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衔接方法之我见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21830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英语衔接方法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小学英语衔接方法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英语衔接方法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英语衔接方法之我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孩子上初中之后,英语越发的重要。而小学英语教学和中学英语教学在教学方法、教材选取和教学要求上也有极大的不同。学生升入初中以后,由于不适应这种变化,在英语学习方面都会遇到种种困难。如何确保小学教学向初中教学平稳地过渡呢?首先,要做好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的衔接。小学生独有的年龄特征表现出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好问。因此,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进入初一,孩子们仍然天真浪漫,玩心依旧。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例如竞赛,可以满足学生的

2、心理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竞赛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其次,在保持兴趣的前提下,做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衔接。小学英语教师依据小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特别注重创设教学流程,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积极创设情景,把听、说、读、写和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活跃课堂气氛,而且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但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较注重语法教学,词汇教学,重视句型等方面的操练,教法形式单调,易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这就使得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初一学生精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对教师的教学无法适应,渐渐地失去了原来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动力。所以,初中教师应尽可能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多设计一些有趣的英语对话,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积

3、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挂图,卡片、实物、电教设备、简笔画等营造出语言交际的情景,形象生动的情景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大课堂的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要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的衔接。小学的英语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老师一般从启蒙知识开始,通过听和直观感受积累,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到了初中,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听说为主,逐渐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教学内容增多,教学难度加大。最后,根据以上变化,应对学生做好

4、学习方法的衔接:一,课前预习。学会音标,音标相当于中文的汉语拼音,音标会了,孩子就有了自学的本领,音标学习在小学和初中课本中都是一个盲点,因此升入初中后一定要先教音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音标的掌握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借助工具书、生词表,有的放矢地研读对话或课文,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基本内容,达到预习的目的,在预习中,记录疑难词组、句型等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的欲望。二,课堂上认真学习。充分调动一切感官,养成眼、耳、口、手、脑并用的听课习惯,充分理解并熟练运用所学到的英语语言材料,高效地掌握每节课上所学内容。如:在Presentation这一环节,要眼观教师手势,耳听教师表达,脑子理解、

5、记忆教师所表达的内容;在Practice过程中,要张口读、脑子记、手写重难点单词;在 Consolidation这一环节,要背诵本堂课所学内容,在背诵时,脑子里要呈现出一幅图,背完之后可用简笔画把所学内容画出来。反过来还可以看着图画把所学内容复述或背诵出来。这样在听课中做到了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从而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三,做好课后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以往发展的重要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最快,遗忘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减慢,记住了的材料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几乎不再发生遗忘。因此,课后要及时反复的复习,并拒绝死记硬背的办法,以达到永久的记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保持一个好的学习状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如看半个小时的迪斯尼原声动画片。这样孩子的单词不会忘,语法不会忘,还能在欣赏动画片儿的同时练习听力。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学习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情。每天练习一点点,积累起来就多了。Practice is perfect.培养孩子优秀的学习习惯,有的时候习惯比能力更重要。总之,在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上,我觉得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其次,要遵循循序渐进,培养习惯,巩固提高,训练技能的原则,让孩子平稳过渡到初中英语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