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VS改革开放.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230647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务运动VS改革开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洋务运动VS改革开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洋务运动VS改革开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洋务运动VS改革开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洋务运动VS改革开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洋务运动VS改革开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务运动VS改革开放.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惊人相似:洋务运动改革开放记不起是谁的名言: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说得一点不错。一、两次开放运动的背景: 中国,既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泱泱大国。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以天朝上国自居,殊不知,其间西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次鸦片战争给处于夜郎自大的中国人当头棒喝,中华民族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骄傲自大的中央帝国,第一次面对着比自己更先进文明的入侵,中国人第一痛苦地认识到自己不再是“天朝上国”,闯进国门的也不是蛮荒边夷,而是在各方面都优于中国的西方列强。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发思,从林则徐、魏源到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开始懂得要像西洋人学习,是以长技

2、以制夷。洋务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兴起的。 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稍有起色,而正当世界不少国家都在推进现代化时,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闭关锁国,我们拒绝与文明社会沟通,我们号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世界上仍有N多人口被资本家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待我们解放。只有中国人当家作主,过着“幸福”的生活。我们又在“大跃进”和“文革”的错乱中白白耽误了20年,又成了新一轮落后。文革的破产使一批有思想的中国人反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标志着拨乱反正的开始,标志着改革开放开始。 两者的区别是鸦片战争前夕整个中国从上到下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对世界文明一无所知,而1949年后

3、的三十年是由于当时的当政者使用封闭政策,而使绝大部分中国人对文明世界一无所知。二、两次开放运动的实践过程: 洋务运动一开始的目标是巩固国防创办“自强新政”以“求强”,具体表现在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建新式军队、购买国外新式武器。1862年(同治元年)清廷下令都司以下军官一律开始学习西洋武操,各省防军开始更换新式武器,同年曾国藩在安庆设军械所,李鸿章在上海设制炮所,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的建设由此拉开序幕:1864年李鸿章在苏州设立西洋炮局,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设立福建船政,1867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开办天津机器制造局,1887年丁葆祯在成都设立四川机器局。短短几年

4、间在李鸿章等洋务派领导人的主持下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体系基本建成,火枪、大炮、弹药、蒸汽战舰都已能够在国内建造,其决心之大、动作之快令中外为之震惊,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次大飞跃,从此中国大地上有了自己的资本主义工业。 洋务派在兴建军事工业的同时,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为此“百方罗掘”但仍“不足用”,洋务派领导人李鸿章认为泰西各国是以工商致富,由富而强,认为“求富”是“求强”的先决条件。于是洋务派开始将工业范围扩大,兴办民用工业以“兴商务,竣饷源,图自强”。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始了“求富”之路,在此后的十余年间,煤矿、铁厂、缫丝厂、电厂、自来水厂、织布厂、电报、铁路相继建设,这些

5、民用工业的创办打破了西方资本在中国的垄断,为国家回收了大量的白银,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兴办近代工业的同时,中国的军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了甲午中日开战之前以湘军、淮军为代表的各省防军、练军普遍装备了后膛枪炮,比之西洋各国毫不逊色,1888年北洋水师的成军更是使清朝的国防力量上了一个台阶,使得中国的军队从大刀长矛的中世纪军队一变而为使用先进兵器的近代军队。 开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必须要有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1864年李鸿章奏请清廷改革科举制度,在他的坚持下,清廷陆续开办了外文、军事、西医、电报等学校培养技术人才,并于1872年开始向海外派出留学生

6、,在多年之后这些留学生成了中国军队、工厂、外交方面的骨干中坚,西式教育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人的思想开始摆脱蒙昧状态。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抓住了要害。1992年春,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再次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同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宣告,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深化改革作出重要部署。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

7、扩大开放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指明了航向。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按下手印决定“包产到户”,到深圳特区肩负小平同志“杀出一条血路”的嘱托放胆一搏,从谈“股”色变到证券市场人气旺盛,从“一大二公”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到各级政府部门简政放权、转化职能,从国有企业大刀阔斧的改组改制到财税、金融、外贸、价格、投资、土地、流通、分配、社保等各项制度改革的整体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就是选择了深化改革。改革的不断深化,使我国的经济建设焕发生机,充满活力。开放也是改革,市场

8、经济是开放型经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大门搞建设不行。只有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先进文明成果,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后发优势,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趋利避害,掌握主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改革开放,成效卓著。市场经济,深入人心。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里库佩罗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近几十年来最广受关注、最富有戏剧性、最引人入胜的经济发展过程。她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三、两次开放运动的局限: 首先,洋务运动本身是功不可抹的,它是中国人对西方先进技术文化从被动接受到主功学习的一大进步、是中国较大规模地出现重工业的第一次、也是中国各种学术领域

9、出现重大发展的一次大潮。但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专制统治,改革不触动专制制度,是洋务运动局限性。正因为如此,这次改革运动虽然在历史上值得记上重重一笔,但没能带领中国走入现代化,摆脱落后挨打的命运,只是延缓了清帝国的统治。 八十年代后的改革开放,至今已接近三十年。其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值得每个中国人肯定、歌颂。在邓公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的道路,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富强,昌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他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这点无人否认邓主导了中国的经济改革,但是,这位老人和他的继任者却迟迟不提政治改革,即使提到,也以中国特色顾左右而言

10、他,以至于现在我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严重脱轨。到现在,我国落后的政治体制已开始阻碍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腐败问题、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教育问题,卫生医疗问题都非常触目惊心。 两次改革开放均局限在经济领域,均拒绝政治体制改革。四、从洋务运动看今日改革开放的前景: 洋务运动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中国开出了走向现代化的方案,但因在政治领域拒绝改革,洋务运动的破产是意料之中的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今的改革开放当我们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总是强调中国特色,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脉相承。洋务运动的破产以说明了问题,难道我们要在同一个地方绊倒两次吗? 西方文明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科技的成就,尤其有

11、治国的理念。是治国的理念造就了西方的科技文明,而不是相反,所以单纯在经济领域改革无疑是舍本求末。说到西方民主,高层总是强调中国特色,强硬西方民主不适合中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共领导人在早期也一直叫喊民主,例如: 中国的缺点,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民主。政治需要统一,但是只有建立在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与民主选举政府的基础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毛泽东,1944) 实行宪政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有三个: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二是开放党禁三是实行地方自治。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很多,但目前全国人民最迫切需要的自由,是人身居住的自由,是集会结社的自由,是言论出版的自由。(周恩来,1944) 可以看出早期领

12、导人的民主观与西方民主的观念如出一辙,可为何执政后的GCD却抛弃西方民主提什么中国特色的民主呢? 五四运动的先锋中共的早期创始人陈独秀认为,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有更为广泛的民主,可是从苏联的实际看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斯大林认为,“民主只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形式,无产阶级政权形式只有独裁,不应该民主”。陈独秀指出,所谓的无产阶级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只是在实施的范围上有广狭不同,并非在实质内容上另有一套什么无产阶级民主。他认为,“工人有罢工权,农民有耕种土地权,思想宗教自由等等”,这就是从十三世纪文艺复兴以来广大民众以鲜血斗争了七百年才得到的今天所谓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它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与

13、标志;可是,“不幸十月(革命)以来,轻率地把民主和资产阶级统治一同推翻,以独裁代替了民主,民主的基本内容被推翻,所谓无产阶级民主只是一些无实际内容的空洞名词,一种抵制资产阶级民主的门前语而已”。 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建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不例外,并且接受得越早越好,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这样的观点,自然容易被人们指责为全盘西化或西方中心论者,但只有经历过1949年起的闭关锁国到80年代的改革开放历史的

14、每个大陆中国人,才会真切地体会到,近代以来,西化对于中国历史的极端重要性。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偏离于西化的中国历史进程都是没有出路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中国的启蒙运动在五四只是开了个头,后来因为战乱等原因而未能进行下去,所以,启蒙对中国来说是一项未竟的事业。以史为鉴:改革开放又是一场洋务运动/来自中华网社区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时至今日已经三十多年了。这其中的因由、过程与影响,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是隐晦难知的。也许现在给改革开放下一个定论还为时过早,但是如果我们翻开历史以史为鉴,我们就能洞悉其中若干因果。/来自中华网社区 对于改

15、革开放的成果我们都能感同身受,但是对改革开放较为系统的认知却很难理出个头绪,因此鄙人就在此总结如下: 一、内政方面的改革措施 1.推行生产资料私有制化 1)进行国企股份制改革、转让、破产倒闭,大力发展私有工商业,从而使得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所谓的GDP增长那是飞速的发展啊但是由此却造成贫富不均 两极分化 地域差异。 2)推行土地分离承包(变相的土地私有)大力发展现代小农经济(以现代科学技术耕作的小规模私有农业)。前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但是实践证明小农经济很难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因而后期出现了农村合作社等新形式、新趋势。 2改革税制增加财政收入 1)分税改革,实现国税和地税的分离,形成收支两条线的现代财政制度。通过这一改革,中央财政得以强化、地方政府也获利颇丰,从而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增加了国内稳定。当然国家财政收入多了,国民收入用于民生消费和资本积累的部分就少了,这很大程度上也是我国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职工福利待遇较差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