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理健康方面的节日,你知道吗?.doc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2KB
约7页
文档ID:543202334
心理健康方面的节日,你知道吗?.doc_第1页
1/7

心理健康方面的节日,你知道吗?心理健康方面的节日,你知道吗?每年5月25日,是"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每年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 点击进入世界睡眠日专题:  200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社、心理健康者协会倡议,十多所高校响应,并经北京市团委、学联批准,确定每年的5月25日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与我爱我谐音,表明了心理健康节珍爱自我的主题,也充分体现了该活动的宗旨和目的 把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日子定在5月25日,是用心挑选的首先,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长久以来,5月本身就被人们赋予了和年轻人一样的火力和激情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首选的活动当然是5月其次,鉴于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由此导致缺乏的自己心理问题的认识,所以"心理健康日"活动就是要提倡大学生爱自己,珍爱自己的生命,把握自己的机会,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成才之路,并由珍爱自己发展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到目前为止,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 2000年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围绕主题,提出了自己的口号:"我爱我,给心理一片晴空!" 2001年第二届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改善人际沟通能力,口号是:"我爱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空间。

" 2002年的第三届活动主题围绕"自我"方面展开,口号是:"我爱我,了解我自己" 2003年的第四届活动针对"非典",以危机干预为主题,口号是:"我爱我,危机、理性、成长" 2004年的活动主题为大学生的社会化、和人际关系问题,口号是:"我爱我,走出心灵孤岛"这意念的2.25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团中央和教育部将这一天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 2005年第六届525心理健康节围绕大学生生涯规划的问题,主题是:"我爱我,放飞理想、规划人生" 2006年的主题是:"我爱我,快乐自在我心,健康、自信的心理" "世界睡眠日"的由来 为了提高人们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了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世界睡眠日",并将其放在每年春季的第一天--3月21日此项活动的重点是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世界睡眠日"定在每年的3月21日,因为春季的第一天,季节的变换的周期性和睡眠的昼夜交替规律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25916名在基层医疗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发现有27%的人有睡眠问题。

失眠症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很大,但相当多的病人没有得到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世界睡眠日"是一个人为设定的日子,这个日子的设定,并不是让全世界的人在这一天放下工作,全体安然入眠,而是让全世界关注所有该睡觉时睡不好觉的人科学家们告诉我们这批人为数不少,约有20%-30%的成年人患失眠症"世界预防自杀日"  起源于2003年,为了让公众对自杀引起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呼吁各国政府、预防自杀协会和机构、当地社区、医务工作者以及志愿者们,加入到当天的各项地方性行动中,共同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重要性以及降低自杀率的意识2004年"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为"援救生命,重建希望"2005年"世界预防自杀日"主题--预防自杀是每一个人的事情2006年"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为主题为"理解激发新希望"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速的生活节奏,每个人都有可能承受不了而出现自杀行为自杀行为,不仅是自杀未遂终身难忘的痛苦经历而且使自杀死亡者的亲友受严重的、持久的心里伤害 据了解,在中国,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自杀更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我国每年有287000余人死于自杀,1500000余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而严重的心里创伤。

其中有135000余小于17岁的孩子经历过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同时又有2000000余人自杀未遂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对自杀者的调查表明,女性自杀者是男性自杀者的3倍自杀未遂病人中,96%为服毒自杀37%的自杀未遂者自杀前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5分,60%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此外,大约60%自杀前两天有一个急性诱发事件·····自杀有哪些原因?  自杀行为的产生有很多根本性的原因,这些原因复杂并且相互关联如生活困顿、失业、失去所爱的人、与家人或朋友争吵、人际关系破裂、遇到法律或工作上的问题 自杀家族史是一个被认为与社会和遗传均相关的危险因素其他的一些诱因还包括:酒精和药物滥用、幼年曾受到过身体或性的虐待、社交孤立以及精神障碍,例如抑郁、酒精和物质滥用等 躯体疾病,特别是那些让人疼痛和致残的疾病,更会增加自杀的危险性此外,自杀工具容易获得既是自杀的一个危险因素,也是自杀行为是否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 当然这也有许多保护因素可以组织人们消除自杀的想法或行为这些因素包括:有很强的自尊心,有联系紧密的社交圈子,尤其与家人以及朋友,有很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很好处理自己的困难,有一个稳定幸福的家庭以及持有宗教信仰。

自杀者的心理状态  自杀者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孤独的,认为谁也理解不了自己,也帮不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惟有自己最不幸、最痛苦,其主要的心理状态有如下特征: (l)矛盾心态死亡对自杀者是既可怕又有吸引力的事自杀者认为现实生活中许多有形无形的困难可以在死亡中得以解决和满足;但死亡毕竟是可怕的,自杀者在想解脱的同时,又想向他人求助     (2)偏差认知自杀者的知觉常因情绪影响而变得歪曲表现为"绝对化"或"概括化"或两者交替绝对化是指对任何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如此的信念比如"我做任何事都注定失败"、"周围的人肯定不喜欢我""概括化"指以偏概念,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常常使人过分偏注某项困难而忽略除死之外的其他解决方法比如"我考试作弊,我爸爸一定不会饶恕我,永远不再爱我""我有缺陷,别人都瞧不起我",从而自暴自弃,自责自怨,自伤自毁     (3)冲动行为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因情绪激动而导致冲动行为,一想到死马上就采取行动他们对自己面临的危机状态缺乏冷静的分析和理智的思考,往往认定没办法了,只有死路一条,思考变得极其狭隘    (4)关系失调。

自杀者大多性格内向、孤僻、自我中心,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当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爱护,缺乏朋友师长的支持与鼓励时,常常感到无助,最后变得越来越孤独,进入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失去自我价值感 (5)死亡概念模糊企图自杀的青少年对死亡的概念比较模糊,部分甚至认为死是可逆的,暂时的因此对自杀的后果没有充分估计怎么知道谁要自杀呢?   对于绝大多数经受心里的巨大痛苦而想自杀的人来说,自杀前常常会出现以下的一些迹象: 言语上的征兆:·直接向人说: "我想死" "我不想活了"·间接向人说: "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 "现在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没有我,他们会过得更好" "我再也受不了了" "我的生活毫无意义"·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或开自杀的玩笑·谈论自杀计划,包括自杀方法、日期 和地点·流露出无助或无望的心情·突然与亲朋告别·谈论一些可行的自杀方法 行为上的征兆:·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抑郁的表现·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有条理的安排后事·频繁出现意外事故·饮酒或吸毒的量增加 如何帮助有自杀征兆的人? 1.保持冷静、耐心倾听; 2.让他倾诉自己的感受; 3.认可他表露出的情感,也不试图说服他们改变感受; 4.询问他们是否想自杀:"你是否觉得那样痛苦、绝望,以至于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 5.相信他说的话,当他说要自杀时,应认真对待; 6.如他要你对其想自杀的事情给予保密,不要答应; 7.让他相信他人的帮助能缓解面临的困境,并鼓励他们寻求帮助; 8.说服其相关人员共同承担帮助他的责任; 9.如果你认为他当时自杀的危险性很高,不要让其独处,要立即陪他去心理卫生服务机构或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 10.对刚刚出现自杀行为(服毒、割腕等)的人,要立即送到最近的急诊室进行抢救 世界心理健康日(10月10日) 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心理健康日"活动的报告,这一报告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1992年,由"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for Mental Health)发起、由卫生组织确定,把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世界心理健康日",又称"世界精神卫生日"随后的十多年里,许多国家参与进来,将每年的10月10日作为特殊的日子: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并结合现实情况和精神卫生的需要,确定每年的活动主题,我国卫生部2000年开始在精神卫生日组织开展大规模活动,宣传精神卫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世界心理健康日历年的主题: 1996年主题是:"积极的形象,积极的行动"  1997年主题是:"女性和精神卫生"  1999年主题是:"精神卫生和衰老"  2000年主题是:"精神卫生和工作"  2001年主题是:"精神卫生和工作"  2002年主题是:"创伤和暴力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   2000年是第九个世界心理健康日,也是我国大规模开展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的第一年   2000年我国世界心理健康日主题为: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  2001年我国世界心理健康日主题为:"精神卫生:消除偏见,勇于关爱"  2002年我国世界心理健康日主题为:"精神健康:从了解开始"  2003年我国世界心理健康日主题为:"抑郁影响每个人"  2004年我国世界心理健康日主题为:"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  2005年我国世界心理健康日主题为:"心身健康 幸福一生"  2006年我国世界心理健康日主题为:"健身健心、你我同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