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A4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195432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A4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A4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A4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A4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A4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A4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A4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A4版)班级: 姓名: 分数: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15分)qin kn ln chun j j lng chn q hi lu xun q hng k long k q hn lun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潮(_)掂(_)糖(_)淘(_) 俗(_)嘲(_)踮(_)塘(_)掏(_) 浴(_)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驱(_)取(_) (_)(_)败坏(_)吹(_)淋 (_)(_)不平词语的意思是_。和这个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2.和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还有_、_。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2、语填空。(10分)不但而且如果就既又因为所以(1)(_)到那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_)告诉你们。(2)巨人(_)立刻拆除了围墙,(_)把花园给了孩子们。(3)我(_)当过消防员,(_)当过花匠。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15分)(1)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多次试验。(缩句) _(2)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换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_ (3)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在山坡上,_。(补充成比喻句)(4)任选下面的一个词语写一句话。自强不息 全神贯注 坚韧不拔 _(5)他生病了。他没耽误一节课。(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为一句话) _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3、15分)爬山虎的脚(节选)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1选文第段写得真清楚,我知道了图( )画的爬山虎的脚是正确的。ABCD2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文中画“_”部分的括号中,并完成练习。贴 巴 拉 触(1)这些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_(2)从这部分

4、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从_和_两方面来描写爬山虎的攀爬过程的,从“_”等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仔细。3画“”的句子中的“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_4叶圣陶把“爬山虎的脚”比作了“蛟龙的爪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运用了比喻的写法,“爬山虎的脚”和“蛟龙的爪子”都是弯曲而尖细的,有相似点B因为爬山虎是向上爬的,所以作者把它想象成一条蛟龙,“爬山虎的脚”就5读了选文,你认为观察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_七、习作。(20分)题目:_,我想对您说 在日常的学习的生活中,你是否有些话不敢或不好意思对自己的老师、父母或其他人说呢?今天,就让自己在这次习作中写出来吧。写的时候要注意把自己想说的内

5、容写清楚,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端正,字数不少于350字。_参考答案一 乾坤 轮船 聚集 凌晨 漆黑螺旋 启航 窟窿 哭泣 混乱二 潮水 掂量 糖水 淘气 风俗 嘲笑 踮脚 水塘 掏的 浴室 三 寒 暖 气 急 风 雨 愤 愤 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的样子。形容十分慌张或羞恼 恼羞成怒 欣欣向荣 念念不忘 四 (1)如果 就 (2)不但 而且 (3)既 又 五 伽利略做了试验。 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有错的。 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山坡上 课堂上,我们应全神贯注地听课。 他虽然生病了,但是没耽误一节课。 六 1B2 触(1)向上爬的过程。(2)样子 动作 示例: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巴 拉 贴 3不能。用“一脚一脚”更加形象,更能突出爬山虎往上爬的艰难和努力,用“一步一步”没有这种效果。4A5示例:观察时要仔细,从各个角度细心观察,同时要对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看到事物不断变化的过程。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