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184571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及反思课文简析: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了一个有关玄奘于成名前,在师父的指导下,坚持在高僧济济的法门寺苦心潜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的帮事。说明“一个人的成才是离开社会的。就像一棵树,不能远离森林。“本文结构简单。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玄奘远离森林;第二部分写玄奘在师父的指导下,决心留下法门寺。第三部分,玄奘终成名僧,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课文对两处松树的描写和议论中揣摩所包含的意思。2、引导学生领会课文通过某种事物比喻一种道理的写作方法。3、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重、难点:1、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课文对两处松树的描写和议论中揣摩所

2、包含的意思。2、引导学生领会课文通过某种事物比喻一种道理的写作方法。3、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具:小黑板教学理念:本文是一个传说,又是一个故事,作者通过这个小故事说明的一个含义深刻的道理。所以,我先让学生讲故事,再由问题引领,带任务学习。从中体会作者借某种事物比喻一种道理的写作方法,再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到一个做人的深刻道理。教学程序:一、生活常识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我西游记的主人公是谁?那在这些人中,有一位锲而不舍的取经人是谁?唐僧的生活原形人物就是玄奘。本文讲的就是他在成名前是否留在法门寺的一个故事。想听吗?板书课题:生命的林子。二、整体感知,讲述故事。1、学生自由读文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书上作批注,为稍后的讲故事做好准备。2、个别学生生动的讲故事。三、读文、悟意。1、问题引领,出示小黑板:(1)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2)玄奘最后为什么又留了下来?(3)老方丈用的什么方法?(4)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5)你最欣赏课文的哪些语句?2、自学。在书上作批注。3、交流收获。(1)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法门寺“香客如流”,“法事应酬太繁”,难得“静思养神,潜心修身”。“感到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谈经论道却是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他想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静心学习,尽快成才。(2)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不是很草率的?你从哪能词可以看出来。我们把这个句子带着感情

4、读读,好吗?(3)玄奘最后为什么又留了下来?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个别学生读第8自然段。)(4)老方丈用的什么方法?在第几自然段?(个别学生读第5、6、7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两个问题: 老方丈问玄奘愿做烛火还是太阳的用意在哪儿?老方丈是怎么劝说的?(5)在这儿老方丈的用的方法是什么?(作比较,打比方)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齐读最后一段。(一个人的成才是离开社会的。就像一棵树,不能远离森林。)人由此你想到了哪句名言或警句?请批在书上。(6)为什么离不开社会?(竞争!)你又想到哪句格言警句?请批书上。(7)练习用打比方说明一种道理的方法说话。三、感情朗读,总结全文。1、有感地朗读全文。(1)说说全文

5、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你认为读好本文的重点是哪些语句?(2)练习有感情读好自己认为重点的句子。(3)有感情地读好全文。2、同学们,我们要想向唐僧一样出人头地,就要把自己放在社会中去接受竞争,让自己也像文中的松树一样为了得到一点阳光而奋力向上拔。于是:“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让我们牢记这两句名言吧!出示小黑板:A、天生我材必有用。B、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四、巩固延伸,布置作业。出示小黑板(硕果累累):(1)我想积累这些词句:(2)我明白了一些做人的处理:(3)我想续写生命的林子。(4)我知道题目为什么叫生命的林子了。选三个给自己的学习伙伴说说。板书设计:生命的林子山野小寺 玄奘 法门寺两三棵

6、树 松树 松林 竞争 成才我们 社会教学反思:上完这节课我虽然感觉还可以,可总觉得有一点小问题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效果。我原想,不就是讲一个小故事吗?这好说。可我想错了,我喊了一个举手很积极的同学,可是他讲得是那么生硬,且故事情节十分不完整。恰恰就在那时,该上场的教育机智也不知去哪儿了。还有一点小问题:课堂导入语的设计不是那么吸引人。我想,如果我把它改为:“同学们,你想让自己成才吗?好,那就让我们一起为我们有这个远大的志向而鼓掌吧!可是,在我们的奋斗中常会出现可怕的竞争呀,你能讲讲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好,现在我们学生的这篇课文就与这有关。”这样多好,既很有吸引力,又在师生平等对话中把同学们带进入了学

7、习主题。不过,优点还是不少的。如: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面。在本节课上,为了让同学们读好老方丈说的一席话(那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也是含义深刻的地方)。我选用了三次个别学生读,两次齐读。第一次齐读是想了解一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然后,三个学生进行个别朗读,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很让我欣慰的是,个别学生的朗读一个比一个好。所以在时机快到时,又进行了一次齐读。真棒,这次,将课堂推向了高潮。2、关于培养学生说理能力方面。本文老方丈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认为在节课当中,不仅要让同学们记住这个道理,要求自己在生活中能正视竞争,还要让同学们学会文老方丈的说理方法。于是,我在同学们明白此方法后,赶紧抓住时机让学们练习一下。3、知识的检查与延伸与拓展方面。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后,我设计了“硕果累累”对学生在本节课上的所学进行小组内汇报,这样同学们通过自己选择说话题目的交流,达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又收获到了别人的新信息。课后作业题也是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下的。这就体现了新课标的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个理念。4、设计问题方面。为帮学生学好本文,我精心设计了五个有层次、过渡性强的问题。(1)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2)玄奘最后为什么又留了下来?(3)老方丈用的什么方法?(4)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5)你最欣赏课文的哪些语句?在学生的学习中发现,还是能起到引领学生自学的作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