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讲弟子规第四集.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22042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讲弟子规第四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细讲弟子规第四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细讲弟子规第四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细讲弟子规第四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细讲弟子规第四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讲弟子规第四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讲弟子规第四集.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讲弟子规第四集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早上我们提到,学习一开始的态度很重要,提到了“学贵立志”,要先立定志向就会有无穷的动力,去驱使我们不断的进步成长。第二个,“学贵力行”。我们现在要学中国文化,要学圣贤的学问,我们也不要很担心说我现在才开始学来不来得及?其实最重要的是,学一句我们就做一句。很多人说等我学好了再来教孩子,等我学好了再来帮助别人,等我们学好了,来不来得及?来不及。现在学一条做一条,光是这样的精神就会感动你的孩子,感动你的学生。我们很多的老师,之前比较少熏习中国文化,他们也是抱持着跟自己的学生一起学习的态度,往往这样的态度,孩子看了也很欢喜,因为我们把好学的态度演给小孩看,给学生看

2、。有一个幼儿园,他们就教导孩子,吃饱饭以后要有礼貌,起来的时候要跟同桌的老师、同学说“大家请慢用”之后,再拿着他的碗跟筷子去厨房自己洗,所有的孩子就养成习惯。他们的老师同样也这么做,每个老师吃完向他们一鞠躬说,“大家请慢用”,所有的孩子都会会心的微笑。诸位朋友,为什么?这些孩子的心中就在想:老师也跟我们一样,要有礼貌,要遵守这些规定。其实我们跟着孩子一起做,那个效果非常好。还有个孩子,刚好那次吃饭,全部的老师、同学都吃完了,只剩下他一个人。这个孩子吃完以后站起来,对着桌椅、板凳深深一鞠躬,说“大家请慢用”,所有的老师看了都笑出来。但是我们感受这个孩子很老实,说一条、学一条就做一条。一个人要先学

3、老实,再学灵活,这样学问才会成就。假如一开始就学灵活,对老师的教诲,说了五条,挑三条来做。好,脑筋也很灵活,但是很可能学问会不扎实,到时候会被自己的小聪明给害了。除了力行以外,接下来我们要了解,学习也要重视它的顺序,它的次序。三字经上有一句话,“为学者,必有初”,读书它是有次第的,“小学终,至四书”,就是把小学这本书学好,接着学四书五经。小学是一本朱熹朱夫子编的童蒙养正的书籍,这本书教导孩子怎么孝养父母,怎么尊重长辈,还有整个生活当中洒扫应对之礼。这本书有看过的朋友举手?还不少。这本书距离现在已经快一千年,历史比较悠久,它很多当时候的生活情境跟现在已经有差别了。而为什么学小学这么重要?因为孩子

4、从小先扎做人做事的根基,这个根基扎好了,他读其它的经书,他就不是只有读而已,他懂得要落实在与人相处当中,他懂得要落实在生活当中,所以这个根基一定要扎。因为这本书离我们比较远,我曾经看过,也只能看个六、七成,很多术语都不懂。后来我翻了小学之后又翻弟子规,对弟子规这本书非常的感动,也非常赞叹。因为弟子规是清朝时候编的书,离我们才几百年时间,很近。而清朝的李毓秀夫子,他就是根据小学里面最重要的内容,把它抓出它的纲领,编成这本弟子规;离我们的生活是完全相应,没有一句做不到,而且也把小学的重点都包含进来。李毓秀夫子他编这本书,还是依据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一句很重要的教诲,这句教诲提到“弟子规,圣人训”,就

5、是提到“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根据孔老夫子提的这句话,把它举出了七个纲目,编成这本弟子规。所以,我们把弟子规学好,就是把小学的根基扎好。假如小学的根基没扎好,直接读四书五经,孩子读愈多会跟生活脱节。有些孩子经读的很多,但是他会拿着论语里面的经句跟爸爸妈妈辩论。有个孩子六岁左右,有一次他妈妈在批评他,他就跟他妈妈说:妈,你有孔老夫子的温良恭俭让吗?你假如做不到,你也没有资格说我。他妈妈心里一震,现在都已经用经典的言语在跟我反驳,那再读下去会怎么样?我有个长辈,她带着她的孙女,那个孙女要叫我舅舅,带到我们家,我爸爸妈妈都在。一坐下来就开始对她的孙女讲:来,我们背

6、英文给这些长辈听。这个小女孩也非常的纯熟,我相信绝对不是只有表演给我们看过,一定是上演不少出了,所以她也很自在。然后她的奶奶就开始问:苹果怎么讲?小女孩说:Apple。雨伞怎么讲?小女孩说:Umbrella。问了好几个都对答如流,突然这个小女孩反问她奶奶一句话,她说:奶奶,书本怎么讲?她奶奶说:我怎么会知道!小女孩说:奶奶,你怎么这么白痴!孩子假如没有学会做人做事,学的知识、看的书愈多愈傲慢。“傲慢”是求学问一个很大的杀手,傲慢心只要生起来,学问很难有成就。所以礼记曲礼提到“傲不可长”,这些都是以前的圣贤人给我们很重要的提醒。林则徐先生在他体悟的人生当中归纳了十件事,这十件事就是,假如人犯了这

7、十个错误,那人生是很没有益处的,他说叫“十无益”。第一个叫“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对父母都不孝顺,每天拜神求神明保佑,有没有用?没有益处。“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在家里面跟兄弟相处都不懂得包容,都常常有冲突,这样的人出去外面交朋友,能交到知心的朋友吗?不可能。在这“十无益”当中,其中两点是针对求学问很重要的提醒,“心高气傲,博学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所以,他只要有了傲气,学历愈高愈瞧不起人,愈容易伤害别人。“行止不端”,假如他的言语、行为跟圣贤的教诲都背道而驰,那读的书跟他不相应,不得利益。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几千年的圣哲人所留下来的话,我们要很珍惜,要好好拿来警惕;自己不能犯,当然孩子

8、也要尽量不犯这些过失,这是学习的次序。再来,学习的方法要抓住八个字,“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门,哪一门?中国圣哲告诉我们的教诲,假如用两个字来说,就是“道德”。道德两字就掌握了整个圣贤几千年的教诲的纲领,所以纲举目就张。诸位朋友,什么是道?什么是德?我们翻开手册第二页下面有一行字,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预备起,“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此之谓道”;下一句,“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越地做人,此之谓德。”所以“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法则,俗话讲伦常大道。五伦关系就是道,所以天地万物都有它运行的轨迹,才不会发生冲突。不只人有正确的道路,像星球与星球之间的运转,它也有它正确的轨迹在转

9、。假如宇宙间的星球运转,它今天这样转,明天要改这样转,行不行?不行。假如九大行星,冥王星说我今天不这样转,明天我要改了。可能它一改轨道,就会跟其它的星球相撞、冲突、摩擦。万物如是,人亦如是。所以我们这五个关系,假如能够去遵守,那就会相处的很融洽。但是这五个关系,我们假如不愿意去遵守,就会发生矛盾,发生冲突。好,诸位朋友,现在这五个关系有没有冲突?有没有?很多冲突,打开报纸就知道。那我们来看看,这五个关系如何不踰越?如何用心的去经营?诸位朋友,这五个关系你觉得哪个最重要?都很重要。中庸里面提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所以夫妇关系影响很深远。为什么夫妇关系最重要?因为夫妻是同室,同一个房间。夫

10、妇假如和睦相处,夫妇处得好,自然而然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父子关系会很亲;夫妇关系处得好,兄弟也会和睦。昨天我的姐姐也有到现场来听我讲课,她说她是家庭的代表来听课。我跟两位姐姐相处得也很融洽,因为我的父母在我二十多年来,从小到大,在我们面前没有吵过架,没有那种很冲的言语在互相的对待,家里面长养一个祥和之气。所以,我们家的人跟人家吵架可能也吵不起来。就深刻感觉到,夫妻的相处确确实实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夫妇一正,父子自亲,兄弟姐妹也会和睦。好,当“父子有亲”,孩子知道要感恩父母的辛劳付出,他这分对人的感恩心就会油然而生。他出社会遇到对他很提携、很栽培的长官,他自然而然会生起“君臣有义”

11、,会效忠他的领导者,自然而然就形成这个态度。古代有一句名言,叫“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句话是相当有道理的。现在跳槽的特别多,跳槽的时候只想到自己的财富,都没有去想到这些长官对他长期的栽培,有的甚至于直接就跳到他的对手的公司去,又跟自己本来的公司竞争起来。好,所以“君臣有义”。兄弟姐妹能相处得好,他在家里就懂得互相照顾,互相帮忙,一跟同学相处,一跟同事相处,他那种态度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来,所以也会跟人家交到很好的朋友。所以夫妇一正,五伦就正,教导如何把夫妇处好,这是个相当重要的学问。诸位朋友,您曾经学过夫妻相处之道吗?课本里面有没有教过?没有。这么重要的事怎么都没有教?你看,我们以前考试那些题目,

12、对现在人生影响不大,但是学很久;可是影响人生很重要的道理,我们却没学过。夫妇关系也要记住,“慎于始”。一开始还没结婚以前,你就要睁大眼睛,要选好对象。当然你要选别人,别人也要选你。要找到好对象,不是一直跑出去相亲,这个方法很累人。最好的方法叫做众星拱月,你只要把自己的光圈擦亮,很多星星就会靠过来,到时候任你挑,这是最高明的找对象的方法。好,夫妻要慎于一开始,要去明辨是不是能够相处一生的伴侣,这就不是可以马虎的事情。现在很多的年轻男女,他学夫妇之道,学男女相处,从哪里学?都从情歌里面学。情歌里面说男女相处都是什么情况?都是爱得很痛苦,爱得死去活来,有没有?好像年轻不痛苦就不叫年轻人,“人不轻狂枉

13、少年”,这样叫爱吗?我发觉到这一点,在我教五、六年级的学生时候,我就很谨慎。赶快先跟他们打一些预防针,让他们对男女关系有正确的态度,不要被这些情歌误导。我跟他说,人与人相处都会经过一些过程,一定是先从“相识”,认识了,再发展“相知”,互相了解,再来“相惜”,互相珍惜彼此的因缘,再到“相爱”,最后“结婚”,是不是结束?很多人说“结婚是爱情的坟墓”,这都是误导。假如好好相处,酒会愈陈愈香,所以这个要经营。什么是真情真爱?我常常举一个例子,真情真爱就好像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牵着他七十多岁老太太的手,走在公园散步。然后老太太就跟他先生说,她说:先生,明天是十五了,明天该吃素了。你看那种老夫老妻才看得出

14、来那种相爱相惜的味道,绝对不是很激烈那种情感,那个都很容易变化。所以我们告诉孩子,这是一个男女相处,人与人相处的过程。假如今天这个男生跟你认识了,他马上跟你说:我好爱你。这一定是什么?一定是骗你的,这个不符合自然,这是错误的。然后,今天遇到你就告诉你,“我这一生非你不嫁,非你不娶”,你也要赶快清醒过来。他是什么?他又不知道你是什么人,是不是?他也不知道你的整个对人、对事的态度,然后他就说他很喜欢你,这叫做什么?花言巧语;但是花言巧语的力量很大,你没有相当的定功会承受不了,所以一定要先给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而相识到相知这个过程要很冷静,比方说你觉得这个男孩子不错,你就要细细的观察,看他都跟他的同

15、事怎么相处,他都跟他的朋友怎么相处;或者你跟他是大学同学,你就要看他跟其它同学怎么相处。你这样观察很客观,就能真正了解他的做人、做事的态度。假如一开始,你还没有认识到他,你就跟他单独看电影、爬山、喝咖啡,这样会怎么样?他一定把他最好的,不只是会把他最好的,还会超水准表演给你看;然后最不好的统统埋起来,所以你认识的他就不是他平常的样子。假如他跟其它的同学、朋友他都非常有爱心,非常关怀他人,保证他假如真正要跟你相惜相爱,一定会对你有很多的付出。所以相知也要客观、要理智,不能一开始就两个人去活动,这个都很危险。诸位朋友,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一点,所以都陷入很危险的境地。有句话讲,“因为误解而结合,

16、因了解而分开”,对!因为他的了解是表面,不是真正客观的了解。所以,相知很重要,要多观察,要冷静。再来相惜,珍惜彼此的因缘、相处的机会,之后相爱,再走上地毯的那一端。在这个相知过程有一点很重要,要有共识以后再走向婚姻。很多朋友很有雄心壮志,她说:他的观念不对没关系,我去改变他。有没有雄心壮志?这种人还不少。我会跟她说,有一句词叫“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你假如是抱持这样的态度去,回来的、活过来的没有多少人。因为到了二、三十岁,很多的习惯、很多的性格已经比较固着,除非他自己愿意改变,不然别人很难去扭转他。所以我们还是要随缘,不要去强求,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婚姻才不会走得很辛苦。相爱,怎么样去爱别人?怎么样去辨别人与人的相处是真正的爱?你看现在很多人把这个“爱”字拿来威胁别人,有没有?我很爱你,所以你应该替我怎么样怎么样。当对爱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