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国学经典研究系列教科研论文集锦浅谈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大学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186568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国学经典研究系列教科研论文集锦浅谈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大学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幼儿国学经典研究系列教科研论文集锦浅谈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大学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幼儿国学经典研究系列教科研论文集锦浅谈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大学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幼儿国学经典研究系列教科研论文集锦浅谈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大学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幼儿国学经典研究系列教科研论文集锦浅谈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大学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国学经典研究系列教科研论文集锦浅谈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大学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国学经典研究系列教科研论文集锦浅谈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大学毕业论文.doc(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董盼盼幼儿的礼仪行为是在其社会交往中养成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培养。从幼儿礼仪教育这方面入手,抓住一切机会,为幼儿创设条件,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礼貌用语和交往方法,独立幼儿大胆表现自己,敢说、爱说、多说、会说,主动与人交往,从而使幼儿的礼仪行为得到培养和发展。在当今中国3.2亿个家庭中,20.72%为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特殊的环境使儿童处于“独”的单点结构中。1独生子女特有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同礼仪教育的核心思想相违背,像“融四岁,能让梨”的礼仪经典已成为历史美谈。特别是当前受到升学考试指挥棒的左右,很多家长只

2、注重孩子的早期智力及技能开发,在生活照顾、行为塑造方面过分溺爱,从而造成幼儿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有时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也有一些孩子因为不擅社交,孤独无伴,而形成了任性、内向、偏执等不良性格。对孩子的这些行为表现,家长大都放任自流,不加重视。加之当前社会对有关幼儿礼仪行为规范教育的局部研究较多,整体探讨较少,礼仪教育的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环境和认识规律、接受能力不能有层次、有系列的联系在一起,从而造成幼儿礼仪教育发展没有具体可操作性的礼仪教育实践方案和措施。礼仪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针对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

3、探索,通过对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及家庭、社会生活中进行礼仪教育,探讨出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礼仪教育方法、原则和途径,以丰富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经验。_ Vl T Jg8i(_/;|:iW0同时,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懂得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但这一过程是渐进的,同时也是漫长的,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能单纯地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要遵循一定原则与方法。1. 礼仪教育的游戏化幼儿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通过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礼仪认知的情感认同,利用游戏、情景练习等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礼仪教育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根据幼儿行为品质形成

4、的发展特点,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幼儿对待周围人和事的正确态度,发展其观察、语言、想象、社会交往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例如: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根据角色的不同,要求爸爸妈妈爱护孩子,孩子要对爸爸妈妈有礼貌,通过角色的转换,让幼儿进入他人角色并体验他人情感和经验,从而习得该角色的行为;幼儿教师还可以把一些日常礼貌用语编成儿歌再配上简单的动作,利用饭前、午睡前和离园前的空闲时间和幼儿一起互动,这样既可以减少时间的隐形浪费又可以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使礼仪教育游戏化、兴趣化。 2. 幼儿礼仪教育的课程化 幼儿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

5、的教学活动,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及教学计划,定期向幼儿展开礼仪教育。一方面,我们可以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设计成幼儿喜欢的、易于接受的教学内容,如故事、儿歌等。儿歌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通过孩子与家长和老师自编及收集,使孩子们知道了那些是礼仪,礼仪都有那些行为,也了解了礼仪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快乐。如:学做小客人让幼儿知道到了别人家做客时应该轻敲门,礼物要双手送,在别人家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礼貌用语我知道这首儿歌让孩子们知道“请”“对不起”“别客气”等礼貌的用语要常用。另

6、一方面,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同样可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手工课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儿借东西用,像剪刀、胶水等。我们就要求幼儿在借东西的时候要讲礼貌,要和别人说“谢谢!”不小心把别人的作品弄坏了要说“对不起”,需要别人帮忙时“请帮帮我”。幼儿不但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还懂得了一些礼仪方面知识的运用,可以说是两全其美。23. 幼儿礼仪教育的生活化习惯的养成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动化”的过程,所以,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及时抓住机会,适时的

7、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通过反复的演练,让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促进价值内化,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幼儿的礼仪水平。于是,我们要把幼儿礼仪教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随即进行。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社会性的礼仪行为发展的契机,幼儿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积累社会经验,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生活。因此,幼儿园在游戏、入园、进餐、入厕、午睡、户外活动、教育活动、过渡环节等一日生活中,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情境,制定各项行为规则,同时对每个环节的行为提出具体要求,把礼仪内容细化到个环节中。如幼儿入园能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与父母说再见等,进餐时做到文明用餐,保持桌面干净,爱惜粮食

8、,饭后养成漱口和擦嘴的好习惯,午睡时能安静入睡,不影响他人睡眠,在户外活动、区域活动和教育活动时,幼儿能够文明讲话,不争抢玩具,幼儿之间懂得谦让,并且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4. 幼儿礼仪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自然结合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帮,有着五千年悠久的传统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礼仪文化,一个个古代的人伦道德的故事如孔融让梨、破冰取鱼等尤为感人,对我们现代的儿童都是很好的尊老爱幼,相互团结的礼仪教育,幼儿园根据本园所处的地域,充分挖掘民间文化习俗,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幼儿在寓教娱乐中进一步了解古代礼仪文化,促进幼儿良好的礼仪教育,推动幼儿整体性全面发展。开展的一系列

9、以中国节日为主题的活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等。通过主题活动的逐渐展开促使幼儿更深刻理解并体会到中国节日的魅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如在春节带着幼儿拜年,让幼儿知道其礼节,在重阳节带幼儿去敬老院,让幼儿懂得“孝道”,从而要尊重长辈、孝敬老人等。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通过礼仪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进程,会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良好的礼仪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礼仪行为过程是渐进的,同时也是漫长的,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能单纯地以成人的标

10、准来要求幼儿,否则,所谓的礼仪将成为童心的枷锁,成为新的“三纲五常”。 参考文献1 吴晓蓉.重庆市主城区03岁婴幼儿教育问题调查与归因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8,10:第21页.2吴向英. 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绍兴市市级课题)用爱灌注成长的土壤 耿金铃“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巴特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经过五千年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虽历经沧桑,仍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是我们

11、的民族资本,它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研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更是新世纪我们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自古以来就被冠以各种称号,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人说:“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怎样才能担当起这些美丽的称谓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活动是人与人的交流,是爱与爱的交融。如果把幼儿园比作一个百花齐放的花园,我不愿做修剪花草的园丁,我要做滋润土壤的甘露,因为园丁的工作是按照预想的蓝图去裁剪花草的尺寸,而甘露则是为花草滋养一份肥沃的土壤,使其自由、茁壮、毫无后顾之忧的成长。我们的孩子,如同

12、一颗颗幼苗,脆弱但生机勃勃,他们需要呵护,需要爱,但这种爱不是剪刀,是土壤,是可以让他们扎下生命之根,自由地伸展四肢、拥抱阳光的土壤。教师,就是要用爱的甘露,去滋养这孕育生命的土壤。一、怎样对待我们的孩子 初为人师的我,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清澈的眼睛,稚嫩的脸庞?儿童观,是我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一样的童真,一样的可爱,但却有不一样的想法,不一样的个性。这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有不同的兴趣,不同的的需要,不同的成长秘密。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首先应当正视儿童这一独立存在体,把儿童当作人,有独立个性的人,正在发展中的人。教师与儿童的交流是人与人的交流,是蹲下身来,平等的对话

13、。如果你正视那一双双清澈见底的眼睛,深思它们所隐藏的成长秘密,以及他们身上那些整装待发的巨大潜能,谁还敢说自己是生活的巨人呢?华尔华兹的一句“儿童是成人之父”,一语道破天机。走进儿童的世界,悉心观察,我们会发现童年散布着人生的各种种子,道德、情感、思维,无不包含在这些种子之中,成人的各种习惯、技能无不孕育于这些种子之中,“如果说成人经过无数智力的磨练而变得足智多谋,那是因为他曾经是一个儿童”,玛利亚蒙台梭利著,金晶,孔伟译:童年的秘密,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1,170页正是儿童,塑造了成人,正是童年,孕育了我们的成人世界。瑞典作家爱伦凯 甚至预言,未来的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如此一来,

14、我们怎能不对这些未来的“巨人”肃然起敬?难倒我们不应该怀着尊敬和期待对待这些看似幼小的生命吗?难倒我们不应该用爱去培育他们身上的那一粒粒生命之种吗?二、怎样对待我们的教育 如果说儿童观是我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那么教育观,必定是我要正视的第二个问题。作为一名接受过系统师范教育的初入职幼儿教师,应该怎样看待我们的幼儿教育?应该以怎样的虔诚去捍卫这神圣的事业?应该怎样担负身上的职责,才能对得起那一双双清澈无瑕的双眼?教育,是我们的工作,但更是一项爱的互动。孩子的心灵是充满爱的,不管是对周围的环境,还是对身边的成人,他们无不饱含着爱意,他们对教师的依赖,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依赖?那么为人师的我们,是不是

15、也应该用爱去回应他们,用爱去奠定教育的根基?(一)倾听孩子的需要我们知道,新生儿的诞生是从一种环境进入到另一种环境,前者是天然、舒适、适宜其生存的母体环境,后者是被人类改造过的社会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他们要经历种种挣扎才能得以生存,哭,是他们对种种恐惧与不安的表达,是他们对各种需要不被理解的控诉,他们需要成人的细悉心照料,需要爱与理解去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幼儿园是孩子踏入社会的第一站,对于这些刚刚走出家庭环境,走进另一个大环境,同样面临环境适应的幼儿,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怀着照料新生儿的心情去关心爱护他们?入园焦虑现象恰好向我们论证了环境在幼儿心中的地位,哭闹、任性、发脾气,是因为陌生环境带来的恐

16、惧和不安,是他们在还不懂得怎样使自己适应新环境时的情绪表达,这时老师的爱抚、拥抱是给他们安全感的最好镇静剂。因此,面对类似的情况,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粗暴地制止他们的哭声,而是用一颗敏锐的心,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去探究他们的内心需要,去寻找他们哭闹、任性的根源。发脾气不是因为他们“不乖”,而是因为他们的成长受到了阻碍。放弃自己的“巨人”形象,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他们成长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我们自以为重要的东西,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发展畅通无阻。(二)为孩子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心理的易受暗示性,决定了环境在其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协调好大环境与小环境的关系,使所有的环境取得正向一致,最大限度地发掘、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