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马小玲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19406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奇石马小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黄山奇石马小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黄山奇石马小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黄山奇石马小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黄山奇石马小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山奇石马小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奇石马小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山奇石是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我基于对课文特点和学生状态的深刻分析,事先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电教媒体,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一、课文特点与学生状态分析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就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可是本学期出,在归类识字中,通过看图识字,学习?quot;安徽黄山等风景名胜,学生又对桃、猴、鸡、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2、。这样,我在教学中,便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二、教学方案设计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挂图,布置在版书里,例如:仙桃石的挂图对应着版书文字仙桃石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感知

3、文字与文字所表现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根据文章的特点,我采用了许多教学策略。1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在教学时我充分地让学生进行想象。例如:我设计了许多让学生想象的问题,1为什么人们给这块奇石起名字为仙桃石呢?2仙人指路这位仙人会说些什么呢?3、天狗望月这块奇石文章中没有这幅图,你能想象出天狗望月这块奇石的样子吗?quot;等等。学生在想象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思维的丰富性、深刻性、准确性与创造性。2让学生通过言语广泛交流在教学本课时,我努力设计问题有一定的分量,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广泛交流,例如:给奇石起名字、通过写法迁移让学生按描写四种奇石的方法,口述天狗

4、望月这块奇石的样子。还有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有趣在什么地方?等等这些问题的设计。学生组织语言的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过程,语言表达能力。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3通过想象、再表达、再看录像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然后表达,最后再看录像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教学仙桃石等四种奇石,和略写了天狗望月等几种奇石,我都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以录像阻滞学生的想象,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智力因素。三、基本的教学过程我教黄山奇方萄谈萁萄康纳杓屏巳缦陆萄蹋?/p1激发情感、形象体验、整体感知。首先通过录像,展示出黄山其中的一个画面,然后根据归类识字1,学生所获得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屏幕上的画

5、面相互对照,感知这就是黄山。接着教师提问:谁去过黄山?谁在电影电视里见过黄山的风光?学生回答的不够准确,完整。师说: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黄山游览一翻,你们高兴吗?学生非常高兴!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师放录像黄山奇观风光片,秀丽的风光与录音范读相结合,感染了学生,激发学生乐学兴趣,进入了情境,心弛神往、自然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情境之中。2艺术开篇,解题定向,创设情境黄山奇石一课的课题,我设计在讲完第一自然段才出示完整的。在教学中,对第一自然段中的两个重点词语闻名中外秀丽神奇通过对两个词语的分析鉴赏、学生体会出黄山奇石秀丽神奇、有趣极了,知道作者下文要介绍,描写的正是奇石。就在这时板书奇石,此时,

6、课题出示完整,学生头脑中想象着黄山的奇石到底有多神奇,多有趣呢?学生在设计的情境中开始积极主动的学习。3电教运用,有利于感性向理性认识的飞越。如教学黄山奇石第二段,通过读、品词析句,让学生感知仙桃石的神奇有趣之后,教学时,我提问:这块石头像什么?学生回答像桃子我又问:这块石头非常像桃子,那就叫它桃子石不行吗?为什么叫它仙桃石呢?学生展开了想象平常的人无法把这么大的桃石搬上山,是神仙从天上把天上的仙桃扔下来,变成了仙桃石?quot;可见,学生已是语悟悟其神 ;这从学生朗读时流露出来的喜爱之情和惊叹之语也可看出来,最后教师问: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从而学生明白了作者怎样写。在学习完课文描写的四种奇石

7、后,通过录像再观4种奇石的真实画面。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和真实的影像进行对照,后经赏析的熏陶。久而久之,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自然会提高,思维同时也得到了发展。教学第三、四、五段时,奇石的名字的命名,是根据石头的样子加上人们的想象最后来命名。如金鸡叫天都 ,教师问:为什么称这几块巨石为金鸡?quot;学生回答:是早上太阳光照射在巨石上,就像镀了一层金一样,所以称金鸡 。教师依次再问:叫天都又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回答:是因为这几块巨石正对着天都峰,所以人们给这几块巨石命名为金鸡叫天都 。从而学生从学会最终达到会学。此时教师放录像再观看金鸡叫天都的情景。4总结学发、指导迁移、形成能力。黄山奇石一

8、课,二、三、四、五自然段描写奇石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写奇石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根据想象起名字 。教师在电脑上点击出学法规律,让学生开动脑筋,师说:我们通过学习,可以给奇石起名字,反过来,知道奇石的名字,也可以想象奇石的样子。学生通过讨论,最后按老师出示的写法,叙述天狗望月这块奇石的样子。这样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形成,就一定能达到质的飞跃。5声情并茂、形象生动、引发学生爱国热情在课尾,引导学生热爱黄山、热爱祖国的山河,我设计了让学生给黄山没有名字的奇石起名字。学生通过看录像画面给奇石起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名字。从而感到祖国的黄山还有许多有趣、神奇的奇石,正等他们去给起名字呢!最后我问:同学们学

9、习了这篇课文最想说的是什么?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学生说出了他们对祖国黄山的热爱、同时要立志去建设黄山和祖国的山河,要把祖国的山河建设得更美丽!黄山奇石一课,充分利用电化教学,使学生从中了解到黄山的奇石多而有趣、神奇。电教手段的运用不仅解决了学生没有的生活经验,而且更进一步的学习到了祖国黄山的美丽。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电化教学的运用是针对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自觉地去学习,就象看电影一样,不知不觉地记住情节那样。这种课堂电化教学中教师对信息的加工与学生脑中内部的信息加工的里应外合 ,使课堂教学由量的递增达于质的飞跃,最后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科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黄山

10、奇石。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自然风光”为主题,要运用音乐、图像等手段创设语文学习情境,调动学生自身的经验与情感的储备,化繁为简,整体把握,重视朗读、背诵,注重熏陶感染。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千峰竞秀,著名的七十二峰雄姿灵秀,气势磅礴。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分布遍及峰壑巅坡,构成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的情趣图。黄山奇石一文正是对黄山奇石的描写,“奇”字概括出黄山石的特点。教学目标:1、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初步辨别区分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2、通过与

11、小伙伴合作交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重点难点:区分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学习方法:看图学文、读文想象、合作交流。教学流程:【热身】(播放课件)同学们,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感受快乐。上课之前,请你像我这样做:学会自信、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好了,上课!一、录像引入,激趣质疑。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桂林山水甲天下,西湖美景人人夸。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安徽省南部,那里有一座著名的山黄山。【板书:黄山。】2、你们知道

12、黄山四绝吗?(课件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今天,我们就来一睹黄山奇石的风姿。【板书:奇石。】齐读课题。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播放录像。)看了录像之后,你对这个“奇”字是怎样理解的呢?再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二、进入文本,初读感知。1、(出示读文提示)带着问题按照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找一名同学读要求):(1)标上自然段序号。(2)选择你喜欢的办法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3)找到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用你喜欢的线画出来。2、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6个。)请同学们按照自然段读课文,喜欢读的同学就可以直接站起来读。注意不要唱读。教师纠正读音。三、研读文本,深入探究。(

13、一)理清详略。【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1、课文读完了,你一定找到了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句子了吧?(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板书:神奇、有趣。】“尤其”的近义词是什么呢?(特别。)你能把“尤其”换成“特别”,再读一读这句话吗?第一自然段还告诉了我们什么?“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黄山在哪里?读这个自然段的时候,注意重读“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极”,谁还能读一读第一自然段?2、(课件出示文后思考题“说”。)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用你喜欢的

14、符号标出课文描写的奇石的名字。3、汇报:详写“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略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二)深入探究。这四种详写的奇石中,你对哪种最感兴趣?课文中有两幅插图,看看是什么奇石的图片呢?那么我们就先来游览下这两处奇石。引导学生先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石猴。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1、课件出示猴子观海的图片:(1)观察:看,这是什么?【板书:猴子观海。】猴子在哪呢?他在干什么?(2)读文:看看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的是“猴子观海”?谁

15、来读给大家听?和小伙伴讨论一下,写得好吗,哪些词语用得好?“陡峭(山非常高、直上直下的)”“翻滚(云海的动态)”;动词“抱”“蹲”“望(向远处看)”。这个自然段写出了猴子观海的位置、动作。如果把这句话改为:在面对着云海的山峰上,有一块大石头,这就是“猴子观海”。好不好?(不好,原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得很生动。)请同学们学生做动作体会一下。(3)想象:一名学生读短文,其他同学看图片。想象:为什么猴子这样望着翻滚的云海?抓住“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蹲”。(4)有感情地再读课文。【过渡:刚才我们按照“观察、读文、想象”的方法学习了课文。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接下里我们就继续按照这种方法学习,好吗?】2、仙人指路:【“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课文还有一张插图,画的是什么?【板书:仙人指路。】(1)观察:看到了什么?(用文中或者自己的话回答。)(2)读文:看图,找一名同学读文,注意动词“站、指”。全班同学做动作。这是一个比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