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语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189278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语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5 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语文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书指书体,即汉字。法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 把文字书写的法则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 发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    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 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

2、诗的余味, 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 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 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 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 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而“韵”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

3、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 ,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 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 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暗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则的境界,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欣赏一种超然的清淡。 “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交流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 在瞬间的感悟中, 让观者脱离现实的环境, 沉浸在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 这就是古

4、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的奥妙所在。古人在观赏作品时须净手、屏息,以让自己有如对至尊的敬畏感,让自己慢慢地进入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去体味、领悟和感受这种超越性的存在。 “韵”虽然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人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达到顿悟,使审美的障碍得以消解,从而进入无碍的自由世界之中。   “韵”作为文化心理情结,使中国的艺术更为注重精神体现,表现出一种逍遥于天地之间的快活情绪,因而,艺术也就成了躲避世俗风雨的避风港。艺术家很少去参政议政, 他们只是在放浪形骸、游心于天地

5、之间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这样,艺术也就很少具有批判性,因为,它与俗世生活的发展并不同步,它有着自身发展的轨道。1下列对于“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韵”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它指的是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那种无法用言语传达的、类似于诗的意味。   B“韵”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可是艺术家和欣赏者有共同的审美心理,可以感受到它和物质一样存在着。   C“韵”是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使艺术家对它痴迷癫狂地追求,它赋予古代经典之作令人神往的气息。&

6、#xa0;  D“韵”的意味从作品中显现出来,需要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境界在他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2 下列对“中国书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   B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使之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C 在中国,书法是书法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 。D 中国书法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是书法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

7、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学者型书法家着眼于获取书法本体之外的韵,工匠型书法家着眼于书法本体, 所以前者比后者更为世人所推崇。   B古人先净手、屏息再欣赏作品,这样就可以在欣赏时,产生如对至尊的敬畏感, 尽快进入“天人合一” 的境界。   C.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可以让欣赏者在瞬间的感悟中超脱世俗,得到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   D艺术家只是关心人生在世的快慰和满足,并不怎么关心政治, 这就造成了他们创造的艺

8、术很少具有批判性的特点。【答案解析】 1B 原文中说“韵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一种可感、可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共同创设”不等于“共同的审美心理”。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 C第二段“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 ”“韵”不等同于“中国书法”。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 B“这样就可以 ”错,原文“以让自己 ” “尽快进入”错,原文为“慢慢地进入”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文言文阅读(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韦安石,京兆万年人。

9、曾祖孝宽,为周大司空、郧国公。祖津,隋大业末为民部侍郎,与元文都等留守洛,拒李密,战于东门,为密禽。后王世充杀文都而津独免,密败,复归洛。世充平,高祖素与津善,授谏议大夫,检校黄门侍郎,陵州刺史,卒。父琬,仕为成州刺史。安石举明经,调乾封尉,雍州长史苏良嗣器之。永昌元年,迁雍州司兵参军。良嗣当国,谓安石曰: “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荐于武后,擢膳部员外郎,迁并州司马,有善政,后手制劳问,陟拜德、郑二州刺史。安石性方重,不苟言笑,其政尚清严,吏民尊畏。久视中,迁文昌右丞,以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兼太子左庶子,仍侍读,寻知纳言事。时二张及武三思宠横,安石数折辱之。会侍宴殿中,易之引蜀商宋

10、霸子等博塞后前,安石跪奏:“商等贱类,不当戏殿上。 ”顾左右引出,坐皆失色,后以安石辞正,改容慰勉。睿宗立,授太子少保,改封郇国,复为侍中、中书令,进开府仪同三司。太平公主有异谋,欲引安石,数因其婿唐晙邀之,拒不往。帝一日召安石曰朝廷倾心东宫卿胡不察对曰太子仁孝天下所称且有大功陛下今安得亡国语此必太平公主计也。 ”帝矍然曰:“卿勿言,朕知之。”主窃闻,乃构飞变,欲讯之,赖郭元振保护,免。迁尚书右仆射兼太子宾客、同三品,俄罢政事,留守东都。会妻薛怨婿婢, 笞杀之,为御史中丞杨茂谦所劾,下迁蒲州刺史,徙青州。安石在蒲,太常卿姜皎有所请,拒之。皎弟晦为中丞,以安石昔相中宗,受遗制,而宗楚客、韦温削相

11、王辅政语, 安石无所建正,讽侍御史洪子舆劾举,子舆以更赦不从。监察御史郭震奏之,有诏与韦嗣立、赵彦昭等皆贬,安石为沔州别驾。皎又奏安石护作定陵,有所盗没,诏籍其赃。安石叹曰:“祗须我死乃已。”发愤卒,年六十四。开元十七年,赠蒲州刺史。天宝初,加赠左仆射、郇国公,谥文贞。二子:陟,斌。(新唐书)【注】久视:唐代年号。二张: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二兄弟。博塞:博戏,下棋的一类的游戏。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后王世充杀文都而津独免       免:幸免B 后手制劳问,陟拜德、郑二州刺史陟:登高C 时二张及

12、武三思宠横          宠:恃宠D主窃闻,乃构飞变             构:设计陷害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组是()A 帝一日召安石曰 / 朝廷倾心东宫 / 卿胡不察 / 对曰 / 太子仁孝天下/ 所称且有大功 / 陛下今安得亡国 / 语此必太平公主计也B 帝一日召安石 / 曰朝廷倾心东宫 / 卿胡不察 / 对曰太子 / 仁孝天下所称 / 且有大功 /

13、陛下今安得 / 亡国语此必太平公主计也C 帝一日召安石 / 曰朝廷倾心 / 东宫卿胡不察 / 对曰 / 太子仁孝 / 天下所称 / 且有大功 / 陛下今安得亡国语 / 此必太平公主计也D 帝一日召安石曰 / 朝廷倾心东宫 / 卿胡不察 / 对曰 / 太子仁孝 / 天下所称 / 且有大功 / 陛下今安得亡国语 / 此必太平公主计也6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叙述了韦安石人生的起伏,有平步青云的时光,辅佐过武后、中宗、睿宗,晚年因得罪小人而一再遭诬陷,最后忧愤而亡。B 韦安石为人刚正不阿, 对倚仗武后宠信而胡作非为的武三思及张易之二兄弟,他也毫不留情,多次指责羞辱他们。C 雍州

14、长史苏良嗣器重韦安石,向武后举荐他,韦安石被任命为膳部员外郎,他为官有政绩,朝廷经过长期的考察,最终提拔他为文昌右丞。D 太平公主准备谋反,想要拉拢韦安石,因韦安石拒绝了她,并且得知韦安石在睿宗那里揭发她的阴谋,于是想要审讯他。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安石性方重,不苟言笑,其政尚清严,吏民尊畏。(4 分)(2)顾左右引出,坐皆失色,后以安石辞正,改容慰勉。(3 分)(3)皎又奏安石护作定陵,有所盗没,诏籍其赃。(3 分)【答案解析】 4B陟,晋升,进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