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_课程教案[1].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192370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4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计》_课程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建筑设计》_课程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建筑设计》_课程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建筑设计》_课程教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建筑设计》_课程教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_课程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_课程教案[1].doc(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设计 课程教案 第一章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章 建筑设计基本方法第三章 民用建筑设计基本要求第四章 幼儿园设计第五章 住宅建筑设计第六章 图书馆设计第七章 剧场设计第八章 旅馆设计第九章 建筑施工图设计第一章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本章重点和难点】建筑功能分析与空间组织;动线分析与交通组织;建筑艺术处理基本原则;各种类型公共建筑的设计都立足于处理好功能要求、艺术形象和技术条件这三者的关系。其中,物质功能和审美要求的满足是设计的目的,而技术条件则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一、 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功能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空间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以及空间的量度、形状和物理环境(量、形、质)。其中

2、突出的重点则是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人流活动问题。 1. 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的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设计中应首先 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形式。(1) 走道(水平交通空间)布置重点: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关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2) 楼梯(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位数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

3、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3) 门厅(交通枢纽空间)布置要点:使用方便,空间得体,结构合理,装修适当,经济有效。应兼顾使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创造。2. 公共建筑功能分区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功能分区的原则是: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关系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位置。 以主要空间为核心,次要空间的安排要有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空间的联系与隔离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的处理。 3

4、. 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人流疏散分正常与紧急两种情况;正常疏散又可分为连续的(如商店)、集中的(如剧场)和兼有的(如展览馆)。而紧急疏散都是集中的。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要求通畅,要考虑枢纽处的缓冲地带的设置,必要时可适当分散,以防过度拥挤。连续性的活动宜将出口与入口分开设置。要按防火规范充分考虑疏散 时间,计算通行能力。4. 功能对于单一空间量、形、质的规定性单一建筑空间的大小、容量、形状以及采光、通风、日照是适应性的基本因素,同样是建筑功能问题的主要方面,应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统筹解决。二、公共建筑的技术与经济问题建筑空间和体形的构成要以一定的工程技术条件作为手段。建筑的空间要求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是

5、相互促进的。选择技术形式时要满足功能要求,符合经济原则。1.公共建筑与结构技术公共建筑常用的三种结构形式:墙承重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1)墙承重结构常为砖砌墙体、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梁板跨度不大,承重墙平面呈矩形网格布置,适应于房间不大,层数不多的建筑(如学校、办公楼、医院)。其承重墙要尽量均匀、交圈,上下层对齐,洞口大小有限,墙体高厚比要合理,大房间在上,小房间在下。(2)框架结构承重与非承重构件分工明确,空间处理灵活,适用于高层或空间组合复杂的建筑。(4) 空间结构(大跨度结构)充分发挥材料性能,提供中间无柱的巨大空间,满足特殊的使用要求。悬索、空间薄壁、充气薄膜、空间网架等,结合结

6、构、构造课程,了解受力特点和造型的关系,记住国内外著名实例。2.公共建筑与设备考虑要点:恰当安排设备用房,解决好建筑、结构与设备上的矛盾,注意减噪、防火、隔热。结合设备课程,了解采暖、空调、照明各种系统的选型原则和适用范围。 (1) 采暖系统热水系统舒适、稳定,适用于居住建筑和托幼。蒸气系统加热快,适用于间歇采暖建筑(如会堂、剧场)。(2) 空调系统集中空调服务面大,机房集中,管理方便,风速及噪音低,但机房大,风道粗,层高要求大,风量不易调节,运行费用大,不适用于小风量的复杂空间。风机盘管理系统,室温可调,适用于空间复杂、灵活并需调温的建筑(如宾馆、实验室)。3.公共建筑与经济应当把一定的建筑

7、标准作为考虑建筑经济问题的基础,设计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标准,防止铺张浪费,也不可片面追求低标准而降低建筑质量。要注意节约建筑面积和体积,计算和控制建筑的有效面积系数、使用面积系数、结构面积系数等指示,节约用地,降低造价,以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结合建筑经济课程深入学习。三、公共建筑的艺术处理结合建筑空间组合论进行学习,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 形式美的规律多样统一的法则古今中外的建筑,尽管在形式处理方面有极大的差别,但凡属优秀作品,必然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多样统一。多样统一,也称有机统一,也就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或者是寓杂多于统一之中,强调有秩序的变化。 2. 形式美的若干基本范畴(

8、1) 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古代美学家认为,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可以引起人的美感。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也强调:原始的体形是美的体形,因为它能使我们清晰地辨认。这些观点可以从古今中外的许多建筑实例中得到证实。(2) 主从与重点在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整体中,每一要素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和所处的地位,将会影响到整体的统一性。倘使所有要素都竞相突出自己,或者都处于同等重要地位,不分主次,就会削弱整体的完整统一性。在一个有机统一体中,各组成部分应当有主与从的差别;有重点与一般的差别;有核心与外围组织的差别。否则难免流于松散、单调而失去统一。(3) 均衡与稳定人类从与重力作斗争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整套与重力有联

9、系的审美观念,这就是均衡与稳定。对称的形式天然就是均衡的,但也可以用不对称的形式来保持均衡。除了静态的均衡外,也可以依靠运动来求得平衡,这种形式的均衡称为动态平衡。古典建筑的设计思想更多地是从静态均衡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近现代建筑师还往往用动态均衡的观点来考虑问题。和均衡相关联的是稳定。均衡所涉及的主要是建筑构图中各要素左与右、前与后之间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稳定所涉及的则是建筑整体上下轻重关系的处理。(4) 对比与微差建筑功能和技术赋予建筑以各种形式上的差异性。对比与微差研究的是如何利用这些差异性来求得建筑形式上的完美统一。对比指的是要素之间显著的差异,微差指的是不显著的差异。就形式美而言,两者

10、都是不可缺少的。对比可以借彼此之间的烘托陪衬来突出各自的特点以求得变化,微差则可以借助相互之间的共同性以求得和谐。对比与微差只限于同一性质的差异之间。(5) 韵律与节奏爱好节奏和谐之类的美的形式是人类生来就有自然倾向。韵律美是一种以具有条理性、重复性和连续性为特征的美的形式。韵律美有几种不同的类型:I、连续的韵律;II、渐变的韵律;III、起伏韵律 ;IV、交错韵律。借助韵律,既可加强整体的统一性,又可以求得丰富多彩的变化。(6) 比例与尺度比例研究的是物体长、宽、高三方向量度之间关系的问题。和谐的比例可以产生美感。怎样才能获得和谐的比例,人类至今并无统一的看法。有人用园、正方形、正三角形等具

11、有定量制约关系的几何图形作为判别比例关系的标准;至于长方形的比例,有人提出1:1.618的黄金分割或称黄金比;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把比例和人体尺度结合起来,提出一种独特的模度体系。然而,还不能仅从形式本身来判别怎样的比例才能产生美的效果。脱离材料的力学性能而追求一种绝对的、抽象的比例是荒唐的。良好的比例一定要正确反映事物内在的逻辑性。功能对于比例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美不能离开目的性,美和善是不可分割的。 构成良好比例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企图找到一个放在任何地方都适合的,绝对的比例,事实上是办不到的。和比例相联系的另一个范畴是尺度。尺度所研究的是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给

12、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尺度涉及真实大小和尺寸,但不能把尺寸的大小和尺度的概念混为一谈。尺度一般不 是指要素真实尺寸的大小,而是指要素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3.内部空间处理单一空间的体量与尺度、形状与比例、围与透、分隔与界面处理、色彩与质感。多空间组合中的对比与变化、重复与再现、衔接与过渡、渗透与层次、引导与暗示、节奏与序列。4.外部体形处理外部体形是内部空间的反映,要考虑建筑个性与性格特征的表现,体量组合与立面处理(主从分明,有机结合、对比与变化、稳定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虚实凹凸、色彩与质感、装饰与细部)5. 群体组合建筑与环境关系要有机联系、统一和

13、谐。建筑要结合地形设计。运用对称、轴线引导与转折、向心等手法,可通过结合地形、体形重复、形式与风格一致等手段获得统一与和谐。 6. 当代西方建筑的审美变异(1) 变异的美学特征I.追求多义与含混。例如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设计的名古屋市现代美术馆,在建筑形式上运用各种要素相互冲突又相互包容,创造出包含模糊信息的建筑区域。II.追求个性表现。例如美国建筑师盖里设计的加州航天博物馆,用各种几何形体塑造出奇特怪异的现象,使建筑像一个无法复制的雕塑品,充分表现了作者独特的个性。III.怪异与滑稽。如高松伸设计的织阵像一个怪异的仿生机器,功能失去了对形式的制约,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IV.残破、扭曲、畸变。如

14、盖里的自宅,设计力图造成一种不完美、残缺的形象。(2) 多元化的创作倾向I. 历史主义的倾向II. 乡土主义的倾向III. 追求高技术的倾向IV. 解构主义倾向V. 有机综合和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建筑设计基本方法【本章重点和难点】建筑设计的特征;图示思维与表达;影响建筑设计的因素。 第一节 设计概念一、设计设计从广义上来说其本质就是人类有目的的意识活动。 设计从狭义上来说,即是人们有目的的寻求尚不存在的事物,或称之为发明、创造,它与科学的特征不同,科学是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探索其客观规律,变不知为可知,称其为发现。而设计则要如实反映并掌握已知的客观规律,遵循其所存在的系统性、等级结构、层次结构、交联结构等序列性,采取最佳对策,将意愿与意志变为现实,从而创造出新的人为事物,包括创造物质的产品和环境与创造精神的产品和环境,有时两者兼而创造之。 二、建筑设计设计在建筑学领域构成了特有的设计特征,这种特征表现为:(一)建筑设计是一种图示思维与解决矛盾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