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实务【以案说法】穿透“导管”公司-追缴入库税款1.44亿元.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19187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税实务【以案说法】穿透“导管”公司-追缴入库税款1.44亿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财税实务【以案说法】穿透“导管”公司-追缴入库税款1.44亿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财税实务【以案说法】穿透“导管”公司-追缴入库税款1.44亿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财税实务【以案说法】穿透“导管”公司-追缴入库税款1.44亿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财税实务【以案说法】穿透“导管”公司-追缴入库税款1.44亿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财税实务【以案说法】穿透“导管”公司-追缴入库税款1.44亿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税实务【以案说法】穿透“导管”公司-追缴入库税款1.44亿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ips】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学习财税会计定要踏踏实实把基本功练好!财税实务【以案说法】穿透“导管”公司,追缴入库税款1.44亿元1条不起眼的网上信息,1次“正常”的境外股权转让,4家“普通”的关联企业,这背后,竟是企业利用境外控股公司转让中国境内应税财产,规避在中国境内的纳税义务。近日,贵阳市国税局历时1年,办结该省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反避税案件,入库税款1.44亿元。交易信息 注册资本7万元 but 股权转让50亿元 2015年12月10日,贵阳市某区国税局在日常管理中,发现其所辖的贵阳X公司所做广告中,公司名称发生了变化,但其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信息均无变更。税务人员上网查

2、询,发现了一条与贵阳X公司相关的境外股权交易信息:贵阳X公司的香港关联公司X(HK)公司已将其持有的S公司的100%股权转让给Y公司。S公司和Y公司的注册地都是英属维尔京群岛(以下简称BVI)。职业敏感让税务人员立即将此风险信息上报给了贵阳市国税局国际税收管理办公室。贵阳市国税局国际办要求贵阳X公司提供其上层控股公司股权转让交易信息及相关财务报表。他们分析财务报表发现,S公司注册资本折合人民币仅有7万元,股权转让成交价格却高达50多亿元。S公司100%控股的G公司是贵阳X公司的全资持有者。“由此我们判断,此次发生在境外的股权转让价值很有可能是来源于中国境内的应税财产,存在避税嫌疑,有必要进行深

3、入调查。”参加此次案件调查的税务人员小颜回忆道。两家公司 无工作人员and无实质商业行为 鉴于上述疑点,2016年1月16日,贵州省、贵阳市国税局迅速组织成立专案组。专案组约谈了贵阳X公司负责人,分析其关联企业S公司和G公司交易信息、财务报表和各年度经营情况。他们初步查明,G公司注册地在香港,注册资本仅为1元港币,是S公司的全资子公司。S公司和G公司常年无工作人员及实质商业行为。专案组认为,S公司和G公司均有“导管”公司的嫌疑,X(HK)公司很可能通过对S公司进行股权转让,将原本直接转让中国境内应税财产的行为变为在境外间接转让,利用BVI避税地规避在中国境内的纳税义务。掌握了以上信息后,专案组

4、报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对S公司股权转让一事立案调查。各执一词 有合理商业目的or无积极经营行为 专案组的调查惊动了S公司的母公司X(HK)公司,他们聘请了某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与税务机关接洽。企业方提出,此次股权转让发生在中国境外,标的物S公司也设立在中国境外,无需在中国缴纳任何税收。他们认为,X(HK)公司设立S公司和G公司,是为了履行境外融资功能,具有充足的商业目的,并非为了规避在中国的纳税义务。因此,税务机关将S公司与G公司认定为“导管”公司缺乏实际依据。如何界定企业的商业目的是否合理?这次交易在中国境内该不该承担纳税义务?专案组经过一系列调查取证,发现X(HK)公司转让S公司取得的收益

5、,与S公司和G公司的实际注册资本、资产总额、生产经营状况、收入和现金流都明显不匹配。调查人员分析了S公司、G公司和贵阳X公司2013年2014年财务报告,证实S公司与G公司除了间接和直接持有贵阳X公司的股权外,没有其他不动产、无形资产、存货和设备等有价值的资产,S公司的股权价值99%以上来自贵阳X公司。S公司与G公司均无积极经营行为,其中,G公司2013年和2014年分别向银行贷款5亿元港币和3.55亿元港币给贵阳X公司,融资比例仅占G公司年度总债权的10.85%和7.7%,两笔贷款均由X(HK)公司提供担保,G公司承担的风险极其有限。2013年和2014年,S公司没有收入,G公司的收入100

6、%来自贵阳X公司的利息。综合种种事实,再考虑到本次交易在BVI不需缴纳资本利得税或其他与财产转让有关的税收,税务机关认定,这次间接股权转让商业目的不合理。半年博弈 企业认可征税权so依法补税逾亿元经过历时半年的反复调查取证、谈判博弈,2016年8月,专案组认定,本次交易完全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财产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7号)中,“应直接认定为不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的情形”所列举的条件,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重新定性该间接转让交易,确认为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贵阳X公司的财产。专案组人员多次约谈企业授权的会计师事务所人员,不断与其电函邮件交流,最终

7、说服其接受了税务机关的观点。企业方认可中国税务机关拥有对此次股权间接转让所得的征税权,同意就此次股权转让纳税。根据相关规定,X(HK)公司按股权转让价减除股权成本价后的差额补缴预提所得税1.44亿元。(刘霜 颜红宇 朱泓 王寅 本报记者 周挺)大数据反避税的利器 贵州省国税局总经济师 周进新此次贵阳市国税局成功办结境外控股公司间接转让中国境内应税财产案件,得益于反避税调查人员对互联网公开信息的及时收集和准确判断。基层税务人员在日常税源管理中的高度责任感和对税收风险判断的敏感性,让他们立即察觉到了企业名称细小的变化,并通过互联网挖掘出其背后的境外股权转让信息,最终追征税款超过亿元。跨境税源相对隐

8、蔽,信息不确定,第三方涉税信息难以获取,因此,运用好互联网与大数据,是做好反避税工作,维护国家税收主权的重要保证。在反避税工作中,贵州省国税局抓住大数据这个关键点,“自上而下”,向基层主管税务机关推送风险提示。同时,“自下而上”,由基层主管税务机关反馈跨境税源风险提示。通过对居民企业申报数据和财务数据的分析,基层主管税务机关将日常管理中搜集和接触到的零散信息,依据风险类型特征归集并向上推送。对确定为较高风险的跨境税源信息和事项,由省、市两级国际税收管理部门牵头,统筹全省国际税收团队力量实施应对。财务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是日积月累、逐步提高的,绝不可能一朝一夕的事情;财务会计是一种各个领域融会贯通的工作,所以建议要全面地补充各个方面的知识,而不仅局限于本职工作;坚持一天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