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观察病灶点治疗面部神经疾1.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214992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接观察病灶点治疗面部神经疾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直接观察病灶点治疗面部神经疾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直接观察病灶点治疗面部神经疾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直接观察病灶点治疗面部神经疾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接观察病灶点治疗面部神经疾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直接观察病灶点治疗面部神经疾病孙连桂治疗面部神经疾病的方法很多,除手术、注射、针灸等损伤性治疗外,无损伤性治疗的方法也很常见,一般有药物、擦洗、贴敷、按摩等。在无损伤治疗中,采用中医内外同治的方法占多数;从神经末梢入手,直接观察病灶点进行治疗的方法是北京伊济源面神经学研究院独创的疗法,经临床8000多可视病例观察,疗效明显。面部神经疾病除占位性病变引起外,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障碍型,另一种为损伤型。如面瘫,障碍型面瘫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压迫面神经所产生的,使神经传导减弱或丧失,功能出现不同程度障碍,被健侧所牵拉,待水肿消除后功能自然恢复属不治自愈型。损伤型是由于外伤、产伤、手术伤或各种病毒

2、感染损伤了面神经,造成面神经功能减退,所支配的末梢神经供养不足,造成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萎缩部位不同,症状不同;损伤的程度不同,病症也不同。这好比自然界的花木,当它受到损伤或营养不良时,花的叶尖最先开始发蔫,紧接着发黄干枯脱落。当干枯的花木遇到雨露滋润时,新叶也最先在枝头发芽,外观的变化和整体的改善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治疗面部神经疾病就是这样,从神经末梢入手。肌肉萎缩使毛细血管与神经末梢形成触点式粘连,牵动肌肉形成痉挛;压迫三叉神经出现疼痛。仔细观察患者的患病部位,就不难发现萎缩的部位稍有凹陷,有的患者在患侧部位有明显的肌肉萎缩带或萎缩点。萎缩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外伤、感染、手术、占位性病变

3、等。但所造成的结果集中反应的特点是神经传导受阻,失去营养,使神经末梢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神经功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以中医“内病外治”的理论为依据,根据面神经及其分支的走行特点和中医穴位的分布,结合神经的生理特性及中医经络穴位学说,围绕不同病证的损伤部位即病灶点,画出有效治疗区和点;以自己研制的、从人参、鲜姜等物质中提取能激活神经细胞的成分制成营养液,采取局部揉、擦、按压、贴敷营养膏剂的特殊手法,从神经末梢入手,使神经末梢损伤部位形成长时间的营养层,促进局部新陈代谢,从而逐步修复受损的神经末梢,达到改善神经传导,恢复功能的目的。临床治疗中,患者不论是面瘫后遗症、痉挛,还是三叉神经疼痛等,

4、都会有萎缩的出现。直接观察病灶点,找出与其病相应的萎缩点进行治疗是我们独特的治疗方法。如治疗面瘫,当面瘫患者眉不能上抬时,就要首先观察患者是眉弓还是眉心不能上抬,然后根据面神经走向,一般在发际处找到颞支神经末梢或顶支神经末梢的肌肉萎缩点,画好弧线,将萎缩点对准病灶点进行治疗。痉挛患者也是一样,沿着神经支走向找到萎缩点,将弧线确定好,使萎缩点对准病灶点(牵动点)。三叉神经痛的萎缩点与其他面神经疾病不同,它是萎缩点压迫神经传导节产生疼痛,萎缩点就是病灶点,疼痛点在神经末梢。治疗时,不用画弧线,将萎缩点直接对准病灶点。病历号:3892,男,63岁,面肌痉挛10年。10年前由于疲劳,左眼睑开始跳动,未

5、在意。数月后,症状逐渐发展至面部,口角抽动,曾采用口服中西药、局部注射多种方法治疗,病情不见好转。2001年9月来我院治疗,经检查,患侧额纹浅,颞部、面颊部明显萎。医生顺患者额头部向上至发际触摸时,发现他侧颅顶有明显萎缩带,约长8cm,宽1cm,在萎缩带中末端处伴有12cm凹陷点。患者面部不自主频繁抽动,牵至口角、颈部,患侧眼睛明显变小。根据其病症,我们在治疗中,从修复头部最高萎缩点入手,对准病灶点,设计出治疗方案。经过3个月的治疗,萎缩带逐渐变浅,凹陷点逐渐缩小,面部抽动频率减少。根据其改善情况,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经过239次治疗,额纹正常,眼睛明显恢复,面肌痉挛临床治愈。病历号:6582,

6、女,28岁,患面神经麻痹1个月。患者由于疲劳受凉出现一侧头和耳后疼痛,次日晨起,漱口时口角漏水,眼睛闭合不全,口角下垂。经医院诊断为面神经麻痹,采用多种方法治疗无效,经介绍于2004年3月来我院求治。治疗前检查,右侧额纹完全消失,眉下垂,眼裂增宽0.2cm,耸鼻无力,右侧鼻背纹消失,鼓腮时,患侧口角漏气。根据症状及损伤的部位,设计出治疗图。经过10天的治疗,额纹开始出现,眼裂增宽有所改善。3个月后,功能完全恢复,由于曾接受过损伤性的治疗,随着功能的恢复,面部损伤的部位逐渐暴露出萎缩:患侧眼睛变小,眨眼时口眼连动,顺额头向发际深处及枕部处触摸,可触及长10cm,宽3-4cm的萎缩带,通过定位治疗

7、,两个月后治愈。病历号:7739,男,59岁,患三叉神经痛2年多。患者2002年初原因不明突发性左侧面部出现电击样疼痛,在某医院神内就诊,确诊为三叉神经痛。口服卡马西平,疼痛不能缓解;后在另一家医院进行伽马刀治疗,术后患侧面部出现麻木,并仍有轻度疼痛。经过一段时间,疼痛复发,每日口服卡马西平及止痛片,疼痛仍不能缓解。2004年9月来我院治疗,经检查双侧面部对称性差,左侧小于右侧,颞部处凹陷明显,第3支范围板击点阳性,颏部麻木,并有色素沉着,左侧浅感觉减弱。根据其损伤部位,找出萎缩点,针对萎缩点划出弧线,定位治疗。几天后,夜间疼痛缓解;一周后,开始逐渐减药量。经复查及图片对比,颞部萎缩有所恢复,

8、半个月后疼痛基本消失。治疗一个月后,疼痛完全消失,沉着的色素变浅;但由于损伤处刚刚离开压迫位置,所以,按我们的治疗标准,病灶点萎缩必须完全恢复,才可算痊愈。临床证明,这种疗法患者没有痛苦。另外,我们在治疗中也注意患者的心理调节,一切以人为本,比如,我们一直采取既满足患者需求,又满足治疗需要的人性化的治疗时间。患者可以在下班后来医院或门诊进行治疗,治疗后贴敷的营养膏剂可以保持整个晚上和夜间的治疗效果,次日早晨再用清水洗去。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我们还迎来了许多国内外的旅游者,他们白天旅游,晚上治病,有的干脆住在医院里,身心的愉快加速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看到面部神经疾病患者的微笑,就是我们的目的。我院的这一疗法已获得了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目前,我们临床接治面部神经疾病患者超过8000人,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比较高。(本文原载于中华中西医临床研究2004年第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