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林娟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231338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颐和园》教学设计林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林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林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林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颐和园》教学设计林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颐和园》教学设计林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颐和园教学设计 合作区浪头小学 林娟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到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走了一趟。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生:美)你能用书中的语句来形容一下吗?(生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师课件出示)2、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在夸赞颐和园的美,中间部分具体描写了游览的景点,这种结构方式叫什么?(生齐说:总分总 师板书)回忆一下,作者都游览了哪些景点?(生:长廊、万寿山、昆明湖)3、 可惜上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走的太匆忙,没来得及细细游赏。今天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再游一次颐和园。再次领略这座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齐读课题)。二、教学过程:

2、(一)理清文章写作顺序。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路线来游览颐和园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25自然段,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用“”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2、生汇报:作者先游了哪呢?(指生读第二段第一句)接着呢?(生读第三段第一句)然后呢?(第四段第一句)最后去了哪?(第五段第一句)(生读师大屏幕出示句子)3、同学们我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并想一想从哪些词能看出作者的脚步在移动?(齐读后生汇报: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站在、下来)(师课件演示)师小结:从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边走一边看,一路景物也在变换,把它写下来,这种写游记的方法就是“移步换景”。(课件出示并板书:移步换景) 4、这段话就

3、是这篇游记的游览顺序,理清了游览顺序写游记时我们的思路就清晰多了。这就像一幅导游图。同学们每年“六一”你们最愿意去的地方是哪?(生:锦江山)锦江山是我们丹东非常有名的风景区之一。锦江山都有哪些著名的景点呢?(荷花池、动物园、儿童乐园、锦江亭等)你们能不能也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理顺一下锦江山的游览顺序呢? 自己想一想说一说。(师巡视指导学困生)5、全班交流。(指3名同学说,师点评。要求3名同学的游览路线不相同)生交流后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叙述,相信同学们写这篇游记时一定会做到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二) 学习第4自然段,抓住景物特点展开描写。 师:同学们老师也仰慕北京颐和园很久了,去年暑假我终于

4、有机会去一睹颐和园的美景。(师边讲述边展示大屏幕)看这是长廊,长廊那似人间仙境的美让我着迷;这是佛香阁、排云殿,它们的雄伟气势使我震撼;这几幅图师昆明湖,昆明湖上的自然风光令我流连忘返;但最令我痴迷的还是这(出示图)登上万寿山所见到的那令人心旷神怡的美妙景色。同学们我愿做你们的导游,先随我到万寿山上去看看,好吗?1、 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站在佛香阁前面按照什么顺序观察景物的?圈出相关的词语。2、你圈出了哪些词语?生汇报:先向下望,再正前面,最后向东远眺。(师板书词语)3、师指板书小结:站在高处观察景物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像本文就是按照先向下、再向前、后远眺的顺序,这样层次就更加清晰了。

5、(板书:层次清晰) 4、同学们作者站在佛香阁前面都看到了什么?(师大屏幕出示第四自然段和下面这段话)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有树丛,琉璃瓦屋顶和宫墙;正前面,昆明湖上游船、画舫在湖面滑过;向东远眺,可以望见几座城楼和白塔。自己读读这两段话,比较一下那段话美?为什么?生:第1段话美,很生动、用上了修辞方法、还用上了修饰词。师小结:这些修饰词正是这些景物的特点,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才使干巴巴的句子变得美了。(板书:抓住特点)6、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书中这些优美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1)(1) 指生读:“葱郁的树丛,掩映着.”这句话你觉得美在哪? 生

6、1:从黄的绿的朱红的颜色感受到美,如果没有这些颜色词,城墙和屋顶就显得暗淡无光。 师:能抓住颜色词来体会句子的美,真会学习,谁还接着说? 生2:从“葱郁”感受到美的。葱郁给人的感觉是树木很多,颜色翠绿,像绿色的海洋。 师:你能抓住词语展开想象,体会句子的美,这个方法非常好。接着汇报。 生3:我从“掩映”感受到美的。“掩映”是遮掩的意思,树丛遮掩了屋顶和宫墙。若隐若现的有仙境般的美。 师:你能用解释词语意思的方法体会句子的美。真是难得。但你只说对了这个词的一半意思。它不仅有遮掩的意思,“映”还有映衬、衬托的意思。是谁衬托了谁?(生:树丛衬托了屋顶和宫墙)对,树丛翠绿的颜色,衬托出琉璃瓦屋顶和宫墙

7、那黄的绿的和朱红的颜色,使色彩更加艳丽,多美呀!谁愿意把这么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两名生读,同桌互读)(2)、(出示句子2)指生读:“正前面,昆明湖.一点痕迹。”这句话美在哪? 生1:抓住“镜子”一词感受到昆明湖宁静的美。 师:说得太棒了。一下子抓住了昆明湖静的特点。你能读出这种宁静的美吗?(指生读,齐读) 生2:从“碧玉”一词感受到昆明湖颜色美。 师:这是昆明湖的有一个特点绿,你能把这种美也读出来吗?(指生读,齐读) 生3:从“滑”这个字感受到昆明湖的静美。 师:“滑”字使昆明湖显得更静更美了,连游船、画舫都不忍心快速行驶,生怕打破了昆明湖的静美。孩子们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好吗?(指生读,自读

8、)7、 这么美的句子,我们不记下来真是可惜,同桌一起完整的读读这段话。注意红色的部分要重读。8、 如果老师去掉这些重点词,你还能记住吗?齐读试一试。9、 如果是这样(出示下面的提示语)你还能记住吗?自己读一读。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正前面, 。向东远眺, 。(生自背后指名读,其他生认真倾听,再次感受语言文字给我们带来的美)8、 师:(大屏幕出示)同学们看这是老师站在锦江山山顶的凉亭上,所拍摄到的丹东美丽的风景。你都看到了什么?假如此时站在锦江亭上的人是你,你能不能仿照第4段的写法,把你看到的景色写下来呢?请根据老师给的提示语把你看到的景色写在准备好的题卡上。(生动笔写一写)登上锦江山,站在锦江亭上向下望 。正前面 。向远方眺望 。9、 指名读作品。三、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再次走进颐和园,不仅登上万寿山欣赏了颐和园的大半美景,还学会了写游记的方法,同学们除了锦江山你们还有其他登高远望的经历吧,也像课文第四自然段一样把你看到的景物写下来。下节课老师期待着你们精彩的作品。板书设计: 18 颐 和 园 总分总 移 步 换 景 向下望 万寿山 正前面 向东远眺 抓住特点 层次分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