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有效方法许佳丽.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228944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有效方法许佳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有效方法许佳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有效方法许佳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有效方法许佳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有效方法许佳丽.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有效方法绍兴市越城区斗门镇敬敷小学 许佳丽 长期以来,学校美术的评价只是单纯的技巧技能的考查评价,忽视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呢,本文进行了如下阐述。 一、学生如何在欣赏中与画面交流 新美术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情感是审美活动的中心问题,美术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产品为主的,它通常表现艺术家某种思想和观念,主要作

2、用于人的情感领域。 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我想这句话应该能给我们以启迪。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和激发,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其一是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情节,特别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如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等等,再通过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以此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其二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但是问题不要太多,要少而精,重点要突出。

3、其三要以肯定的态度来评价学生的回答,这一点很重要。 二、教会学生领悟美术作品的文化情境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造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文化情境是指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的时候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需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例如凡高的播种者就有必要介绍有关凡高生平的一些故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画面的意思,欣赏苏联雅布隆斯卡娅的粮食时,学生就应该知道当时苏联经过

4、战后洗礼,人们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 我们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多少名家作品也是如此,生活中美术现象也随处可见。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还可以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活动相结合,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 三、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要多方面着手 我们的学生在评价美术作品时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画面内容和真实物品像与否上,“像不像”成了学生评价艺术作品的主要标准,而忽略了作品的其他方面。艺术作品是观察、理解、情感、探索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载体,它因人而异,所以,在评价艺术作品时不能仅凭“像”与“不像”来衡量。学生作品在艺术表现的技艺水

5、平方面一般不具备很高的表现水准,但在个性特点和情感表现方面往往有自己的特长。通过课堂的案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培养学生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艺术源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为社会群体中普通的一员,我们通常情况下没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艺术作品,因为它需要众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支撑。但是,人类数千年度文明史和从古至今的众多优秀艺术家的经典作品积淀却为我们留下了数量极广的艺术奇珍。能准确的欣赏这些优秀作品,并通过欣赏作品获得美的体验和心灵的陶冶,获得个人审美能力的提升,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了解人类的优秀文化,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必然

6、要求。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体验美,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是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而在这其中,体验、认识、发现美是艺术欣赏能力最直接的体现。作为一名美术老师,你可能经常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遇到这样的“尴尬场景”:当老师绘声绘色的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时,学生们会将头高高的抬起,伴随着老师的讲解去欣赏一幅幅美丽的作品。但当老师和学生进行绘画欣赏评价互动时,刚刚抛出的问题往往会将学生的头“砸”下去,笔者经常会这样调侃的说:“同学们,你们的头都藏到哪里去了?”。 当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幅精美的绘画作品学生却视之淡然或不知所云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在绘画作品前“沉默”

7、了,是缺少学习的热情和激情?还是教师的教育方法有问题?能不能通过一种行之有效的,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基本能力,让学生面对优秀的艺术作品时不再“束手无策”美术欣赏能力对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那么,在我们的一线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通过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继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呢?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创造性的运用新的教育方法,发挥学生在美术中可以采取“四步走”的方法,作品欣赏中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一“读”、二“述”、三“赏”、四“验”,让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阅读”、“讲述”、“赏析”、“体验”,发现美术作

8、品自身的妙趣,从而获得“美”的体验,提高个人的审美素养。 第一步:“读”画。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都是多个美术元素的和谐统一体。当一幅美术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出于本能,都会对作品产生直观的第一印象:如色彩明快的、色调灰暗的,简洁明了的,纷繁芜杂的,等等的最初心理体验。在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时,第一印象的确至关重要,它是美术作品在最短时间内给与观者的感触。在自己的内心保持这种第一印象对美术欣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要进行深入的欣赏,培养欣赏能力就必须做进一步的提高,了解画面所有的艺术元素,采取“读画”的方法使欣赏者对作品的第一印 象更加丰富和完整。如在欣赏董希文开国大典这一作品时,学生会

9、被作品庞大的场面所吸引。在关注对作品第一印象的基础上,教师可通过读画这一步骤,让学生全面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全部艺术要素:广场欢乐的人群,天安门欢快的节日氛围,前排的开国元勋,鲜花、地毯等等,通过对画面所有艺术元素的阅读,全面了解作品上所描绘的所有内容, 增进了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了解。如在欣赏库尔贝石工这一现实主义作品时,如果不对作品进行全面的阅读,学生欣赏时有可能会忽略掉一些边角不起眼的小东西,如石工用来果腹的食物和餐具。而这些小细节对深化主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全面的阅读就可以避免欣赏过程中的疏忽,有利于全面的把握艺术作品的全貌。美术作品上每一个艺术元素都是有机结合的整体

10、,通过读画,了解每一个艺术形象、每一个元素所包含的信息,就为我们对美术作品作进一步的欣赏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读”画的过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整体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技能。没有经过美术绘画专业技能的培训,学生在整体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能力方面有自身的不足,通过读画,即可以全面了解作品的内容,还锻炼了学生运用整体的眼光观察事物的能力,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美术欣赏课中,引导学生读画,用整体的眼光观察画面至关重要,可以为下一步更为深入的欣赏作品提供很好的准备。 第二步:“述”画,即通过学生对作品的阅读后,能全面的对绘画作品的各个部分进行讲述、描述,这一环节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描述艺术作品的

11、能力。我们说,艺术欣赏更多的是一个人的心理运动过程,不一定要有很多的语言。但是,作为成长中的人,学生在学习成长阶段,能用合理的语言去讲述自己的观点、描述自己所知道的事物或事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中运用“述画”这一环节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进行语言讲述、描述的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艺术欣赏活动绝不是教师个人的“一言堂”,教师精彩的评讲技能只能为学生提供认识艺术作品的外在因素,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上。如何改变学生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由于欣赏能力薄弱而所处的被动状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是每一位教师努力突破的方向。 在这一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激励和引导。激励学生大胆的

12、参与作品欣赏,启发学生在全局的、整体的眼光观察所欣赏的艺术作品后,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去讲述一个个经典的艺术形象。教师还可以运用艺术构图的知识来联系画面形象,使学生认识到艺术作品中的每一个形象均是不可或缺的有机整理。 第三步:“赏”画。在对艺术作品进行了阅读和描述后,学生可以较好的来欣赏艺术作品所蕴含艺术美感,获得精神的陶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艺术作品的色彩处理,情景设置,作品所表达的中心主题等全方位的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性评价和分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适当补充作品的产生背景,以便学生结合作品产生的背景更好的加以认识。为了便于学生深刻的赏析作品,教师应对艺术作品的作者,产生年代,艺术家

13、的绘画流派,绘画风格,绘画特点等作简明扼要的讲述,为学生全方位的认识作品,赏析作品提供较为详实的参考资料。 欣赏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而且感性认识在欣赏过程中占有更为重要的作用。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其呈现的独特面貌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欣赏,如:热烈欢快的用笔,明丽绚烂的色彩,精细入微的描绘,恰如其分的情节描绘等。在“赏画”这一环节,可由学生自由的抒发自己在作品中获得的心理体验,也可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去欣赏。学生可以尽情的表达对作品的看法,可以是画面给人的直观感受,如梵高向日葵热烈奔放的用笔给人触动,达利的记忆的永恒给人的怪异莫测;也可以是画面精到细节描绘给人的感染,如罗中立的父亲耳朵

14、上的一支圆珠笔给我们展示的中国农业改革的新面貌,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耶稣和犹大的的细节的描绘给我们展示的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的鲜明爱憎; 第四步:“验”画,即体验绘画作品蕴含的艺术魅力。这是更高层面的艺术欣赏过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艺术境界,也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最为重要的环节。一般来说,每一幅优秀的绘画艺术作品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通过体验绘画作品,可以了解艺术作品所包含的艺术内涵,以及作品中散发出的独特的文化魅力。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欣赏的作品的心理体验。当学生将艺术作品欣赏上升到体验的层面时,艺术欣赏的过程已不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那是更高层面的精神性的艺术享

15、受。马克思说:“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学生在欣赏作品过程中,通过对作品艺术魅力的体验,可以逐步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完善个人的综合素养。 以上对于艺术作品欣赏能力有效培养的四个环节的论述是笔者在艺术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有效地尝试,并在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教育过程中起到很有效的作用。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对于美术作品欣赏,关键的不是教师如何能绘声绘色的讲解、评价作品,而是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合适的方法,让学生作为欣赏、评价的主体,并在学生欣赏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艺术欣赏能力、陶冶情操,让学生成为具有高品位艺术欣赏能力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