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1148.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220743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114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114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114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114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114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114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1148.do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实验一 生理测量与工作作业实验实验一 生理测量与工作作业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人体生理测量的基本内容和方法;2、学习人在工作作业中的动作错误概率与训练的关系。二、实验内容:1、生理测量实验:测量人体身高、体重、弹跳高度、坐位体前屈、握力、背力、皮脂厚度、两点刺激敏感阈限、频闪融合阈限、响度阈限、暗适应、皮肤电反应等基本生理项目。2、学习曲线测试实验:进行单手镜画和双手协调实验,绘制学习次数与错误概率的关系曲线,验证动作错误概率与训练的关系。三、实验仪器、设备:1、身高坐高计、人体秤、纵跳计、坐位体前屈计、指针式握力计、背力计、皮脂厚度计、两点阈测定仪、数字亮点闪烁仪、听觉实验装置、暗

2、适应仪、高级肌电测试仪。2、镜画仪、双手协调器、计时计数器。四、实验方法及步骤:实验一、生理测量实验1、身高、坐高测量【实验仪器】:本实验采用TZG型身高坐高计进行测量。【实验步骤】:(1)将身高坐高计座板掀起,被试赤脚立正姿势站在脚踏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足跟及两肩与标尺竿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以保持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一水平。(2)主试站在被试侧面,将滑尺沿标尺竿下移,轻压被试头部。主试两眼与滑尺呈水平时读数记录,完毕将滑尺上推至安全高度。(3)将座板放平,被试坐在身高坐高计座板上,两肩胛间紧靠标尺杆,躯体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以

3、保持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一水平。两腿并拢,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尽可能与大腿呈直角,上肢自然下垂,双足踏在地面上。(4)主试站在被试侧面,将滑尺沿标尺竿下移,轻压被试头部。主试两眼与滑尺呈水平时读数记录,完毕将滑尺上推至安全高度。【实验结果】:实验以厘米计,保留小数后一位。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2次,把实验记录的数据填写在表1中,取平均值,并对照附录1、2,检验自己的身高、坐高状态。身高、坐高平均值和标准差见附录1、2。【注意事项】:(1)测量时本机械应置于平坦地面。(2)使用前应用标准钢尺校正自脚踏板至身高标尺及坐高标尺的刻度,一米的误差不得超过2毫米。2、人体重测量【实验仪器】:本实验采用RGT

4、140型人体秤进行测量。【实验步骤】:(1)先拨动主、副游驼至0刻度处。(2)被试站在人体秤踏板上,向右拨动主游驼至20或40或60或80公斤刻度处,最大程度使计量杠杆尾部刚好在闸门中上翘,并与闸门上筐接触。(3)向右拨动副游驼,直至计量杠杆尾部刚好在闸门中上、下均匀摆动至平衡。此时读数记录。【实验结果】:实验以公斤计,保留小数后一位。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2次,把实验记录的数据填写在表1中,取平均值,并对照附录3,检验自己的体重状态。体重平均值和标准差见附录3。【注意事项】:(1)该秤在使用时不准载荷移动秤的位置。(2)使用时轻上轻下,不准冲击。3、握力测量【实验仪器】:本实验采用CWL1型握力

5、计进行测量。【实验步骤】:(1)拧动握距调整轮调整适当握距,握距大小要根据被试手大小来调整。(2)持握柄的手松开,用另一只手的手指轻拨指针回零。(3)手持握力计,掌心向内,表盘朝外,身体直立两脚自然分开,两臂自然下,用最大力握内外握柄,此时,指针所指的表盘刻度值即为握力值。(4)被试左、右手各3次,取最大握力值记录。【实验结果】:实验以牛顿计,保留小数后一位。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2次,把实验记录的数据填写在表1中,取平均值。【注意事项】:(1)当内握柄刻线上升至与握距板刻线“70”成一直线时,已是最大握距,不得继续拧动调整轮。(2)握力过程中不得拨动指针。4、皮肤电反应检测【实验仪器】:本实验采

6、用EP602型皮肤电测试仪进行检测。【实验原理】:人体表面各部位存在皮肤电阻,当人受到外界因素刺激会引起情绪变化,在皮肤上就有电阻值变化。当外界加有电动势(有本机送出)时,两点之间就存在电位的变化,可将这微弱的电位差通过低噪声高放大倍数的电路放大,再反应到电表上,使主试者知道被试者在某一事物发生了情绪变化。【实验步骤】:(1)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并把电源选择开关拨向左。(2)调节调零旋钮,使指针为零。(3)把探头一端插入主机插孔,另一端探头极片涂上导电液,两极片可分别与左手和右手连接,并使极片与皮肤有良好接触。(4)调节幅度旋扭,使指针向左或向右偏转约整个指示的1/3,当被试情绪稳定半分钟

7、后,读出电流数值。【实验结果】:实验以微安培计,保留小数后一位。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2次,把实验记录的数据填写在表1中,取平均值。表1 人体及体力测量记录表实验内容单位数据1数据2平均值身高、坐高厘米(cm)人体重测量公斤(kg)握力牛顿(N)皮肤电反应微安培(A)【注意事项】:实验需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5、两点刺激敏感阈限检测【实验仪器】:本实验采用EP506型两点阈测定仪进行检测。【实验原理】:两点阈是人类皮肤触觉敏锐的一种指标,即指皮肤能辨别出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两点阈就是感觉两点而不是一点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人体全身各部位皮肤两点阈限也有较大的差异。【实验步骤】:(1)从被试能感觉到一个

8、点刺激的最小距离开始,用仪器上两点垂直、均匀地接触皮肤,接触时间不超过2秒钟。然后逐渐移动两点阈的副尺,加大两点距离,不停地接触皮肤,直到被试感觉两点刺激。(2)从主尺上读得整数,从副尺上读得小数后为两点距离,然后拧紧定位螺钉,此时的读数即为被测部位的两点阈限。【测量部位】:手臂、颈背部、小腿肚。【实验结果】:实验以毫米计,把实验数据填写在表3中。表3 两点刺激敏感阈限检测记录表测 量 部 位手 臂颈 背 部小 腿 肚测 量 数 值(mm)6、频闪融合阈限检测【实验仪器】:本实验采用EP403型亮点闪烁仪进行检测。【实验原理】:一个频率较低的闪光刺激所生产的忽明忽暗的感觉为光的闪烁,随着闪光频

9、率的不断增加,闪烁感觉逐渐消失,演变成一个稳定的光。形成稳定光的最低频率称为闪烁临界频率(融和临界频率)。临界频率的高低目前已成为检测人的注意程度及疲劳等主要指标。【实验步骤】:(1)接通电源,后面板数码管亮,三支发光管之一亮。(2)选择呈现亮点颜色红、黄、绿,在后面板左角任取一种。(3)由被试者改变频率值,将将前面板频率旋扭反时针方向转动,频率缓慢降低,光点闪烁明显;将前面板频率旋扭顺时针方向转动,频率缓慢上升,光点可趋于稳定。(4)观察亮点程序:先由低频段逐渐上升找到临界点并作出记录,再由高频段逐渐下降找到临界点并作出记录,再由低频段逐渐上升找到临界点并作出记录,再由高频段逐渐下降找到临界

10、点并作出记录。【实验结果】:按上述实验步骤,观察3种颜色的临界点,并填写在表4中。表4 频闪融合阈限检测记录表颜 色F(Hz)F(Hz)F(Hz)F(Hz)确 定 值(Hz)红绿黄【注意事项】:(1)在无外界强光干扰下进行实验。(2)被试在改变频率时注意力集中在亮点上的变化,不要去注意观察频率的显示值。(3)只有当被试确定了临界点才去观察频率值并作出记录。7、暗环境视觉适应性测定【实验仪器】:本实验采用EP404型暗适应仪进行测量。【实验原理】:暗适应是视觉在环境激烈变化的一种重要适应功能,也是感知觉在适应表现上最为典型的一种。暗适应的表现是个体由亮处转入暗处,在暗环境中的视觉适应性逐渐提高的

11、过程。为满足暗适应的实验和实际应用所需,该仪器采用固定的强光光源作为亮处环境,被试在强光的环境下适应30秒钟后突然熄灭,用呈现在弱光环境下的字标,检测被试的视敏度,作为个体视觉机能的重要指标。该仪器采用空间视敏度指标作为被试暗适应能力的测量指标。空间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常以能看出两个物体的最小间距来表示,以视角来进行计算,其公式如下:v=1/a(分);其中,V视敏度;a视角;a =A/d57.3; A物体高度;d物体到眼距离;57.3= 弧度。根据以上原则本仪器设计了4种0,11,0的视力数据卡片,作为视敏度测定依据,并设定以下的仪器指标:(1)大灯设定时间为30秒,小灯设定时

12、间为30秒。(2)视表设定(相应视力):0.1,0.2,0.3,0.4,0.5,0.6,0.7,0.8,0.9,1.0(3)明适应应用视野亮度: 7000dsb暗视标亮度: 1.5dsb(相当表显示90的位置)【实验步骤】:(1)连接遥控盒,电源线,接通电源,主机自动复位。(2)根据测试需求,可选择暗适应时照度(1.51x时电表值在110V左右)。(3)更换数字薄膜板。(4)被试眼紧贴观察窗,适应一分钟。(5)主试按启动键即开始测试。【实验程序】:(1)完成实验前准备工作(连接仪器,接通电源、选择好暗适应时照度、更换数字板)。(2)被试坐在观察窗前,双眼需舒服的紧贴观察窗口。(3)实验指导语:

13、这是一个暗适应能力的测试,你须将脸部紧贴观察窗,睁大眼睛注视正前方白板,大灯熄灭后,前方窗口遮板下落,将暴露10行数字,尽可能将数字由上至下分段读出,直到10行数字读完或遮板再次挡住数字板。(4)被试理解知道后,按“开始”键,实验开始。(5)主试根据被试的口头报告,对应呈现的数字板的原稿,统计被试的识别程度(正确的报告行数)。(6)测试结束机器自动复位,为下次测试作好动作的准备。【实验结果】:(1)记录每个被试对四种数字板的识别程度,以最低值为准,转换成相应的视力值。把时间和视力数据填写在表5中。(2)以视力值为纵坐标,以对应某视力值所用时间为横坐标画出暗适应曲线。(可用秒表记录每组开始报告时

14、间)。(3)以暗适应时不同的照度(以电压表显示值表示:70V、90V、110V、130V、150V),以视力值为纵坐标,以对应某视力值所用时间为横坐标画出暗适应曲线族。(4)根据曲线族的状况以确定被试间的差异。表5 暗环境视觉适应性测定记录表上填视力下填时间70W90W110W130W150W数字板1数字板2数字板3数字板4实验二、学习曲线测试实验【实验原理】:任何一种单纯的重复手工操作,都存在学习的现象。刚开始时,比较生疏,动作不协调。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操作逐渐熟悉,操作时间缩短,错误减少。1、镜画实验【实验仪器】:本实验采用EP715型镜画仪和EP001型计时计数器进行测量。【实验步骤】:(1)将镜画仪和计时计数器用电缆线连接起来,把调整镜画仪遮挡板,使被试只能从镜子里看到上下颠倒的图形。(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计时计数器显示0000.00。计时计数器工作状态显示黄色。(3)被试手捏笔,看着镜子里的图形,从起始进入轨道,计时计数器开始计时计数,计时计数器工作状态显示绿色。直到被试完成一周后进入终止位置,计时计数器工作停止,显示所用时间或出错次数,其工作状态显示红色。(4)主试按计时计数器的“T/N”键可选择显示时间或次数,并记录。记录结束按计时计数器的“RET”键,数字还零,仪器复位,计时计数器工作状态指示灯显示黄色,为下一次操作作准备。(5)经过多次练习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