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性障碍(躁狂症、抑郁症).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22358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感性障碍(躁狂症、抑郁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情感性障碍(躁狂症、抑郁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情感性障碍(躁狂症、抑郁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情感性障碍(躁狂症、抑郁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情感性障碍(躁狂症、抑郁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感性障碍(躁狂症、抑郁症).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感性障碍(躁狂症、抑郁症) 情感性障碍是以心境的显著而持久的改变心境高扬或低落为基本临床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正常,发作症状轻者并未达到精神病的程度。中医根据辨证原则,认为躁狂症是属于狂的范畴,而抑郁症则属于癫的范畴及郁症等范围。一般认为狂属于阳症,表现兴奋亢进;癫属阴症,表现为抑制衰退。一、躁狂发作1诊断标准1.1 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后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症状持续至少一周,在心境高扬期,至少有下述中的三项:1.1.1 言语比平时显著增多;1.1.2 联想加快,或观念飘忽,或自觉说话的速度跟不上思维活动的速度;1.1.3 注意力不集中或不持久,或有随境转

2、移;1.1.4 自我评价过高,可达妄想程度;1.1.5 自我感觉良好,如感头脑特别灵活,或身体特别健康,或精力特别充沛;1.1.6 睡眠的需要减少且无疲乏感;1.1.7 活动增多(包括工作、学习、日常活动和社交等)或精神运动性兴奋;1.1.8 行为轻率或追求享乐,且不顾后果,或具有冒险性;1.1.9 性欲明显亢进。1.2 严重程度标准:精神障碍至少造成下述情况之一:1.2.1工作或学习或家务能力受损;1.2.2 社交能力受损;1.2.3 给别人造成困境或麻烦;1.2.4 给本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1.3 排除标准:1.3.1 不符合00-20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1.3.2不符合分裂症的症状

3、诊断标准;或虽符合但并非主要临床相;或分裂症症状期明显短于心境障碍期。1.4 特异检查:心理测查量表及精神科检查。2 鉴别诊断:2.1 不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之精神障碍。2.2 排除标准,鉴别诊断方法参考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3 中医证型:辩狂症应区分痰火,阴虚的主次先后:狂症初起是以狂暴无知,情感高涨为主要表现,概由痰火实邪扰乱神明而成。病久则灼阴液,渐变为阴虚火旺之证,可见情绪焦躁,多言不眠,形瘦面赤、舌红等症状。一般认为亢进症状突出,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者,是痰火为主。而焦虑、烦躁不眠精神疲惫,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者,是阴虚为主。3.1 痰火扰心:起病

4、急,常先有情绪急躁,头疼失眠,两目怒视,面红目赤,突然狂暴无知,情感高涨,言语杂乱,逾垣上屋,气力逾常,骂詈叫号,不避亲疏,或毁物伤人,或哭笑无常,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渴喜冷饮,便秘尿赤,不食不眠,舌质红绛,苔多黄腻,脉弦滑数。3.2 阴虚火旺:狂病日久,病势较缓,精神疲惫,时而躁狂,情绪焦虑,紧张,多言善惊,恐惧而不稳,烦躁不眠,形瘦面红,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3.3 肝郁化火:情感高涨,易激惹;思维奔逸,言语滔滔不绝;躁动不安,喊闹不休;昼夜少眠;重者可有意识模糊,大便干结,小便赤黄,舌质深红,苔黄燥,脉弦洪数。3.4 肝胆郁热:情感活跃,易激惹,联想加速,言语增多;夸大、

5、自负;精力充沛,动作增多;睡眠减少。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3.5 热盛伤阴:情绪饱满;言语较多;动作较多,但易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较少。大便干结,体质较弱,舌质红嫩,少苔,脉弦细数。4 治疗常规4.1 中医治疗4.1.1 辨证施治 痰火扰心型:治法为泻火逐痰,镇心安神。可选用基本方:大承气汤、泻心汤、温胆汤及礞石滚痰丸。 阴虚火旺型:治法为滋阴降火,安神定志。选用二阴煎加减,送服定志丸。 肝郁化火型:治法为清泄肝热,养心安神。方用丹栀逍遥丸加减。 肝胆郁热型:治法为清泄肝胆郁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热盛伤阴型:治法为清热滋阴,安神,方用增液汤、补心丹等。4.1.2 中

6、成药:院内制剂。 定神汤剂用于气郁痰盛、心神不宁、狂躁不安者,150ml/次,每日1-2次。 虑烦汤剂用于痰火上扰、焦躁不安之狂躁者,150ml/次,每日1-2次。 4.1.3 针刺治疗:常用穴:人中、神门、百会、内关、三阴交、丰隆、心俞、肝俞。手法以平补平泻为宜,留针20-30分钟。4.1.4 其他疗法: 解郁合剂穴位离子导入治疗,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心理治疗:精神分析法、心理疏导等。4.2 西医治疗4.2.1精神药物:氯丙嗪和氟哌啶醇对控制兴奋症状效果较好。病情轻者,每日口服氯丙嗪200500mg,或氟哌啶醇1030mg。较重者可肌肉注射,急性躁狂可静脉滴注。或维思通46m

7、g/日,奥氮平520mg/日。4.2.2 碳酸锂: 治疗剂量每日0.82.0g。维持量每日0.40.8g。急性治疗期,血锂浓度为0.91.5mmol/L,维持治疗为0.51.2mmol/L锂盐除用于治疗本症外,对预防复发有良好效果,适用于慢性,反复发作的病例。并对抑郁症有预防复发作用。4.2.3电抽搐治疗:亦称电休克治疗,对严重急性躁狂,有较好的控制兴奋的治疗作用,一般疗程为612次。5 预后及转归:本病病因未明,预防有一定困难。大多数病人经治疗可控制病情,但复发率较高,有些病人应长期服药,锂盐每日0.50.8g维持治疗有预防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复发的作用,一般在门诊可长期服用。6 注意事项:由于

8、锂盐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并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治疗反应。宜在住院条件下进行,结合测定血锂浓度,以调整剂量。本病有较明显的遗传倾向,应避免与家族中有同病史者婚配,以减少子女亲属中精神病的发生率。加强科普知识工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十分重要。躁狂时的护理,主要注意患者入量及限制病人过渡活动,以保障其自身安全与周围环境安全。抑郁状态的患者在任何情况下随时要注意患者的安全护理,严防自杀。二、抑郁发作1 诊断标准1.1 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且持续至少2周,在此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四项:1.1.1 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的疲乏感;1.1.2 精神运动性迟滞

9、或活动明显减少;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1.1.3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1.1.4 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1.1.5 失眠,可早醒,或睡眠过多;1.1.6 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1.1.7 性欲明显减退。1.2 严重程度标准:精神障碍至少造成下述情况之一:1.2.1 社会功能受损。1.2.2 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1.3 特异检查:精神专科检查,心理健康测试。2 鉴别诊断:除与躁狂症相同外,应与反应性抑郁症相鉴别3 中医证型: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失眠等症状。

10、3.1 肝气郁结: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叹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腹胀纳呆,或呕吐,大便失常,女子月事不行,苔薄腻,脉弦。3.2 忧郁伤神: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3.3 肝郁脾虚: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宁,唉声叹气,失眠多梦,两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3.4 气滞血瘀:情绪抑郁,自杀观念或行为,心情烦躁,思维联想缓慢,运动迟缓。面色晦暗,胁肋胀痛,妇女闭经,舌质紫暗,瘀点,苔白,脉沉弦。3.5 心脾两虚: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易惊,善悲易哭,倦怠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食少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3.6 脾肾

11、阳虚:精神萎靡,情绪低沉,嗜卧少动,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晄白,阳萎遗精,(妇女带下清稀),舌质胖淡或有齿痕,苔白,脉沉细。4 治疗常规4.1 中医治疗4.1.1辨证施治 肝气郁结:治法为疏肝理气解郁,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越鞠保和丸。 忧郁伤神:治法解郁养心安神,方药用甘麦大枣汤加减。 肝郁脾虚:治法抑肝扶脾,方用痛泻要方加减。 气滞血瘀: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柴胡疏肝散和失笑散加减,或化瘀通脉汤剂。 心脾两虚:治法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加减。 脾肾阳虚:治法温补脾肾, 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4.1.2 中成药 畅郁汤剂用于气郁痰阻、精神郁闷明显者,每次150 ml,每日1-2次。 虑烦汤

12、剂用于气郁化火,伴心烦焦躁者,每次150ml,每日1-2次。4.1.3 针灸治疗:常用穴: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心俞、肝俞等。手法以平补平泻为宜,留针20-30分钟。4.1.4 其他疗法:解郁合剂穴位离子导入治疗,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4.2 西医治疗 4.2.1精神药物:三环类抗抑郁剂是首选药。常用有丙米嗪,适用于运动性抑郁较明显的抑郁症患者。日量为50200mg,疗程46周。要注意副作用,老年人慎用,伴有冠心病者不宜使用。阿米替林、多虑平亦为三环类抗抑郁药,镇静作用与抗焦虑作用较丙米嗪明显,多用于伴有焦虑的患者,日量50300mg。SSRI类药,如赛乐特、百优解、西普妙、博乐欣等,此外奥氮平对重度抑郁患者有较好效果。4.2.1 电抽搐疗法:对严重抑郁,自杀企图明显或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可考虑本疗法。4.2.2 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无论病情严重期或恢复期均应配合心理治疗及生物反馈疗法。5 预后及转归:本病经治疗可控制病情,但有复发倾向,必须坚持长期治疗。6 注意事项:自杀企图与行为是抑郁患者最危险的症状。可以出现在症状严重期,但也可出现在早期或好转期。患者往往事先有周密计划,行动隐蔽,以逃避医务人员与家属的注意。应提高警惕,加强安全护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