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班幼儿自我意识萌发的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22478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小班幼儿自我意识萌发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促进小班幼儿自我意识萌发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促进小班幼儿自我意识萌发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促进小班幼儿自我意识萌发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促进小班幼儿自我意识萌发的探索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促进小班幼儿自我意识萌发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小班幼儿自我意识萌发的探索与实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初步萌发和发展促小班幼儿自我意识萌发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小学附属幼儿园 张瑛内容摘要: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处在家庭的中心位置,我们深深 看到这些孩子不管物质或精神上都存在着优越性和特殊性,所以在体能和智能方 面发育较好。但是正因为这种过分溺爱和过度保护,形成了他们对成人的极度依 赖,凡事都以我不会为借口,要成人去做。限制了他们活动的独立性、创造性、 积极性,妨碍了他们正常的交往和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其次他们容易形成感情上 的自我中心,都围着自己转。如果别人不围着他转,他便发脾气。从而引起成人 的注意。而且不能够站到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善于体会其他孩子的思想情 感,体验不到与同伴

2、分享的快乐。那么作为老师,除了教会孩子简单的技能技巧 和粗浅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那 么何谓“自我意识”呢?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主体对于 自己以及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它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生活 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个性的形成有赖于自 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主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 己的身体、言行、思想、内部状态、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等。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初期,他们主 要通过亲身经历、重要他

3、人、环境等获得自我意识。帮助小班幼儿形成积极的自 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自我意识 自我中心 获得 幼儿中国有句古训“先入为主”,对幼儿实施品德形成教育是我们幼教工作 者的重要任务,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培养便是重中之重,也是小班 幼儿的核心课程之一。自我意识是关于“我”的意识,这个“我”是有极其多样 的因素构成的,如:“我的玩具”、“我的娃娃”、“我的汽车”、“我的家”、 “我的手”、“我的书包”、“我的爸爸”、“我的妈妈”等等。小班幼儿的 自我意识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很明显的表现出来,许多幼儿已经开始以“自己”为 中心理解周围的事情,由于许多家长

4、的过分溺爱,对幼儿的各种要求不加选择的 满足,造成幼儿自我意识的转化,形成了消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品德。其表 现为任性,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已有,同伴之间抢东西,抢玩具,缺少同情心和集 体主义思想等等。因此,怎样对幼儿的自我意识的外显行为施加影响,发展幼儿 的良好的自我意识使其合乎规范,对小班幼儿而言显得尤其重要。一、小班幼儿自我意识的萌发及其特点(一)自我意识的萌发 小班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开始实际形成的时期。幼儿个性的形成标志着自我意 识的出现。这一时期他们逐步意识到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以达到遵守集体规范的 的目的,但此时期他律占主要地位。也是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的时期。自我意识大 约是在婴儿2 岁以

5、后逐渐形成的。其发展经过了三个时期:第一,自我中心期。 第二,客观化时期,第三,主观化时期,我国研究者对学前儿童的自我发展进行 了协作研究后提出 34 岁幼儿是自我意识形成阶段,即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 识形成初期,他们主要通过亲身经历、重要他人、环境等获得自我意识。因此, 帮助小班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 意义。(二)小班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1、自我认识方面(1) 从他人评价到自我评价 小班幼儿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即对成人的评 价,他们有一种不加考虑的轻信态度。例如,如,当问他们“是好孩子还是坏孩 子”时,他们常说“是好孩子”,

6、再问及“为什么”时,他们的回答多是“妈妈 说的”或“老师说我是好孩子”。当问他你棒不棒?他回答“我棒。为什么?妈 妈说的。同时,幼儿的评价一般都过高,认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这也是幼儿 自我认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2) 从外部评价到内部评价 小班幼儿一般只能评价一些外部的行为表现,还不能评价内心状态和道德品 质等。如,问幼儿“为什么说你自己是好孩子?”4 岁儿童回答“我不打架”或 “我不抢玩具”。而 6 岁儿童则可以说到一些比较抽象、内在的品质特点,如“我 听话、遵守纪律”或“我会谦让、对小朋友友好”。(3) 从笼统评价到细致的评价 小班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比较简单、笼统的,往往只根据某

7、一两个方面或局 部进行自我评价,例如,“我会唱歌”“我会画画”,我会跳舞等。而且只看优 点而不看缺点,而在以后幼儿的评价就比较细致、比较全面些,会指出自己的优 缺点如,幼儿会指出“我会唱歌,也会跳舞,可是就是画画得不好”。我会弹琴, 但谈的不是很好,他会客观的评价自己,而不会在主观的评价自己了。2、自我体验方面 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 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研究表明自我 情绪体验在 3 岁儿童中还不明显,自我情绪体验发生的转折年龄在 4 岁,5-6 岁 儿童大多数已表现有自我情绪体验。所以小班幼儿自我体验比较弱。3、自

8、我控制方面在幼儿自我控制领域,自我控制转折年龄是在 4-5 岁,而 5-6 岁已具有一定 自控能力,但小班幼儿的自控能力总体来说还是较弱的。有时你会看到在组织幼 儿开展活动时会无视老师的话,例如:我班的浩浩,总是看着自由散漫,没有组 织纪律性,在开展娃娃家的区域活动时,别的小朋友都在认真的帮助娃娃穿 衣服。做好自己的角色,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玩的不亦乐乎.而他刚 开始还好,后来变以各种理由要求离开游戏.而且在平时的活动中也是行为 散漫。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好像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总之,小班幼儿的自控能力 还是很差的。二、萌发小班幼儿自我意识的必要性(一)自我意识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培养幼儿积极的

9、自我意识对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形成其重要的作用,幼儿一 开始对自己积极的认识来源于成人的尊重、认可和夸奖,成人的话,对孩子的内 心以及对事物的评价起到关键的作用。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以其促 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让幼儿体验成功,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反之,消极 的自我意识会形成幼儿的胆小自卑,缺乏自尊心、自信心。不能使幼儿在和谐、 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自我的尊严和价值,使其自我意识得不到新的升华。(二)培养幼儿自我意识的必要性 在幼儿自我的发展中,由于受自身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特别是认识发展水 平的限制,幼儿自我认识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他们还不能对自己进行 独立、客观的评价,而往

10、往根据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尤其是在这个阶段,老 师的帮助与积极的引导能够促进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态度,使幼儿形成健康的 自我,对其身心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正却得帮助和引导可以帮助幼儿建立 独立的人格,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形态存在在社会中,进行社会性交往。三、帮助幼儿萌发积极自我意识的几种策略与方法1 、在教学和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建构有效的主题活动,了解个体自我与客体小班入园阶段是幼儿从家庭环境过渡到幼儿园环境的关键期。幼儿入园前在 家中倍受呵护和关爱,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表现比较模糊。在幼儿园新生入园 时我们常常发现一些不适现象:哭闹不止、神情紧张、坐立不安,有的甚至

11、自由 散漫、不受约束。对于小班特殊期的孩子,教师可以创设行之有效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对个体自我和客体有所了解。如,我:介绍我和我的家庭;认识自己的身体;我的物品:认识自己在 幼儿园使用的物品;我的朋友:认识同伴及一起玩游戏;我的幼儿园:认识 幼儿园、老师、医生、食堂的叔叔阿姨等。通过这些主题活动使他们认识自己, 对自己与幼儿园的人、事物的关系建立初步的概念。与此同时,教师请幼儿将自 己最喜爱的照片和玩具带到幼儿园来,使他的自我情感得到满足,从而进一步悦 纳周围的环境。 抓住日常生活契机树立幼儿自信心由于家长过分溺爱,生活小事也一味包办代替,这一定程度上造成孩子自理 能力差,依赖性强。幼儿园的日常

12、生活非常琐碎,却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相当多 的时间,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对于小班孩子树立自信尤为重要。如,在进餐中,教师可以先给幼儿少盛一些饭,鼓励幼儿很快吃完,教师及 时给予表扬:你真能干,真棒!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后,幼儿马上会添第二碗饭。 又如:为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生活能力锻炼,在班级中可以开展“能干宝宝”评比 活动:自己吃饭奖励红五角星、自己穿脱衣服奖励绿五角星、自己整理玩具奖励 黄五角星。通过适当的鼓励让每个孩子得到不同的五角星,久而久之,自信心也 随之树立,自我意识会逐渐强化。2、在游戏交往中,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让幼儿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使其正确认识自己,并能正确

13、认识别人。 小班幼儿对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只关心自己扮演什么角色,而 不能与他人协调角色分配,他们所处的是“自我中心状态”(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那么,如何设法改变这种自我中心状态,帮助幼儿合理分 配角色,使自我主体与集体相互协调?开始游戏时,教师可以先帮助幼儿互相协调分配角色,启发幼儿制定轮流交 换角色的规则,让每个幼儿都能机会均等的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对于有谦让行 为的幼儿以五角星、小红花等给予强化表扬,而对于特别“自我中心”,不能协 调的幼儿则采取一些必要的“惩罚”,如取消他想得到的奖励(五角星、小红花), 同时告诉他为什么得不到奖励,在下一次游戏

14、角色分配前再提醒他争取得到想要 的奖励。通过这样正反两方面的强化,有助于帮助幼儿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学 会克制自己,明辨是非。在交往中,我还发现小班幼儿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什么都是我的,因 此在同伴相处中常常出现一些纠纷。如:体验玩具被抢走时的难过心情,分享大家一起玩的愉悦心情。我开展“玩 具分享日”的活动,由幼儿从家里带来一至两件玩具,并把带来的玩具分类摆放 好,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玩具,接着自由选择玩伴交换玩具进行玩耍,对于 有谦让行为的幼儿我大张旗鼓地表扬,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大家一起玩是多么快 乐,从而让幼儿从自我中心摆脱出来,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对于此类问题,教师可以运用移情教

15、育法让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如:让 幼儿体验玩具被抢走时的难过心情,遇到困难时焦急心情,分享同伴的快乐时的 愉悦心情,从而,体验他人的感受,让幼儿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正确认识自 己和他人。3 、在良好的环境中,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蒙台梭利指出: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 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给儿童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才能开创一个教育的新纪元。1 创设易产生愉快情绪、成功体验的活动环境。1)教师应该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在那里,幼儿能得到 自然发展,有助于创造自我和实现自我,幼儿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 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

16、者,教师与幼儿是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应与 幼儿一起玩耍、一起欢笑、一起学习。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环境, 才会无枸无束,大胆自主地开展活动。2)创设新奇、动态的物质环境。幼儿天生好奇、好动,几乎对任何动态的环境 都感兴趣,而且他们自己也正是构成动态环境的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我根据幼 儿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季节变化不断创设新奇的环境,充分利用场地及自然界 所提供的沙石、泥、水等动植物创设水池、沙坑、饲养角等,为幼儿提供充分活 动的机会,引导幼儿独立去观察、操作、探索、发现,从而认识问题和自解问题。 2、在日常活动中,正确引导幼儿的自我意识。1)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 玩固然重要, 玩具更重要。”这说明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根据不同层次 幼儿的需求、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