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模具设计要求1.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205336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压模具设计要求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低压模具设计要求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低压模具设计要求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低压模具设计要求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低压模具设计要求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压模具设计要求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压模具设计要求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壓模具設計要求1. 成品圖設計:在成品的設計時要考慮其鑄件在模具中冷凝梯度,其冷凝梯度如圖(一A)所示:這就要求在設計成品時,要保証安下肋的厚度要比肋轉角厚如圖(一B),偷料的設計要保證安下的寬度比肋轉角寬如圖(一C)。切冒口的形式為鑽孔的方式,目前國興二廠切冒口是用最鑽頭直徑為50mm。圖(一C)0)圖(一B)圖(一A)2. 核對成品圖:2.1. 核對重點坐標:offset2.2. 偷料,角度,R角對模具的影響2.3. 造型對模具有無特殊要求2.4. 單管入水還是三管入水3. 模具設計低壓模具設計與重力模具設計的區別,冷凝的方向不一樣,這就決定了低壓模具的余量放置與重力模具不一樣。同時由於

2、鋁水在模具中具有一定的壓力。要求模具在受熱的情況下也要保証模具的封閉狀況.3.1. 分析輪圈的造型,確定中心入水口的高度,通過改變中心升料管下接頭(M03001007)的高度來改變入水口的高度。同時要考慮底模的厚度以保証冷卻所需的孔與模具的厚度,而中心升料管下接頭的高度盡量規格化(由於須外購),在配合方面中心升料管下接頭與底模板有0.5mm的高度差。3.2. 由輪圈從F點沿垂直方向偏置18mm,為邊模與底模的交界線(注意:邊模的放置即邊模是與底模一起還是與上模一起。目前設計的為邊模與上模一起懸空,在上模板上滑動)邊模與底模板的垂直距離為3mm。考慮其胎寬的大小確定邊模的高度和上模與底模板之間的

3、高度(取整數)。上模板與底模板之間距離通過導柱來調整。即通過調整M03001074的高度調整上模板與底模板的高度3.3. 余量的放置在RIM,余量的放置要遵行上小下大的原則,由上而下每隔10mm,可增加0.2-0.23mm,上模余量為1.4mm,在上模與底模的靠破需有1.2-1.5mm的間隙,其余量的放置如圖(二)所示附圖(二)3.4. 邊模的繪制3.4.1. 下耳部坡度10或12的兼顧安全性,加工支持,熱處理抗變形 與鑄造脫模3.4.2. RIM部系數放置參考3.33.4.3. 邊模的厚度:下5線外的厚度一般為30-35mm,上5線的厚度一般為 32-38mm3.4.4. 要注意邊模與上模的

4、配合以及其滑動3.4.5. 邊模拉板(M0300104)的尺寸要根據胎寬的變化而變化,螺絲孔要與邊模配合3.4.6. 要考慮機台邊模油壓缸行程,來決定邊模距中心的距離和M03001089的長度3.4.7. 在一工程凸圓處鑽測溫孔3.4.8. 邊模與上模的配合處要做到透氣樣柱,其設計為每隔5做一個寬2-3mm上模0.2-0.3的透氣柱。3.4.9. 邊模與上模的經向配合間隙為0,邊模與底模的經向配合間隙單管時單邊為0.1mm,三管時,入水口處的配合為2mm非入水口處為0.1mm3.4.10. 在理論上邊模與邊模之間的配合要有間隙,其間隙的大小會根據尺寸的不同和材料的不同而所需的間隙不同,一般而言

5、18寸時,邊模材料為鋼時0.4-0.5生鐵為0.25-0.3;15寸時,邊模材料為鋼時0.3-0.35,生鐵為0.2目前的設計沒有考慮3.4.11. 在邊模的兩測,在測溫孔的方位處要鑽兩個25mm的孔3.5. 底模的設計3.5.1. 底模的厚度一般的偷料後為20mm,根據材質的不一樣厚度也不一樣,冷卻的方式不一樣也會不一樣。水冷時,底模的厚度要有35mm3.5.2. 靠破處要做小的立體靠破,其大小參照3.3來決定3.5.3. 下耳部若不加工,一般要做外護耳,護耳與下耳部R角相切出刀.3.5.4. 當A面高出耳部時,護耳一定要高出A面1mm以上3.5.5. 底模挖深:考慮三點夾持,護耳最低度處到

6、護耳轉角一般為6mm以上,按深底部不宜太窄,建議8mm寬3.5.6. 底模與底模板或轉接板配合間隙單邊為1.5mm,底模與底模板的配合通過A型普通平鍵定位,注意其配合時要有間隙,間隙大小為0.7-1.0mm3.5.7. 中心夾持最好做在底模拔模角10,高度為夾具頭不碰到鑄件底部及R角為準3.5.8. 底模緊固螺釘孔所在圓徑要與底模板一致,攻M20的螺紋,鑽的孔數要看輪圈為幾根肋,所挖偷料幾個(偷料對肋挖)一般的幾根肋鑽幾個孔3.5.9. 底模上需攻M16的螺紋,用些來緊固中心冷卻,所鑽的孔數與底模緊固螺釘孔相同3.5.10. 低壓模的冷卻孔分布:一般做兩圈的冷卻,靠近P.C.D.和對肋轉角做,

7、靠近P.C.D.的冷卻孔,一般根據肋的主位分布,距中心的距離要與中心冷卻塊對應,對肋轉角處要與底模相對應,要注意底模板的入水方位。3.5.11. 低模與中心冷卻的配合間隙為單邊經向間隙1.0mm,與中心入水口接頭的配合間隙(與M03001004的間隙為單邊0.2mm。3.5.12. 底模靠近肋的中部鑽測溫孔,靠在中心入水口處旁要鑽測溫孔(要與中心冷卻相配合)3.6 上模的設計3.6.1.上模的厚度,一般為25mm3.6.2.上模余量的放置參照3.33.6.3.上模緊固螺釘所在的圓徑要與上模板一致:攻M20x90的螺紋鑽四孔,還需鑽16X50的定位銷孔,方位與上模板一致。3.6.4.上模上要鑽1

8、0X12個頂出銷孔其圓徑,要與上模板和頂出銷板一樣。方位一致,頂出銷孔距耳部模面的距離,徑向min 2mm垂直為0.3-0.5mm3.6.5.上模與上模板的徑向間隙為零,垂直方向間隙為0.15mm,配合尺寸420mm3.6.6.上模頂針孔和螺絲孔的方位所需考慮的因素,底模在底模板上的方位,這就決定了上模的放置和上模板的方位和頂出銷板的方位,還需考慮其上模與上模板上滑槽的方位。注意:上模板與底模板,上模板與頂出銷板配合時其方位是單一的。3.6.7.上模肋中間部位需鑽測溫孔3.6.8.在肋中與底模靠破處需鑽2-3個透氣柱3.6.9.上模中心鑽螺絲孔與中心仁對應,用於鎖中心仁3.6.10.上模與中心

9、仁配合不可有倒勾,間隙單邊為0.15mm3.6.11.若單OFFSET,安裝面一般做17 0.3mm以上,上模安下做R角,利於鑄造,若多個OFFSET,上模應沿著最外測鑄造線做3.6.12.一般的把上模做成一體會更好4. 配件的設計4.1. 中心仁的設計4.1.1. 中心仁上需鑽冷卻孔(在P.C.D.外)4.1.2. 在其方位要根據頂出銷孔與入子來決定需3-5個的頂出銷孔,要設計一個零件保護中心仁中的頂出銷孔(M03001028),其頂出銷孔的方位要考慮上模的方位,頂出銷板,中心仁上入子或偷料塊的方位4.1.3. 需鑽13mm的孔用與上模配合4.1.4. 中心仁與上模垂直方向的配合間隙為0.3

10、mm4.1.5. 中心仁與鐵心的配合為H7/96的配合,其配合的長度為 15mm-20mm4.1.6. 在中心仁P.C.D.處還需做測溫孔4.2. 鐵心的設計4.2.1. 鐵心的設計要有利於合流,其基本原則是以內凹為好,保証鋁水流入鐵心與底模間時面積均等4.2.2. 鐵心中間需鑽20的冷卻孔,冷卻孔距鐵心的模面最小要有 10mm4.2.3. 鐵心的設計,應超出底模配合面1.0mm-1.5mm4.3. 鐵心蓋板與上模冷卻的設計4.3.1. 上模冷卻由蓋板上鎖一塊鐵板來支撐其方位要與中心仁對應4.3.2. 頂出銷孔,冷卻孔要與中心仁對應4.4. 頂出銷的設計4.4.1. 頂出銷的長度設計,應保証頂

11、出銷距模面的垂直距離為0.3-0.5mm4.4.2. 頂出銷底端沿垂直方向向上偏移7mm,要做一段長度為25mm-30mm的六邊形,六邊形距圓的垂直距離為0.035-0.05mm4.5冷卻管的度要根據不同型號和OFFSET進行改變,即(M0300137-36,M03001025的長度)4.6.底模中心冷卻的設計4.6.1.所鑽孔的方位要與底模一一對應4.6.2.在設計中應保証中心冷卻最底端距底模板的距離為41mm4.7.M03001008的設計4.7.1.要鑽25X17+17的階梯孔,其孔的方位要與中心冷卻相對應4.7.2.其與底模配合的垂直間隙為0.5mm4.7.3.其與伸料管接頭M0300

12、1007的經向間隙為零4.7.4.與中心冷卻的徑向間隙單邊為0.5mm4.8.頂出銷板主要是中心頂出銷孔的方位問題,由中心仁方位來確定頂出銷板中間頂出銷孔的方位4.9上模板的設計4.9.1.主要是要鑽耳部頂出銷孔的位置4.9.2.目前決定14”16”18”共用,15”17”共用4.9.3.14”取部頂出銷的圓徑為360mm,15”為386mm,16”為410mm,17”為442mm,18”為467mm4.10.底模板的設計4.10.1主要考慮底模為幾根肋,從而確定底模需鑽幾個螺絲孔來緊固底模4.10.2.分清單管與三管入水4.10.3.要考慮其冷卻管接入的方式4.11.裝方位的考慮4.11.1.設計以操作邊為基準:操作邊指底模板在機台的位置,並在圖面上標明操作邊位置4.11.2.設計是方位由底模板來確定底模,上模板方位由底模,上模板來定頂出銷板,上模方位以上零件編號參考底模5375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