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233407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163 大小:41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温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温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温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温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 ”规划温州农村面积大、地域广,在温州改革发展全局中具有基础 性地位。“十三五”时期是温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 也是最为关键的决胜阶段,其难点在农村,短板在农村,关键也 在农村。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 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提高温州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 效益,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温州推进“三大转 型”、打造 “三个城市”夯实基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 署,根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 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温委发20161 号 )、温州市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特

2、编制温州 市农村经济发展 “十三五”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本规 划 以 2015 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 2016 年至 2020 年。一、发展基础( 一 ) 发展回顾“十二五”期间,全市上下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系列重 大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 扎实推进 “两美”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绩。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经济实力实现新提升。“十二五”期 2 间,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农业投 资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 697 个、面积 74.2 万亩,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 343 个、面积 131 万亩,农业 “两区”建

3、设成效明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科技 进步贡献率达 62%以上,菜篮子产品标准化有序推进,完成 6 个产值超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集群申报工作;渔业三次产业结构 不断优化,由 2010 年的 49.7:30.9:19.4 调整为 34.7:34. 1:31.2;休 闲农业引领新时尚,建成 8 个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39 个 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326 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经营户( 点 ),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 、 直接营业收入分别年均增长 14.4% 、21.5%;农业电商发展迅猛,全市累计发展农产品电商 网店 9977 家,建成淘宝村 56 个且数量居全国地市之首。2015

4、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131.6 亿元,五年年均增长 1.7%。2.城乡统筹纵深推进, 民生水平迈入新阶段。“十二五”期 间,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原 5 个欠发达县“摘帽”,“家庭人均年收 入 4600 元以下”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年均增长 13.2%,高于同期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 均增速 1.6 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由 2010 年的 2.45: 1 缩小到 2015 年的 2.07:1 。美丽乡村建设从“点”到“线”向“面”拓展, 创成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 5 个,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线 39 条、精 3

5、品村 355 个;永嘉县埭头村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农村公共服 务明显改善,十五年基础教育普及率达 95%,以县为单位的三大 类 12 项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达标率达 76%,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 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居全省 第二,五年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 20 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11 万人以上,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农村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防御能力得到加强。图 1-1:2010-2015 年温州城乡收入情况 3.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期间,温州获批新一轮首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以农村产权制度 改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

6、推进以“确权、 赋权、活权”为主要内容的 “三权改革”,农村集体资产股改率2010-2013 年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14 年起,调整为城镇/农村常住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本图统一名称,不做区别表述。 4 达 99.6%,完成承包地 “确权登记、入册上图”的村社 2552 个 ( 占 50.53%),实现土地流转面积 128.5 万亩、流转率 64.7%;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基本建立,首创由民资承建县级农村产权交易 平台的模式。“三位一体”农村合作体系建设加快,家庭农场总 数达 1848 家,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总量达 51 家且数量居全省第一, 农村资金互助会 70 家,

7、组建了62 家农村合作社信用部,试点完 善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建库和监测。新增两个国家级改革试点,全 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温州乐清、瑞安为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 款试点,国家保监会批准“瑞安兴民”作为全国首家农村财产保 险互助组织试点开业。4.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农村发展创造新条件。“十二五”期间, 温州不断加快农业设施、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建设,农村经济发展 条件不断改善。到 2015 年底,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 214.8 万千瓦, 设施农业设备 3970.9 万平方米,冷藏保鲜设备 11.3 万平方米,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69.3%,共扶持建设农机科技示范基 地 (场、户 ) 84 个、农机化

8、示范镇 1 个,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大 幅提高;现有 45 座渔港,渔港投资五年累计完成 8.1 亿元,县(市、 区 )、镇、村建立了完善的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网络,提高了渔 业生产安全保障和综合服务能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 大,累计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436 处,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 99% ,整治山塘 312 座、病险率降到 10%;通行村道路实现 100% 5 通达、路面 100%硬化,农村电气化实现 100%,累计完成 4.2 万 户危房改造工作,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5.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环境彰显新魅力。“十二五”期间,温州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

9、美丽 乡村建设为抓手,有序推进“五水共治”、“千村整治、百村示范” 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四边三化”、平原绿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焕然一新。全市全面消灭垃圾 河,污染最严重的鳌江水质由劣五类提升为四类,黑河、臭河整 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村庄环境整治3919 个,农村生活污水 治理村 2519 个、覆盖率 75.2%,城乡垃圾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 率 100%,完成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试点村 30 个,规模畜 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 98%,农村环境质量得到提升。以海 上“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为抓手,推进“浙南鱼仓”修复振兴, 渔业生态资源环境和修复能力增强。实施

10、“绿满温州”行动,完 善生态补偿机制,到 2015 年全市公益林保有量 522.3 万亩,森 林覆盖率 60.03%。过去的五年,温州农村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 收,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涉及 相关农村经济发展的 10 项指标,除第一产业增加值、三次产业 比重2 项指标未能完成外,其他 8 项指标均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 规划目标。 6 表 1-1:温州市 “十二五”规划纲要涉及相关农村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序 号指标名称单位规划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属性2015 年年均增长2015 年年均增长1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1002%129.61.7%预期性2三次产业比重2. 1:47

11、.9:502.7:45 5:51.8预期性3城市化水平%68682预期性4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 算支出比重%上级下达指标26.7约束性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4960010%440269.8%预期性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100013%2123511.4%城乡居民收入比100%2.362.07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62.256 左右2.2预期性7每千人医生数人3.22.95%预期性8职工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 保人数万人44095493 147.2约束性9林木蓄积量万立方米28005002800500约束性10耕地保有量万亩350371.5约束性注: ( 1 ) 内为五年累计增加

12、或提高的数值。 (2) 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全省从 2013 年开始不再下达具体指标任务,2012 年的目标是 21%以上。 ( 3 ) 由于 2013 年统计口径调整, 原“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调整为城镇/农村常住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者绝对量不可比,但增速采用同口径比较数据。 (4) 城镇职工及城镇居 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2013 年口径调整为城镇职工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纳入了新农合医 保数据,故增长较快。未来五年,温州农村经济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将面 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也是未来着力补齐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一 是农村

13、经济发展方式仍有待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总体比较粗 7 放,农业“组织化、科技化、产业化”水平不高等诸多制约因素,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待深化,农村经济发展要素支撑不足,难 以适应农业产业加快发展的新趋势。二是农村经济发展条件仍有 待持续改善。温州村庄数量多、规模普遍较小、离散度高,农村 环境建设欠账依然较多,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 务体系、精神文明建设与城镇相比差距明显,美丽乡村建设还需 持续发力。三是农村综合改革仍有待全面深化。城乡二元体制尚 未破除,农村产权的权益保障难、优化配置难、抵押融资难、流 失防范难等问题仍未全面解决,农村改革存在不少“硬骨头”和 “深水滩”,农村改革

14、关键领域尚未有效突破。 四是农民增收致 富仍任重而道远。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仍在拉大,农民收入 增速呈逐年放缓的态势且收入来源结构有待调整,尚未形成稳定 长效的促增收机制;全市仍有省级扶贫村 913 个、占全省 18.3%, 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繁重。(二) 面临形势展望 “十三五”,温州所具有的改革创新、温商网络、 自然 资源、地理区位、产业基础、人口规模等发展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温州农村经济发展各方面有利因素逐渐增多,机遇大于挑战,将 不断开创温州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未来五年,温州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一系列重大机遇:一是新 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同步, 8 与温州打

15、造“三个城市”战略目标具有较强的共振效应,为温州 推进农业农村跨越发展营造了新环境。二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为农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支撑,有利于激发温州民间资本活 力、融入世界温商网络、挖掘自然生态价值等,为温州农村经济 补齐短板提供有力的政策和物质基础。三是中央始终把农村改革 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突出位置,更加完善顶层设计,有利于温州 更好地更主动地全面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全国农村改革 试验区建设,充分释放温州农村民营经济创新和农村经济发展活 力。四是城乡居民消费层次的提升,有利于开拓农村产业发展的 市场空间,带动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等,积极培育乡村旅游、 森林养生、特色名宿等农村经济新业态,延伸发展农产品加工、 商贸流通等产业链,加速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