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19593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张晓莉 沈阳市第四中学(辽宁)授课年级:高二一、教材分析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我们欣赏、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环节,本课讲述了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这种创作意图可能针对现实,也可能针对艺术,但无论针对什么,它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情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针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如何体现的这个问题,本课主要是从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三种不同美术类型来对此展开分析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使学生能从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角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 2、方

2、法与过程:本课作为鉴赏美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采用讲授、提问、探究、展示等方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并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关注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进一步理解艺术家在作品中试图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艺术家的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这种意图又都有现实的依据。同时,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创作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

3、内容、形式之间的关系。 四、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理解与联想能力,学生往往对艺术家的创作有一定神秘感,面对美术作品不知如何进行分析。针对学生在鉴赏中不能通过特定的形象进行准确的表达的这一弱点,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美术作品的综合分析指导,并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多质疑,因为提问才是鉴赏的开始。少些条条框框,多一些情感的发泄,是学生乐意接受的。本课试图让学生能学会从创作意图角度分析作品,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高中学生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归纳、分类、总结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同类型美术作品背后的创作意图,提升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能力。 五、教具:多媒体

4、设备六、学生学具: 课本、自行搜集的资料七、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以“尊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将课堂教学的程序设计为“通过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形象美艺术家用不同形式表现形成千姿百态的画面引入美术作品的千姿百态发现艺术家的创作轨迹探究发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了解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表现方式情景拓展通过美术作品分析引导学生正确释放情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唤起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正确面对人生。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课前准备 播放舒缓音乐,安排学生就坐,准备上课。学生就坐,拿出课本后,欣赏图片,安定情绪。 利用这时的观赏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 。创设情

5、境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境导入 一、欣赏导入:通过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形象美,艺术家用不同形式表现形成千姿百态的画面。2、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分析 、让学生谈谈他们心目中的巴尔扎克? 、老师介绍这幅作品及画家雕塑这幅作品的背景。 总结: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并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学生观看,了美就在身边。艺术家对美的诠释。学生自由回答,把自己心目中巴尔扎克的形象描绘出来。引入美术作品的千姿百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艺术家的创作都有其意图。 学生体验情境,明确任务。 探究发现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展示毕加索的雕塑作品公牛头,讲解分析作品得出:艺术

6、家创作意图有的针对社会现实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有的针对艺术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不管艺术家有什么样的创作意图,他们都体现了艺术家的表达和创作欲望。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总结:艺术家比一般人更具有视觉敏感性,他们在受到现实还是艺术的某种触动时,便会有感而发,激发创作的冲动与欲望。学生认真听,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并自由回答老师的提问。 打破了学生对艺术神秘的观念,启发学生探寻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进一步证实艺术家是用艺术的眼光看世界。 学生与艺术产生亲密的关系。 自由讨论师生互动教师总结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1、让学生自由讨论徐悲鸿作品愚公移山格尔尼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对学生的回答作

7、指导型的点拨。 总结:影响艺家的创作意图:现实 2、根据梵高的作品向日葵和八大山人梅花图让学生自由讨论。 提醒学生要注意联系生活,结合时代背景与地域来分析鉴赏。 总结:影响梵高和八大两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是个人经历和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艺术追求等方面的影响。 学生们根据老师以上作品分析的方法,进行自由讨论,从愚公移山、格尔尼卡这两幅作品得出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是现实方面。 自由讨论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边听老师分析边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 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目的让学生把思维放宽。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研究,集体协作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探讨的精神及提高学生的语言

8、表达能力。 让学生更深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 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鉴赏能力。 协作讨论师生互动评价交流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1、本节主要讲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在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三种美术类型中是如何体现的? 老师针对这个问题分别展示具象艺术作品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意象艺术作品击鼓说唱俑及抽象艺术作品毕加索的公牛图片,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三种美术类型是如何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明确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及抽象艺术特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艺术家通过什么类型体现?具象?意向?抽象?媒介?)阅读本课观念

9、艺术的内容后,边听老师讲解分析观念艺术作品,边感受、体会作品的内涵。 让学生感悟作品的内容及作品情感,使他们能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全方位的思考。同时分组讨论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定问题讨论使学生对作品的探讨有一定的方向。 学生通过对以上所学知识的运用,基本完成了本题问答,要肯定学生的成绩。 归纳提高情境拓展一、归纳:本课主要讲了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有自己的创作意图,有的针对现实,有的针对艺术,但无论是针对什么,他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本课也分别对具象艺术、意想艺术、抽象艺术、观念艺术是如何体现艺术家创作意图做了介绍。 二、情景拓展:在我们感到痛苦,不安,忧

10、伤,烦恼和困惑的时候,用什么方式减轻压力,告别郁闷?出示作品蒙克呐喊。情感升华,用呐喊的方式来释放情感,用文字吐露心声。三、总结在艺术的长河中,艺术家从追求形的逼真到摆脱形的约束,经过了漫长而痛苦的过程,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们追求独立人格,特立独行的艺术品味,也是我们所想往的理想。 认真听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过美术作品分析引导学生正确释放情感”,层层深入。 巩固这节课学生所学内容。 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情况,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唤起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正确面对人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九、板书设计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一、意图来源: 1、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 2、针对艺术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 二、影响因素: 1、现实方面 2、社会、文化情境和艺术等方面 三、创作意图的体现: 1、具象艺术 2、意想艺术 3、抽象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