与之结婚。婚后,居里夫妇共同从事分析沥青矿的研究,先后发现了放射性

10、元素“钋”和“镭”,并因此获得1903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1906年,居里因意外事故死亡,居里夫人抑制着巨大的悲痛,独立继续进行镭的单独提取工作,获得成功。1911年,居里夫人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成为极少数两次获得这一殊荣的科学精英。因为长期从事放射研究,居里夫人患上恶性白血病,1934年逝世。主要成就:居里夫人生平最突出的成就是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发现了它的衰变规律,从而推翻了传统的“元素不变”学说。镭对癌肿等病症的治疗,开启了现代放射治疗的先河。居里夫人是一位爱国者。当她幼年时,波兰还处于沙俄的占领之下,她毕生都关心和支持波兰的解放事业,并为波兰的科学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三、霍金斯

11、蒂芬霍金1942生于英国牛津,1965年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时年23岁。他被认为是理论物理学界很有前途的年轻科学家,但不幸患上运动神经症,造成除脑部之外的全身瘫痪,医生断定他只能活两年,但他却奇迹般地活到现在,并在理论物理学、宇宙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成就:斯蒂芬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黑洞,并通过对黑洞的研究,来研究宇宙的产生与发展。他对大爆炸宇宙学的发展与完善有重大贡献,并因此获得物理学界最有威望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这个奖,被人们认为是与诺贝尔奖齐名的大奖,是物理学界最有威望的大奖。当时,他36岁。他在1988年出版的时间简史一书,

12、以通俗浅显的语言说明了宇宙产生、发展的历史。出版之后,造成极大轰动,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发行量达千万册之多。四、抗“非典”最前沿领军人物钟南山钟南山,1936年出生,侨眷,福建福州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70年到英国进修。1984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分会理事。现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医学院院长、广州市科协主席、广东省科协副主席等职。2003年的春天,对于中华民族,乃至对于整个人类,都是一个不寻常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非典型性肺炎向人类发起了挑战。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呼吸疾病方面的权威,钟南山临危受命,勇挑重担,带领一个坚强的团队,以科学的精神、高超的医术,抢救了一个又一个危重病人,总结并提出救治非典病人的医疗方案,被誉为“科学抗击非曲第一人”。钟南山,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于人生、事业、科学、理想,有着怎样的看法和追求?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