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教案1《再别康桥》.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208379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赛教案1《再别康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参赛教案1《再别康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参赛教案1《再别康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参赛教案1《再别康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参赛教案1《再别康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赛教案1《再别康桥》.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尔滨市推进新素质教育教学大赛教学设计学校哈一二二中姓名唐丽秋学科语文课题再别康桥教龄 年职称中教一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并能当堂背诵全诗。过程与方法学习从诗歌的形式和意象方面入手赏析诗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康桥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惜别情。教学重点探讨鉴赏诗歌的一般规律及方法,从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再现诗中优美的图景,进而达到对诗歌情感的正确领悟。教法学法诵读法、点拔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一、 导语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而志摩的一首“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

2、学者的心。徐志摩,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徐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二、 介绍志摩及写作情况教师:想要知其文要先知其人;想要知其人要先知其事,知人论世是我们常用的学习方法,哪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作家徐志摩的情况?介绍作家:(1)文学史地位 (2)身世 (3)成就作品。明确:徐志摩(1896-1931年)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21年开始写诗,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徐志摩的诗、散教师激情导入。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教师激情导入,渲染离别的气氛,为课堂奠定感情基调,引导学生对诗内容的把握。了解作

3、者情况,做到知人论世,知世析文,析文解意教学内容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教过程学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作者的诗歌创作主张侧重三美原则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三、 诗歌学习教师: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的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1、 播放黄磊

4、朗读的再别康桥,教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要有饱满的深情。2、通过诵读谈谈你最喜欢哪一节(或 几节),为什么?(最好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方面谈)并用四字拟个小标题(用四字短语概括其内容)? 参考答案:挥手作别、河岸金柳、青荇柔波,虹潭藻梦、星空寻梦、沉默康桥、挥别康桥。3、教师归纳总结诗的特点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在形式上具有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选用有色彩的词语,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语,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初读课文学生吟诵学生自由发言,学生结合诗文,通过讨论,得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适当点拔。学生回答

5、,教师板书通过范读造境,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通读诗文,初步了解诗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学习时突出诗人诗歌创作的三美原则教学内容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摆;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 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

6、现。首先,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其次,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另外,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 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4、试扩写自己喜欢的诗节,适当运用联想、想象,注意结合诗节中的意象写出诗节所表现的意境。教师点评:所谓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诗贵意境,参透诗文的意境,那诗人在诗中寄予的情感也就水落石出了。5、讨论诗中体现的诗人情感。参考答案:旧地重游勾起了往日的情思,匆匆告别,诗人对康桥

7、无限的深情和依恋,无限的柔情,飘远的神思,都被诗人书写在这“轻轻”“悄悄”的情景中。诗人不愿意干扰母校的宁静,不愿意学生品味重点词语,思考回答问题学生思考、简要归纳、教师总结并板书。学生以饱满的激情吟诵诗歌学生思考练笔,教师指导点评。学生结合自己的领悟美读诗歌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板书。有意识训练学生揣摩语言抑扬顿挫的诵读有利于把握诗词情感。熟悉下阕内容。学生通过思考,对诗节进行再创造,训练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达到领悟诗的意境的目的。完成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总教学内容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干扰这自然美的和谐,就像儿女爱慈母体贴入微,永远都保持着一片纯真、一片爱恋。细腻轻柔之中蕴蓄

8、着诗人那浓得化不开的淡淡离愁,不舍之情。6、教师总结归纳本节课我们从诗歌的形式、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现代诗歌,这就是从形式和内容两大方面读诗。形式方面,注意诗歌的语言、节奏、表达技巧等。内容方面注重从诗歌选用的意象解读出诗歌的意境。四、作业布置利用本课学习的知识,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鉴赏诗歌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五、结束语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飘逸中见静穆;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余音袅袅;这首诗像一组瑰丽的楼宇,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划一。诗给诗给人以深遂,诗给人以激情,诗同样也给人以回忆,让我们将这美丽的篇章注入记忆的世界吧!学生情读诗歌学生背诵诗歌教师总结本课内容结突破教学难点,完成德育目标。边读可边揣摩词的情感。读出诗的情感也是帮助理解词的重要一环。反复诵读也利于帮助学生尽快背诵。深化学生认识,明确知识内容板书: 挥手作别 河岸金柳 音乐美 再 青荇柔波 别 虹潭藻梦 绘画美 淡淡离愁、不舍之情 诗人、散文家 康 徐 星空寻梦 云中鹤、南湖 桥 志 沉默康桥 建筑美 摩 康桥挥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