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229705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含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开放大学2018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A(开卷)材料分析题游击战“十六字诀”的形成资料1:1927年“秋收起义”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走上井冈山后,井冈山就成为“井冈山道路”的起点。从上山伊始,毛泽东便开始探索创制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而这个战略战术的内核便是著名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十六字诀”的创立在毛泽东那里有一个过程。早年投身井冈山革命的老人熊寿祺在回忆中也说:“记得十六字妙诀最初只有四个字,即敌进我退。这是1927年秋初上井冈山时毛委员就提出来的。”当年曾跟随毛泽东创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陈正人在回忆井冈山斗争和游击

2、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时曾这样说:“在遂川时(即1928年l月)就听到主席提出的游击战争的十六字了,特别到这年的上半年,听得就更具体了。”陈正人还说:“在遂川还听到主席提出的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这一极其重要的原则。”陈正人、熊寿祺的回忆充分说明,红军游击战争战略战术原则的形成,在毛泽东那里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确实,1928年1月,毛泽东在遂川召集并主持井冈山前委和遂川、万安两县县委联席会议时,在会上就提出了“十六字诀”中的十二字,即:“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其具体情形是,在井冈山地区点起“工农武装割据”之火的毛泽东,闻万安暴动已取得胜利,即从遂川派人送信给万安县委,要万安同志到

3、遂川出席井冈山前委和遂、万两县联席会议。会议于1月20日至22日在遂川县城召开,万安县负责人曾天宇、张世熙等11人前往参加。毛泽东在会上听取了万安县工作报告,最后对万安县工作作了指示:希望万安同志很好运用“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十二字诀,准备与反动派作战。当年与毛泽东一起战斗,作为井冈山前委成员之一的谭震林在井冈山斗争的实践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一文中,对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形成作了精辟的阐述。他说,井冈山地区地域广大,地形复杂险要,群众条件又好,十分有利于开展人民游击战争。毛泽东所制定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就是在井冈斗争这样特定的条件下,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著名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敌

4、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以及“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踪,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等,都是当时粉碎敌人3次围攻的多次战斗中,鉴于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而总结和丰富起来的。资料2:毛泽东不仅是“十六字诀”的创造者,更是实践者。秋收起义队伍进军井冈山途中,在芦溪突然与强敌遭遇,不及退避,造成很大损失。后来,到了砻市、茅坪,值湖南敌人因湘桂军阀混战,将反动军队大部调离边界各县,红军就乘虚攻取茶陵。等湖南强敌压境,又退回井冈山,向敌军力量薄弱的江西遂川进攻,打垮反动地主武装,一举攻克遂川。当红军主力在遂川分兵发动群众时,赣敌朱培德部1个

5、营在反动地主武装配合下占据了宁冈新城。毛泽东一面指示宁冈、永新等地暴动队、赤卫队日夜袭扰敌人,使敌1日数惊,疲惫不堪;一面集中主力回茅坪休整后,深夜急袭新城,次日一战全歼守敌。在著名的龙源口战斗,我军先是向西佯攻酃县,诱引不知虚实的赣敌杨池生、杨如轩部深入,而后绕一圈子,突然回师东进宁冈新城,占领新、老七溪岭有利地形,经过一天鏖战,全歼敌1个团,击溃两个团,又乘胜猛追40里,第3次占领了永新县城。这些战斗都是运用“十六字诀”和“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成功战例,也证明了毛泽东制定的战略战术的正确性。问题:一、结合材料,谈一谈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50分)二、结合材料,如何理解

6、“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50分)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A(开卷)参考评分标准材料分析题:一、结合材料,谈一谈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50分)参考要点: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要点:要点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0分)要点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0分)要点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0分)要点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0分)评阅说明:第一,每个要点各10分,合计40分,这40分作为基本理论的分数。学生所答内容只

7、要与参考要点意思一致即可,不需要完全一致。第二,剩余的10分,作为奖励分数,即如果考生的作答能够做到论述严谨、联系实际、语句通顺、结构严密和论述充分,那么,可以给予奖励分,具体分数由阅卷老师视情况决定。否则,不给予奖励分。二、结合材料,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50分)参考要点:要点一:简要阐述认识的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实践到认识。(5分) 第二个阶段:从认识到实践。(5分)要点二:充分阐述在经历了两次飞跃后,实践与认识的运动既是完成了,有没有完成。 一是说“完成了”,这是针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而言的。(15分)二

8、是说“又没有完成”,这是针对实践和认识运动过程的向前推移、向前发展而言的。(15分)评阅说明:第一,该题共计四个要点,合计40分,这40分作为基本理论的分数。学生所答内容只要与参考要点意思一致即可,不需要完全一致。第二,剩余的10分,作为奖励分数,即如果考生的作答能够做到论述严谨、联系实际、语句通顺、结构严密和论述充分,那么,可以给予奖励分,具体分数由阅卷老师视情况决定。否则,不给予奖励分。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B(开卷)论述题: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00分)国家开放大学(

9、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B(开卷)参考评分标准论述题: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00分)参考要点:一、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内涵及其关系。(共30分)要点1:矛盾的同一性的内涵。(10分)要点2:矛盾的斗争性的内涵。(10分)要点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10分)二、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共55分)(一)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要点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10分)要点2: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10

10、分)要点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10分)(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要点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髙、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10分)要点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10分)(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方面。(5分)评阅说明:第一,该题共计两大要点,合计85分,这85分作为基本理论的

11、分数。学生所答内容只要与参考要点意思一致即可,不需要完全一致。第二,剩余的15分,作为奖励分数,即如果考生的作答能够做到论述严谨、联系实际、语句通顺、结构严密和论述充分,那么,可以给予奖励分,具体分数由阅卷老师视情况决定。否则,不给予奖励分。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C(开卷)论述题:请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作用?(100分)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C(开卷)参考评分标准论述题: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作用?

12、(100分)参考要点:一、人民群众的内涵。(10分)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但其中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在当代中国,凡是拥护、参加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二、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共60分)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0分)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20分)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20分)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包括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影响。(10分)评阅说明:第一,该题共计三大要点,合计80分,这80分作为基本理论的分数。生所答内容只要与参考要点意思一致即可,不需要完全一致。第二,剩余的20分,作为奖励分数,即如果考生的作答能够做到论述严谨、联系实际、语句通顺、结构严密和论述充分,那么,可以给予奖励分,具体分数由阅卷老师视情况决定。否则,不给予奖励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