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环境化学习题.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19620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殖水环境化学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养殖水环境化学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养殖水环境化学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养殖水环境化学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养殖水环境化学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殖水环境化学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殖水环境化学习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章复习思考题及综合性模拟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水质:水及其中杂质所共同表现出来的特征。2、水质系:水和其中杂质所组成的一切复杂体系。二、问答题(答题要点)1、为什么说天然水是包含各种杂质的溶液或浊液?答:天然水中溶解了多种盐类、气体和有机物,而且还含有泥沙、粘土颗粒、浮游生物、有机碎片等悬浮物质,所以说天然水是包括各种杂质的溶液和浊液。2、水生生物与水、水质有何密切关系?(可问老师)答:主要从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等与水、水质的关系及养殖生产的产量、质量与水、水质的关系这两个方面另以阐述。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硬度:单位水体中所含二价和二价以金属离子的总量为水的硬度。2、暂时硬度:水中

2、的钙、镁的碳酸氢盐在煮沸后即分解成碳酸盐沉淀析出,故相应的硬度又称暂时硬度。3、永久硬度: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用一般的煮沸方法不能把它们从水中除去,所以又称永久硬度。4、电导率:在相距1cm用惰性金属制成的平行电极间,电解质溶液有1cm2面上所具有的电导,称为电导率。P325、离子活度:离子的有效浓度。P306、水的透明度:把透明度板沉入水中,至恰好看不见板面上的白色,此时水的深度即为水的透明度。7、温跃层:温度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的水层。8、水温的正分层:指夏季的上层温度高,下层温度低的分层情况。9、水温的逆分层:指冬季的上层温度低,下层温度高的分层情况。10、水温的全同温:指春秋季的

3、上下层温度几乎相同的情况。二、问答题(答题要点)1、水的硬度如何分类?答:单位水体中所含Ca2+、Mg2+的总量称为水的总硬度,按照造成硬度的阳离子的不同,硬度又可分为钙硬度和镁硬度。考虑阴离子组成,硬度可分为碳酸盐硬度(其中钙、镁的碳酸氢盐标定的硬度又称暂时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又称永久硬度)。2、硬度的常用单位有哪三种?这些单位之间如何相互换算?答:常用单位有:mmol(1/2 Ca2+,1/2 Mg2+)L-1;德国度(0HG)和mg(CaCO3)L-1三种。换算关系:1 mmol(1/2 Ca2+,1/2 Mg2+)L-1=2.804 0HG=50.05 mg(CaCO3)L-1。3、

4、鱼池水硬度变化与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何关系?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会引起鱼池水硬度变化:光合作用使硬度减小,呼吸作用使硬度增大。4、盐度小于24.9的海水,密度最大时的温度比冰点高,在冰下可以保持高于冰点温度的水层;在盐度为24.9的海水中密度最大时的温度与冰点相同:(24.9、-1.350C),纯水在3.980C时密度最大。5、何谓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发生硫酸盐还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P56答:在缺氧环境中,各种硫酸盐还原菌可把SO42-还原成硫化物,这一过程称为硫酸盐的还原作用的,其发生的条件是:(1)缺乏溶氧;(2)有丰富的有机物;(3)SO42-的含量(4)有微生物的参与。6、硫

5、元素在水体中有哪些转化作用?答:硫元素在水体中的转化作用有:氧化作用、还原作用、化学沉淀或吸附沉淀和同化作用及蛋白质分解作用。7、硫化氢在总硫化物中占的比例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pH值降低的毒性增强?P56答:H2S在总硫化物中占的比例主要与水温、pH值等有关,在硫化物的三种存在形式中,H2S毒性最强,pH下降,硫化氢在总硫化物中占的比例增加,毒性也随之增强。8、养殖生产中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硫化氢的生成及其毒害作用?P57答:主要措施有:(1)促进水体垂直流转混合,打破其分层停滞状态,避免底泥、底层水发展为厌气状态。(2)尽可能保持底质、底层水层中性、微碱性(pH值8左右),极力避免底质、底层

6、水呈酸性。(3)施用铁剂,提高底质、底层水中铁含量。(4)避免大量SO42-进入养殖水体。9、为什么Fe2+、Fe3+、石灰水、黄泥水均可降低水中硫化物的毒性?P57答:Fe2+、Fe3+可使硫化物转化为硫和硫化亚铁沉淀,黄泥含铁离子也具有此作用,而石灰水会增大水的pH值,降低硫化氢含量,而且石灰水及铁剂也有催化硫化物的效果,所以Fe2+、Fe3+、石灰水、黄泥水均可降低水中硫化物的毒性。10、光照强度与浮游植物的生长关系?答:(1)光照强度过高,抑制浮游植物生长;(2)光照强度适宜,在其他条件合适时,浮游植物可以正常生长;(3)光照强度太弱,浮游植物无法生长。11、一定压力下,天然水的冰点下

7、降与哪些因素有关?答:一定压力下,天然水的冰点下降与水中溶质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冰点下降值越大,其间关系为:Tf=Kfma。12、密度最大时的温度与海水盐度呈什么关系?答:天然水最大密度时的温度随盐度的增加而下降。13、为什么天然水结冰从表层开始,底层水温可保持在冰点以上?答:天然淡水盐度小于24.695,最大密度时的温度高于冰点,在最大密度时的温度以上降温时,其密度逐渐增大,产生垂直对流,直到达到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再继续降温,使表层水密度小于下层水,不能产生垂直对流,直到表层结冰,而底层水温仍可保持在冰点以上。14、为什么海水较难结冰,而且结冰后冰下的水温比淡水冰下的水温低得多?答:海水含

8、盐量比淡水高,由于冰点下降,其冰点比淡水低,海水盐度大于24.695,密度最大时的温度比冰点低,表层海水温度降低,其密度一直在增大,如果下层海水温度高于表层,则垂直对流就一趟在进行,而且温度越趋于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垂直对流就越剧烈,即使海水表层已结冰,但冰下的海水也没有到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冰下海水继续进行对流运动,因而海水较淡水难结冰,而且结冰后海水冰下的水温比淡水冰下的水温低得多。15、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形成温跃层?答:深而狭窄、岸高且树多的水体,在夏季连续多日无风或仅有微风的晴朗日子里,容易形成温跃层。16、温跃层对养殖生产有什么影响?答:温跃层就像一个屏障把上下水层隔开,上层丰富的溶氧不能

9、传输到下层,下层丰富的营养盐不能补充给上层。久而久之,下层可能出现缺氧,上层缺乏营养盐,对鱼类和饵料生物生长均不利。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气体的溶解度:在一定的条件下,某气体在水中溶解达到平衡时,即水被气体所饱和,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气体的量称为该气体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2、气体的溶解速率:单位时间内气体含量的增加。3、气体饱和度:指溶解气体的现含量占所处条件下的饱和含量的百分比。4、日较差:溶氧的日变化中,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变化幅度,简称“日较差”。5、窒息点:引起生物窒息死亡的溶氧上限值称为该生物的窒息点。二、问答题(答题要点)1、影响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答:(1)温度:在其他

10、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可使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2)含盐量:当温度、压力一定时,水中含盐量增加使水中的溶解度降低。(3)气体分压力:在温度与含盐量一定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气体的压力的增大而增大。2、影响气体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答:(1)气体不饱和度:水中溶解气体的不饱和度越大,则气体的溶解速率越大。(2)水的比表面积:在同样的不饱和度下,水的比表面积越大,溶解速率就越大。(3)扰动状况:扰动可加快气体的溶解速率。3、气体溶解速率中的双膜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气体溶解中的“双膜理论”认为,在气、液两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相对稳定的气膜和液膜;即使气相、液相呈湍流状态,这两层膜内仍

11、保持层流状态;无论如何扰动气体或液体都不能将这两层膜消除,只能改变膜的厚度;气体主体内的分子溶入液体主体中的过程有4个步骤:(1)靠湍流从气体主体内部到达气膜;(2)靠扩散穿过气膜到达气-液界面,并溶于液相;(3)靠扩散穿过液膜;(4)靠湍流离开液膜进入液相主体。4、水中氧气的来源有哪些方面?答:(1)空气的溶解;(2)光合作用;(3)补水。5、水中氧气的消耗有哪些方面?答:(1)鱼虾的呼吸;(2)其他水生生物的耗氧;(3)底质耗氧;(4)逸出。6、在一天中,溶氧最高为下午2-4时,溶氧最低为黎明前某时刻。7、溶氧有怎样的季节变化?答:在一个时期内,随水温的变化及水中生物群落的演变,溶氧的状况

12、也可能发生一种趋向性变化,例如对于贫营养性湖泊,由于其他水生生物很少,上层溶氧基本上来自空气中氧气溶解而接近溶解度,故高温的夏季溶氧含量低,而低温的冬季溶氧含量高。对于富营养化湖泊,情况就比较复杂,高氧量和低氧量一般都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夏秋季溶氧高低差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夏秋季水体内浮游生物数量多,光合作用产氧强,同时各种耗氧作用也较强之故;大水温较低的季节,由于水中浮游生物数量少,光照强度低,水中溶氧过饱和现象不常出现,生物呼吸和有机物分解强度也明显减弱,氧含量高低差较小。8、溶氧有怎样的垂直变化?答:养殖水体的溶氧的垂直健在情况较为复杂,与温度、水生生物状况及水体的形态等因素有关,贫营养性湖

13、水中溶氧主要来自空气的溶解,含量主要与溶解度有关,夏季湖中形成了温跃层,上层水温度高,氧气溶解度借,含量就相应低一些;下层水温低,氧气溶解度高,含量相应高一些。富营养化湖泊中营养元丰富,浮游生物及有机物很多,造成养殖水体的透明度小,白天上层水的光照条件比下层好得多,而且下层浮游生物分布也很不均匀。因为趋光性,上层水内浮游生物多,下层少。所以上层水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和产氧量要比下层多。而水体的上下层温和能力弱,下层水内氧被消耗后得不到及时补充,尽管上层水的溶氧可以达到过饱和,而下层水的溶氧却很低,下层水的溶解氧要到夜间水体所产生的对流时才能得到补充,故一般日出后上下层的氧差逐渐增长,下午氧差

14、最大;日落后逐渐减小,清晨氧差最小。9、溶氧有怎样的水平分布?答:上风处水中溶氧较低,下风处水中溶氧较高,相差可能达到每升数毫克。10、溶氧对鱼虾的慢性影响有哪些方面?答:(1)影响鱼虾的摄饵量和生长速度;(2)影响鱼虾的发病率;(3)影响毒物的毒性。11、溶氧如何影响水中元素的存在价态?答:在氧气丰富的水环境中NO3-、Fe3+、SO42-、MnO2等是稳定的。如水中缺氧,则NO3-、Fe3+、SO42-、MnO2将被还原成NH4+、Fe2+、S2-、Mn2-等。溶氧含量的高低影响有机物的分解产物的组成,当在溶氧充足的水层与底质中,需氧性细菌的繁殖就占优势,有机物在需氧性细菌的作用下,以较快

15、的速度进行氧化分解,分解后的最终产物主要是:CO2、NO3-、SO42-、H2O等。这些产物对养殖生物无害,对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有利。相反,溶氧不足或者完全缺氧的水层和底质中则厌氧性细菌繁殖占优势,它们分解速度较慢,而且分解的产物大多对生物有毒害作用的H2S、NH4+、CH4+以及低级胺类与脂肪类等。12、水中的Eh为400mV左右。P8313、为了防止水体老化,保持水质清新,通常要求水中的DO含量高于2mgL-1;为了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增加天然饵料,DO含量应该维持在5 mgL-1以上。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二氧化碳体系:水质系中,溶解性无机碳之间,以及与H+、OH- 、气相CO2和固相的碳酸盐之间保持着物理和化学平衡关系,构成二氧化碳体系。P962、游离二氧化碳:在平衡体系中,溶解CO2和H2 CO3合称游离二氧化碳。3、化合二氧化碳:H2CO3- 和CO32- 统称化合二氧化碳。4、总二氧化碳:游离二氧化碳和化合二氧化碳之和称为总二氧化碳。二、问答题(答题要点)1、二氧化碳体系包括哪几个平衡?答:(1)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2)碳酸的电离平衡;(3)碳酸盐的沉淀与溶解平衡。2、水体的温度和盐度对二氧化碳的溶解有什么影响?答:水体的温度与盐度增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系数的数值下降。3、养殖水体总碱度要求范围是1-3mmoLL-1。4、碱度和养殖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