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22564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同心县第二中学 丁亚娜一、教材分析 课题2包括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着重叙述了组成无机盐的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钙、钠、钾),同时教材还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铁、锌、硒、碘、氟几种元素的生理功能。教材指出了微量元素分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三类,而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问题,摄入过多、过少均不利于人体健康。这将使学生认识到,对含某些元素的营养补剂要科学地、辩证地看待。二、学情分析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如物质的组成,生物学知识,信息技术的操作运用等)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如从电视中经常可以看到有关补钙、补锌和补铁等保健药剂的广告

2、,以及身边各类疾病的发生)出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获取有关的知识与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样既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可使学习更具主动性、互动性和开放性。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了解某些元素(如钙、碘、氟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懂得一些生活常识。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四、教学重

3、点和难点重点: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难点: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五、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制作手抄报。六、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并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七、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化学来源于生活,生命起源于自然。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同学们举起双手,查看自己的手指甲盖上有没有类似图片上的白点,晚上睡觉的时候有没有突然腿部抽筋的经历,以此来引入新课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二)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自然界中有多少种元素?2.人体中有多少种元素?3.什么是常量元素?4.什么

4、是微量元素?师生之间进行互动,解答以上四个问题。然后设计卡片元素回家这样的小游戏,检测学生对于常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掌握的情况,边学边练,进行巩固。(三) 多媒体演示,精讲点拨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同学们观看钙元素在我们身体中的含量分布以及作用,明确钙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然后进行讨论分析,观看完本视频学到的知识,同时通过一个骨钙缺失的演示小实验,让同学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如果人体缺钙将会使得我们的骨骼骨质疏松,易骨折。通过该实验引领学生认识婴幼儿、青少年、老年人不同阶段钙缺失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在本环节,找同学表演自己第一印象中的老年人,通过学生生动灵活的呈现,加深学生对人体中如果缺了钙对人体

5、健康造成的不良结果,同时引出了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补钙以及如何补钙的话题,通过同学们踊跃的发言后,教师用一个自己录的小视频进行总结,告诉同学们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补钙。(四)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生角色进行转换,成为一名名小医生,观看屏幕投影的两幅图片,思考病人得了哪种疾病?得病的原因是什么?并且给该病人给出建议,然后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填写手中的病例报告单。最后选取小组代表对两位病人进行诊断,教师进行总结。在本活动的最后投影展示教师课前补给学生的作业,查阅资料写一份手抄报,将优秀典型的作业进行展示,并且对该作业每个板块的内容进行讲解与点评,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鼓励大家向该同学学习。(五)分组竞赛,学以致用 利用希沃多媒体设计分组竞赛的小游戏,随机选取两位代表参加,不仅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做到查漏补缺。(六)总结回顾,形成脉络。反思与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并且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知识网络的梳理。(七)布置作业,巩固复习调查市场上有哪些补钙、补锌等的保健药品,查看他们的标签或说明书,了解他们的主要成分。以“痛痛病”“水俣病”为关键词,上网查找这些公害是怎样产生的,思考如何避免有害元素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