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23064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就提供了这样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湘夫人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所创造出来的楚辞体对后人的影响巨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湘夫人,来体会屈原的文学风格。一、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2、”。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3、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

4、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二、诵读指导1、此诗为男(湘君)女(湘夫人)对唱的乐歌。 2、诗中“兮”字是衬字,无实义。在句中,将王言句分为前三后二两个节拍,或将四言分为前二后二两个节拍。3、本诗的基调是幽怨、哀婉。三、基础知识1、读准下列词语的音。渚() 眇() 罾() 潺()袂() 汀() 遗() 搴()(答案提示:zh、mio、

5、zng、chn、mi、tng、wi、qin)2、理解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的含义。(1)帝子降兮北渚(2)与佳期兮夕张(3)罾何为兮木上(4)蛟何为兮水裔(5)朝驰余马兮江皋(6)葺之兮荷盖(7)时不可兮骤得(答案提示:(1)水边的浅滩(2)张设罗帐(3)鱼网(4)边(5)边(6)编草盖房子(7)轻易3、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1)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2)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3)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4)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答案参考后面的译文)四、内容梳理九歌是一组想象力十分丰富、文辞非常优美的抒情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国民间文学色彩,反映了当地巫风盛行的情况。湘夫人就

6、是九歌中的一篇。作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第三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最后一段,写湘君在绝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样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 五、问题探究1、结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分析

7、一下本诗的主旨。这首诗写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和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多于希望的情况下,又透露出不可抑制的哀怨、焦虑之情。这一切也正是屈原自身的写照。屈原有崇高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屡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2、此诗开头所渲染的气氛有什么作用?开头所表现出来的凄凉、冷落的景色,衬托了人物的惆怅、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3、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面了他什么样的心情?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以及期待共同生活的

8、美好愿望。描写越细致,愈见湘君对湘夫人之情深。六、能力训练1、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原文不一致的是()A、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B、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C、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D、闻佳人兮召予,将滕驾兮偕逝。2、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两句属于白描,表现出了一种广阔而雄浑的景象。B、九歌中的内容大多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屈原加以改定而保留下来。内容以叙事为主。C、“鸟何萃兮薠中,罾何为兮木上。”这两个问句表现了自然现象的错位和颠倒,比喻诗人评价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D、主要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

9、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加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参考答案:1、D 2、B译文:美丽的公主快降临北岸,我已忧愁满怀望眼欲穿。凉爽的秋风阵阵吹来,洞庭湖波浪翻涌树叶飘旋。登上长着白薠的高地远望,与她定好约会准备晚宴。为何鸟儿聚集在水草间,为何鱼网悬挂在大树颠?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眷念公主却不敢明言。放眼展望一片空阔苍茫,只见清澈的流水潺潺。为何山林中的麋鹿觅食庭院,为何深渊里的蛟龙搁浅水边?早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 好像听到美人把我召唤,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在水中建座别致的宫室,上面用荷叶覆盖遮掩。用香荪抹墙紫贝装饰中庭,厅堂上把香椒粉撒满。

10、用玉桂作梁木兰为椽,辛夷制成门楣白芷点缀房间。编织好薜荔做个帐子,再把蕙草张挂在屋檐。 拿来白玉镇压坐席,摆开石兰芳香四散。白芷修葺的荷叶屋顶,有杜衡草缠绕四边。汇集百草摆满整个庭院,让门廊之间香气弥漫。九嶷山的众神一起相迎,神灵的到来就像云朵满天。把我的夹袄投入湘江之中,把我的单衣留在澧水之滨。在水中的绿洲采来杜若,要把它送给远方的恋人。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暂且放慢步子松弛心神。拟行路难(其四)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际上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这种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了这个时期的一个特色。鲍照的这首

11、诗就是一个代表。 一、作家作品时代背景鲍照(约415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二、诵读指导此诗为歌行体。句多长短相间,诵读时要读出时缓时急的节奏。诗的最后两句是抒情的高潮。 三、基础知识读准下列加词语的音。酌() 踯躅()四、内容梳理诗的开头用自然现象作为起兴,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这

12、两句诗隐含了作者的不平之气。三四句,诗人以“命”来自我安慰,声称不要“行叹复坐愁”。当然,这种愁又哪难消除呢?五六句,诗人就借酒浇愁,用唱歌断绝忧愁。第七句用反问句式,直说“人心有感”,发现了抗争,这一句是一个转折,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第八句又是一个转折,表现了诗人的“不敢言”,如此无可奈何,对比中表现了诗人内心中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负重。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泻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这自然生愁”(古诗源卷十一)。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深沉而又激越奔放的感情。五、问题探究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作者对于“命”有什么样的看法?作者认

13、为命运非常不公平,但是没有办法去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六、能力训练下列有关本诗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表现了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鲍照身上,流露出了他的无比巨大的愤懑与不平。B、开头写水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动,其实表现了作者认同人的贵贱是由家民门第所决定的。C、“举杯断绝歌路难”中的“断绝”往往被后人理解是指歌断绝。D、鲍照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B蜀相诗作背景杜甫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之时。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

14、力扶王室,志清宇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形象,成为后世忠君爱国的士大夫们崇拜学习的榜样。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内容分析这是一首感情极为浓烈的政治抒情诗。诗的前四句,描写祠堂之景,在描写中隐然流露出同样是忠君爱国者的杜甫对于诸葛亮的迫切仰慕之情。诗起首联两句,总领全篇,从远观的角度由全貌着笔作概括叙写,自为问答,诗人以近乎口语化的诗句点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环境,一个“寻”字,道出了诗人急欲瞻仰武侯祠堂的心绪。颔联二句,近写祠庙荒凉之景, “映阶碧草”、“隔叶黄鹏”突出了春色之怡目,好音之悦耳。然诗人用一个“自”、一个“空”,则突出了丞相祠堂却是如此凄凉寂寞,虽然盎然的春色固然美好诱人,也少见有人来。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诗的后四句是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胸臆直泄,以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三顾”句令人想起三顾茅庐和隆中决策,“两朝”句更令人想起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两朝,取两川、建蜀汉,白帝托孤、辅佐刘禅的情形。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