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选】广东省中考化学第1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11金属和金属材料课时作业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20523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严选】广东省中考化学第1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11金属和金属材料课时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严选】广东省中考化学第1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11金属和金属材料课时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严选】广东省中考化学第1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11金属和金属材料课时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严选】广东省中考化学第1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11金属和金属材料课时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严选】广东省中考化学第1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11金属和金属材料课时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严选】广东省中考化学第1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11金属和金属材料课时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严选】广东省中考化学第1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11金属和金属材料课时作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严选中考化学复习资料课时11金属和金属材料基础巩固1(2016娄底)“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金B银 C铜D铁2(2015河南改编)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制作材料属于合金的是()A金刚石钻头B钢化玻璃杯 C不锈钢锅D瓷器3(2016扬州)为了减缓铁制品的锈蚀,下列做法不当的是()A在车船的表面喷涂油漆B将使用后的菜刀用布擦干C洗净铁制品表面的油膜D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锌4(2016绥化改编)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A铝合金的硬度比铝的硬度小B不锈钢用于制作医疗器械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D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5(2

2、016常德)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一定不会发生的是()AMgSn(NO3)2= Mg(NO3)2SnBSnH2SO4= SnSO4H2CSnHg(NO3)2= Sn(NO3)2HgDSnZnSO4= SnSO4Zn6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至过量,下列图像合理的是()能力提升7(2015日照)用实验探究Al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若提供的试剂只有:CuCl2溶液、AlCl3溶液、Al、Cu和稀盐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BCuCl2溶液是不可或缺的试剂C选用两种合适的试剂即可实现实验目的DAlCl3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

3、究金属活动性强弱8(2016枣庄)X、Y、Z为三种金属,已知XH2SO4= XSO4H2,Y2ZNO3= Y(NO3)22Z,Y与稀硫酸不反应,则下列符合要求的X、Y、Z分别是()AFeCuAgBCuHgAg CMgZnFeDFeAgCu9(2015衡阳)实验室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b._。(2)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为:玻璃管中的粉末_,试管里的澄清石灰水_。(3)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加热氧化铁之前,先通一会儿CO的作用是_。(5)该实验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_。10(2016广安)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

4、单质,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H为蓝色的硫酸盐溶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_,H中溶质的化学式_。(2)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3)反应中为置换反应的是_(填序号)。(4)写出稀盐酸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1(2016孝感)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渐加入10 g锌粒,产生气体质量与锌粒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为109.8 g。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1)稀硫酸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g,消耗锌粒质量为_g。(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强化培优12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

5、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对于该图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B反应结束后稀硫酸可能有剩余C反应结束后至少有一种金属有剩余D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13(2015天津)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填字母)。A铂金饰品B铁锅C铝导线(2)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填序号)。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 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

6、溶液中(3)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14化学小组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 BC(1)实验前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_。(2)通过对比_(填序号,下同)两支试管的现象说明铁生锈必须有氧气参加,通过对比_两支试管中现象说明铁生锈必须有水参加。从而得出结论:铁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3)某同学想探究一下铁钉在生锈过程中,蒸馏水中溶有NaCl,对生锈的影响,你帮他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方案:_。参考答

7、案1D2.C3.C4.B5D【解析】A项,因为镁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锡(Sn)位于镁的后面,故A能发生反应;B项,因为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如果锡位于氢的前面,就能与酸反应,故B能发生反应;C项,因为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汞位于铜的后面,所以锡位于汞的前面,故C能发生反应;D项,由于锌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锡不能置换硫酸锌中的锌,故D不能发生反应。6C【解析】A项,随着反应的进行,稀硫酸变成硫酸锌溶液,溶液的pH由小于7的某个数增大至7,故错误;B项,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但起点时稀硫酸的质量不为零,故错误;C项,随着反应的进行,生

8、成氢气的质量会逐渐增大,待稀硫酸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增加,故正确;D项,硫酸锌的质量不会一直增加,故错误。7C【解析】对于Al和Cu的金属活动性的探究,题目提供CuCl2溶液、AlCl3溶液、Al、Cu和稀盐酸。我们可以设计出的方案有:Al、Cu、稀盐酸,Al可以与稀盐酸反应,Cu和盐酸不反应,故AlCu;Al、CuCl2溶液,Al可以置换CuCl2溶液中的Cu,得出AlCu;Cu、AlCl3溶液,CuAlCl3不反应,得出AlCu。综上可知C项正确。8A【解析】由反应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中X排在氢之前,由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中Y排在氢之后,由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YZ,故金属活动性顺序为XHYZ

9、,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9(1)铁架台导管(2)由红色逐渐变黑变浑浊(3)Fe2O33CO 2Fe3CO2(4)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5)燃烧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10(1)Fe2O3CuSO4(2)FeCuSO4= CuFeSO4(3)、(4)Fe2O36HCl= 2FeCl33H2O11(1)0.26.5(2)解:设生成0.2 g氢气消耗H2SO4的质量为x,消耗锌的质量为y。ZnH2SO4= ZnSO4H265 98 2y x 0.2 g,y6.5 g;,x9.8 g稀硫酸的质量为109.8 g10 g0.2 g100 g由图可知锌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故稀硫酸中溶

10、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8%。答: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12C【解析】A项,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条件相同时,锌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更快,故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错误;B项,由图可知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则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也相等,若稀硫酸有剩余,则两种金属都完全反应,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不相等,与图不符合,故B错误;C项,稀硫酸完全反应,则可能两种金属都剩余,也可能锌恰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故正确;D项,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锌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因此反应结束后与锌反应的溶液质量增大的更多,错误。13(1)C(2)(3)MgCl2Fe、Cu【解

11、析】(2)方案,铝与硫酸铜反应,可验证铝的活动性比铜强,银与硫酸铜不反应,可知银的活动性比铜弱,可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方案可行。方案,银与硫酸铝、硫酸铜都不反应,可验证铝、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但不能验证铝、铜的活动性,故方案不可行。方案,铜、银与硫酸铝都不反应,可验证铝的活动性比铜、银强,但不能验证铜、银的活动性,故方案不可行。方案,铜与硫酸铝不反应,可知铜的活动性比铝弱;铜与硝酸银反应,可验证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可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方案可行。(3)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由于镁的活泼性大于铜、铁,能与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MgCl2,不能确定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存在;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Fe,还有置换出的Cu,Mg不能确定是否存在。14(1)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2)ABAC(3)取两支相同的试管,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铁钉,再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和食盐水,使将铁钉一半浸入液体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只铁钉的生锈情况,比较得出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