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贸易顺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215714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贸易顺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贸易顺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贸易顺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贸易顺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贸易顺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贸易顺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贸易顺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国贸易顺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 要目前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研究贸易顺差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了8个解释变量建立了以贸易顺差为研究对象的计量模型,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协整分析及回归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国内生产总值、人民币汇率贬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禀赋、劳动生产率、外汇储备及出口退税对贸易顺差有正效应,单位劳动成本对贸易顺差有显著负效应。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本文给出了维持贸易平衡的相关建议。关键词贸易顺差 主成分分析 协整检验 回归一、国内贸易顺差理论研究现状我国在贸易顺差猛增的同时产生了种种贸易摩擦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2、。大部分的学者都集中探讨我国贸易顺差的成因及影响因素。目前学术界关于贸易顺差的的观点大致有四个方面:(1)加工贸易和外商的直接投资的大量利用。卢锋(2006)认为外贸顺差的直接原因来源于加工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结盟效应。余永定和覃东海(2006)认为中国的贸易顺差是长期吸引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顾啸凌(2008)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与贸易差额正相关。(2)中国的廉价的资源和贸易政策推动的。余芸春(2007)认为比较低得资源价格是推动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王晋斌和李楠认为中国经济资源禀赋、对外投资以及贸易政策共同推动了贸易顺差。(3)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张家胜和祁春节认为:有效需求不足、国内投资

3、过度扩张、公共物品不足、居民超额储蓄及贸易生产品生产相对过剩是引起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4)贸易结构的体制不合理。张斌(2006)认为造成贸易顺差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体制障碍下非贸易品需求和难以发挥调节资源配置的真实汇率制约了贸易品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优惠政策加剧了我国贸易顺差的扩大。二、变量及数据说明1.变量说明本文参考以上研究,选取如下变量:(1)国内生产总值(x1)(2)人民币汇率(x2)(3)投资(x3)(4)外汇储备(x4)(5)劳动禀赋(x5)本文以总人口代表劳动禀赋。(6)劳动生产率(x6)劳动生产率即人均年增加值。一般通过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年末总人口。(7)单位劳动成本(x7

4、)单位劳动成本是指创造单位的价值所支付的劳动成本,单位劳动成本是由人均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劳动工资决定的。一般通过人均工资除以人均劳动生产率得到,本文采用每生产100的价值需要支付多少工资来衡量单位劳动成本。(8)出口退税(x8)。2.数据说明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中,全国净出口额(单位为: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为:亿元)、人民币汇率(单位为:元)、人均工资(单位为: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为:亿元)、外汇储备(单位为:亿元)及劳动禀赋(单位为:万人)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和2010),出口退税(单位为:万美元)的数据,其中1980到2002年的来源于中国的税务统计年鉴,其余的数据是通过

5、spss17.0的linear trend at point方法对“缺失值”的处理得到的,即在对原有数据进行线性回归的基础上用线性预测值来代替“缺失值”取得的。对于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成本的测量采用如下算法。首先从中国统计年鉴(2001和2010)得到人均工资,再通过下列公式转换。三、我国外贸顺差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1.主成分分析由于本文所选的变量较多,而且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所以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注:本文的实证分析软件采用eviers6.0)(1)相关性检验:对八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大部分解释变量相关系数很高,由此可

6、知个解释变量存在着严重的多重共线性。(2)主成分分析因为各解释变量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因此对解释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第一和第二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分别是6.116428和1.551866,其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95.85%,因此选取第一和第二主成分代替原来八个解释变量的信息。根据主成分系数矩阵可得第一和第二主成分表达式为:其中f1代表第一主成分,f2代表第一主成分本文对特征向量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主回归分析及协整检验因为本文使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而时间序列不稳定的情况下直接做回归分析可能得到伪回归,所以本文先将净出口数据(y)进行标准化,然后同f1、f1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的结果见表2。由单

7、位根检验结果可知,贸易顺差(y)、f1 、f2在1%的显著水平下是二阶平稳的。下面利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协整分析。第一步选取主成分f1 、f2以及y进行主回归分析。回归方程见式(1)和回归结果;第二步对方程(1)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方程(1)的残差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单位根原假设,即在1%的显著水平下是平稳的。表明外贸顺差(y)、f1及f2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y=0.690*f1+0.151*f2 (1)f1和f2在5%的显著水平下的t值分别是9.051、3.671,概率值分别是0、0.0012.由此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它们是显著的。dw=2

8、.278模型没有自相关,拟合优度r2为0.955,表明模型的拟合程度比较好。为了定量分析每个指标对外贸顺差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因此进一步将主成分f1和f2代入方程(1)中可得到每个解释变量的标准化的回归系数bi。在由公式:, (i=1,2,3,k)其中分别是被解释变量及解释变量的平均数,分别指原回归模型的常数项,原回归模型系数,标准化回归模型的系数,被解释变量的标准差及解释变量的标准差。本文通过excel2003计算得到原回归模型的系数及原回归方程如下:五、政策建议从以上回归模型可知。影响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因素是人民币汇率,单位劳动成本,出口退税。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极为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单

9、位劳动成本低廉。出口的产品具有国际价格优势,同时国内一直提倡的出口退税加剧了贸易的失衡。因此本文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可进行着手,控制贸易顺差不平衡。1.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当前我国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劳动技术含量低得特点,中国采用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压力,促进了出口,但我国一直利用劳动力优势加工的都是一些初级产品,使得加工制造业的产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发展则很滞后。本文认为如果我国的贸易顺差长期都靠利用廉价的劳动资源加工低技术含量的初等品则会不利于我国出口的可持续性。我国应该能够利用劳动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大技能人才、高学历人才的培

10、养,从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与此同时我国也可借用低单位劳动成本优势发展第三产业,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最终做到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共同繁荣。2.完善汇率调节机制国际经验表明,生产和需求对汇率变化的调整不可能在瞬间完成。短期内汇率一般贸易的收支的影响是微弱的,但时间一长,人民币升值会改变国内的消费结构,贸易顺差逐步减少。我国是个大国,应该坚持有自己国家独立的货币政策,逐步实现由市场决定汇率水平,建立健全的汇率弹性机制,使我国的汇率水平能真正起到调节我国贸易的平衡作用。3.控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引导投资结构的合理化资金供给充足和投资需求强烈致使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过度增长,社会生产过剩,商品供应迅猛增

11、长。产能过剩,国内的消费水平不高,使得大量商品被迫输往国外,在进口增长相对缓慢的情况下,贸易顺差快速攀升。因此,要抑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势头,必须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速,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同时扩大国内民生方面的投资,提高我国农民的生活生平。4.我国政府一直贯彻“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导致出口的急剧增加,本文认为可以适度的出口退税,鼓励出口。政府的主要视点应该有所转变,由原来的提倡贸易顺差转向维持贸易结构平衡,即转变长久“重出口、轻进口”的思想。参考文献:1卢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象研究j.世界经济,2006(11)2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方法j.世界经济,2006(03)3顾啸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差额影响实证分析j.市场周刊,2008(06)4余芸春.从资源禀赋看我国的贸易顺差j.经济管理,2007(05)5王晋斌,李南.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的原因、现状及未来展望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11)6张家胜,祁春节.我国贸易顺差长期存在与发展趋势研究j.财经研究,2007(08)7张斌.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对趋势的解释和对策组合j.中国外汇,2006(01)作者简介:刘晓霞(1986- ),女,湖北襄阳人,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齐洪彦(1985- ),男,江西上饶人,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