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整理.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207403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整理.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2.区域的基本属性1)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A范围有大有小 B界线往往具有过渡性特征,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地带“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A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 B区域具有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纵向的、横向的)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5)区域的整体性 6)区域的结构性3.区域分析的概念:区域分析主要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

2、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4.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的关系:1)区域规划还不是一门完整意义的科学,但具有空间科学的特征,是空间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区域规划是20世纪后半叶政府的重要议程;3)区域分析是区域规划的科学基础和决策依据,也是区域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5.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a区域发展条件包括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两个方面,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b对这些条件的分析主要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基础,摸清家底,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

3、依据。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问题诊断:a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评价;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一个全面的考察、评估,为下一步区域发展分析打好基础;b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价和问题诊断;c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评价和问题诊断。3)区域发展方向符合策略分析:a区域发展分析是在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b区域发展的分析应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并以三者综合效益作为区域发展分析中判断是非的标准。第二章1.自然资源对区

4、域发展的影响: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首先,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自然资源是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必要的自然资源,决不可能出现某种生产活动;再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也在不断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某种自然资源数量越多,利用该资源发展生产的规模就有可能越大。粮食基地、煤炭基地、石油产业基地。);其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同一种资源其开发条件不同,开发利用方式不同,成本

5、投入及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市场售价不同,经济效益不同。山西的煤炭、中东的石油);再次,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资源结构影响产业结构:不同种类自然资源的组合,就有可能导致以这些自然资源为利用对象的不同产业部门发展)。2. 自然资源的特征:1)有限性: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是指自然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存在矛盾,即用经济学的观点看自然资源存在稀缺性;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2)区域性:任何一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每一种自然资源都有其特殊的地域分布规律;不同区域同一种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不同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在品种组合上的差异。

6、3)整体性:每一个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即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其中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可能引起系统中其它资源或环境要素的连锁反应。过渡开垦与生态破坏 4)多用途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重功能和用途,例如水资源;森林等多用途的资源有选择性开发与利用5)社会性:当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或多或少都有人类劳动的印记,人类改变植物和动物的位置及其生存的面貌和气候,甚至改变植物和动物本身。原始森林?次生林?3.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1)自然资源质的评价;2)自然资源量的评价;3)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4)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或方法,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

7、术经济前提的评价;5)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4.自然环境和区域发展的关系1)自然环境影响区域文化、经济的发展:流域与文化;经济差异2)区域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产生生态环境问题(过渡开垦与水土流失);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经济支持)5.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评价与生态补偿(一)生态破坏经济损失估值技术:用货币的形式表现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费用分析法、旅行费用法、资产价值法、人力资本法、条件价值法2. 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评估方法(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介质、受影响的种类以及数据信息获得的难易程度、可靠性等来选取适当的核算方法进行生态环境价

8、值或损失估算):1)直接市场法:对于具有实际市场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以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作为其经济价值,以此来评估生态破坏经济损失2)替代市场法:用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没有市场价格的生态环境产品和服务的价值3)实验评价法:针对没有市场交易和实际市场价格的生态产品和服务;通过对消费者直接调查,了解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或者他们对产品或服务数量选择的愿望4)成果参照法:从某一地区曾开展的研究中取得信息,并转换得到本地区研究所需的数据。(二)生态环境补偿*生态环境补偿是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是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受益者支付代价,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者提供补偿的一类社会经济

9、活动。实施生态环境补偿,需要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促进补偿活动、调动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性的各种规则、激励和协调的制度安排。*补偿主体: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获益的单位和个人。A政府补偿:由政府作为补偿的主要承担者对补偿对象进行补偿,即各级政府通过非市场途径对生态环境资源的经营者进行补偿,如直接给予政府补贴、进行财政援助、提供贷款优惠和利率优惠、减免收费等B市场补偿:市场交易主体在政府制定的各类生态环境标准、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利用经济或非经济手段,通过市场行为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由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主体进行补偿;由破坏主体进行补偿;由受益主体进行补偿C社会补偿

10、:由国内外的组织机构或者社会民间团体、个人作为补偿主体来实施的补偿*补偿标准:生态补偿的关键与难点* 补偿方式补偿主体采用何种途径来实施补偿,是补偿活动的具体形式以及补偿制度的载体和运行环境经济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基金:项目、捐款;押金和执行保证金制非经济补偿实物补偿:物质、劳力和土地等;技术(智力)补偿;政策补偿6.区域发展的外部性与区域间环境问题1)外部性的概念:a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的影响b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2)外部性的类型A正外部性,外部经济性:某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引起他人效用增加或成本减少;教育、公安、消防等

11、公共用品B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性:某项经济活动会对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引起他人效用降低或成本增加;废物排放3)外部性与生态环境问题A生态环境问题是外部不经济性B生态环境是公共物品:使用上的非排他性;交易上非市场性;生产上的外部性C旅游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旅游资源的公共物品性质:旅游产业由无烟到环境保护;旅游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D外部性的解决对策(1)外部效果的内部化:使生产者或消费者所产生的外部费用进入到他们生产或消费决策,由他们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2)对策:政府的直接管辖;经济激励;自愿协商;社会准则与良心效应(公众教育)第三章1.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

12、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地方特色的区域经济)2)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平3)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4)的经济将由文化和产业两部分组成,文化必将成为经济进步的新形象”2.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分析(一)区域人口结构分析: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民族构成(二)人口增长分析:自然增长(类的繁衍);机械增长(人口的迁移)第四章1. 技术进步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技术进步的概念与类型技术进步的概念: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13、 *技术本身的变革、发展 *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2) 技术进步的类型A狭义的技术进步:工程技术,硬技术(改造旧设备,应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应用新工艺;采用新能源和新材料;改进老产品,提高性能和质量;降低生产消耗;提高劳动者技能)B广义的技术进步:软、硬技术工程、管理、决策(生产要素质量变化;劳工者经验、知识积累和技能提高;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合理利用;提高规模经济;政策的影响;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资金利用效率)3)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A技术进步与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技术进步有利于减少发展对非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B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结

14、构多样化)C技术进步与区域劳动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2. 技术扩散的概念及形式1)技术扩散的概念:技术进步过程分为发明、创新和扩散,扩散发生在发明和创新之后,指的是技术创新通过市场传播的过程。从地理角度看,技术扩散是技术在空间上的流动和转移,由新技术的供方、受方、传递渠道构成。2)技术扩散的形式A空间梯度式:以发源地为核心呈放射状向周围地区渐次转移的技术扩散过程,珠三角、长三角地区B跳跃式:技术从一地呈跳跃式传播到另一距离较远的地点C空间对流式:技术从甲地转移到乙地经改造发展后又传回到甲地的技术扩散过程3. 技术引进的障碍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需要考虑的以下障

15、碍因素需求障碍、资本障碍、自然资源障碍、劳动就业障碍、技术人力资源障碍、规模障碍、基础设施障碍、文化障碍、时序障碍第五章(不多)1.区域经济评价的指标*度量区域发展水平,关键是要选取合理的指标和指标体系。*一般将统计指标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或区域经济增长指标、区域经济发展指标、区域社会发展指标等。二、 综合指标1)UNRISD(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指标体系, 15个指标,其中9个社会指标,6个经济指标,与GNP基本一致,比其更确切;针对发达国家模式设计,强调产出,很难评价国家全面物质福利水平2)PQLI指标体系:包括人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等反映物质生活质量的指标构成;由一些容易获得并能够反映大多数人的不同基本需要的一系列指标构成,较为简便3)人类发展指数(HDI):包括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生活标准三方面计算结果为为01之间的数值,0.5以下为低水平,0.50.799为中等水平,0.8以上为高水平的人类发展;2005年我国人类发展指数为0.75,居世界第85位4)刘再兴的9指标体系5)厉以宁的26项指标体系第六章1. 区域优势的概念: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