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历史沿革.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183426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历史沿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青岛历史沿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青岛历史沿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历史沿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历史沿革.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历史沿革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始末中国 青岛 史志办网站 http:/ 作者 : 文章来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侵略扩张势力企图借机实现其进一步侵略中国的野心。这期间,欧洲各国都把精力用于欧洲主战场,德国也把在青岛的军队大部撤回本国。德国无力顾及远离本土的胶澳殖民地,便向中国政府表示愿意归还青岛,根据1898年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德国并不受损失。日本获悉后,极为不满,并公然进行干涉,强迫中国政府立即停止此事。袁世凯为争取日本对他恢复帝制的支持,便放弃了收回胶州湾的拟议。8月初,德国皇帝宣布胶州湾进入军事戒严状态。德国在远东的许多侨民被征召入伍,或被编为预备役人员。8月15日,日

2、本政府通牒德国政府:应将青岛租借地无条件地暂交日本接管,并将德国在日本、中国水域内的所有船舶立即撤出,或者解除武装。8月23日,日德断交,日本正式对德国宣战,随即调集兵力5万余人(内有英军2个大队1682人)、战马1.2万匹,准备攻打青岛。另有各种舰船70余艘,准备进行海上作战。中国政府对日德两国在华的争霸战争不仅未加干预,而且还在山东半岛潍县以东划出特别行军区域,让日本军队通行,听任日德双方交火。1914年8月27日,日本第二舰队到达青岛海域,封锁了青岛海面。由师团长神尾光臣率领,日军独立18师团乘船于9月2日驶抵龙口附近海域,次日便开始登陆。日军先头部队山田支队占据黄县、莱州、平度、胶州,

3、直抵即墨,一路抢杀劫掠,把中国当成敌国。占领胶州以后,日军不理睬中国政府划定的“中立区”,仍沿胶济铁路向潍县车站以西侵犯。日军主力登陆后,沿莱州、平度向即墨推进,于9月19日到达即墨。日军崛内支队等9月18日开始在崂山仰口湾登陆。9月20日,山田支队从即墨向青岛进发,进至栾家、仲村一线,师团主力进至即墨。9月23日,英军两个大队也在崂山湾登陆。27日英日联军向孤山至浮山的德军阵地发起攻击,占领了从李村至沙子口、孤山至浮山的阵地。9月26日,西进的金泽支队占领潍县车站,控制了胶济铁路。至此,日军完成了对青岛德军的包围。10月13日,日军攻城炮兵司令部、攻城重炮兵第四大队和步兵第二十九旅团等后续部

4、队在崂山湾登陆。一部兵力沿胶济线西进,一部兵力作进攻青岛的准备。经过一段时间的武力交锋后,10月31日清晨,日英联军发起总攻击,战斗持续6昼夜。11月6日,日军攻占德军中央堡垒。11月7日,日军向德军最后一道防线发起攻击。7时,德国总督卖尔瓦德克命残部挂起白旗宣告投降。11月10日,日德双方开始谈判。11月16日,日本军队入城。日德两国的争夺,给中国民众带来深重灾难。日军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仅在平度一地,就逼迫当地居民5天内缴猪羊各1000头、粮食500万斤、鸡2000只、小推车500辆。并公布惩斩令:“(一)妨碍日军一切行动者斩。(二)切断电线和倾损者斩。(三)知罪不举窝藏匪徒,从重治罪

5、。(四)村中一人触犯,全村之人尽处斩刑。”防守青岛的德军,在市内实行灯火管制,拆毁大批民房,构筑防御工事,强迫中国人挖战壕,架设电网。战乱中,自来水厂、电厂、港口码头等重要设施均遭破坏。德国人还趁战乱冻结银行存款,侵吞中国人民的钱财。青岛人民的生命财产毫无保障,工商业陷入瘫痪。中国居民受战火损害者1548户,仅李村区在外避难的就有12100人,财产损失1900余万元。中国工商业经10年时间才得以恢复。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依靠武力建立起野蛮统治秩序。1914年11月19日,日本侵略青岛军队总司令神尾光臣以第十八师团司令官的名义发布第一号军令,宣布对青岛实行军管。1914年11月27日成立青岛

6、“守备军司令部”,其司令官由陆军中将神尾光臣担任,直隶于天皇,统辖占领青岛日军部队及各机关,负责占领区内的警备;管辖民政事宜,并负责监督和保护胶济铁路及其附属矿山的经营管理。守备军司令部设立之始,所属主要军政机关有:参谋部、副官部、宪兵队、通信部、经理部、军医部、邮电部、水道部、埠头部、港务部、山东铁道管理部等,还有青岛军政署和李村军政署。军政署负责占领区内的公共秩序,征收租税和公课,引渡“违背军令、军律者”等。军政署设军政委员长,总理军政署各项事务。1916年5月,李村军政署合并于青岛军政署改设李村分署,港务部、埠头局、水道部、屠宰场、测候所、发电所改由合并后的青岛军政署管理。1917年9月

7、29日,青岛守备军司令部进行改组,撤销军政署及其分署,设立陆军部和民政部,分别掌管军民各项事宜。新设的民政部管辖除陆军各部队及各军事机关以外的所有机关,其中山东铁道管理部更名为铁道部,港务部改为港务所,附属于警务部。各机关职掌与德占时期基本相同。另外,民政部还下辖青岛、李村、坊子3个民政署。日本侵略当局接管了德国在青岛和山东的一切特权和利益,没收了所谓德国在青岛及山东的财产包括中德合办企业,接管了德人投资的淄川、坊子、金岭镇等山东矿区。日本重点实施以青岛为基地,沿胶济铁路扩大势力范围的侵略计划。1914年冬日本军队占领胶济铁路后,将其改为“山东铁道”,强占了全部路产,仅各种车辆就达1009辆,

8、其中机车37辆、客车972辆,由日本临时铁道联队管理。为加强管理和扩展,1915年3月设立山东铁道管理部统治胶济铁路。该部由青岛守备军司令管辖,下设庶务、运输、工务、计理、矿山五课和四方工厂。日本侵占青岛后,便向中国政府要求自派日本人充当青岛港口海关人员,不等中国方面答复,便驱逐中国人员,占领胶海关,把海关的财产资料收归己有,控制了海关业务。1915年1月1日恢复胶澳商港贸易。1915年8月,中日两国签定关于海关事务的协议,确定由日本取代德国把持青岛海关大权。1915年9月1日,胶海关重新开关,日本人立花政树担任税务司,截留二成税银。此前的税银数十万两也被日本侵吞。在夺取现成的港口、铁路后,日

9、本侵略当局便把主要精力用于盘剥见效简便的市政建设和工业、商业建设,疯狂掠夺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19151919年的5年间,日本投入建筑费6200万元,新增建筑面积58677坪(一坪为33.057平方米),为当时全市建筑面积85858坪的68%、全部建筑费8470000万元的73%以上。至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时,城市规模扩大了3倍。1914年12月28日侵华日军宣布青岛向日本本土居民开放后,日本人大批移居青岛。1911年在青岛的日本人为312人,1915年1月猛增为4000人,9月达到14000人。至1917年,居留青岛的日本人为18576人,1918年底在青岛的日本人为19260人。至

10、1922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青岛时,日本人已达24132人。先后建立了以聊城路、辽宁路为中心的两个日本人居住区,开设多处中小学供日本学生就读。日本人不仅掌握了青岛的政权,还加强了对工业、商业、金融等方面的控制。1916年,日本在青岛着手筹建大型纱厂,并在济南等地设商行控制原棉交易,压价收购,盘剥棉区农民,垄断了原棉的产销。1917年日本内外棉株式会社青岛内外棉工厂率先开工投产,后相继建成第二和第三工场,1923年全部建成投产。大日本纺绩株式会社青岛大康纱厂于1919年兴建,至1922年9月第一、第二两工场均投入生产。1921年,日本富士纺绩株式会社青岛富士织厂、日本钟渊纺绩株式会社青岛钟渊纱厂

11、开工兴建。1922年,日本日清纺绩株式会社青岛隆兴纱厂也开始建设。这些企业是日本在青岛的骨干企业。此外日本人还在青岛开设了制粉厂、火柴厂、缫丝厂、制油厂等,以雄厚资金和技术力量压制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除直接投资办企业外,日本还通过与华商合办企业的形式进行投资活动,以青岛为据点,把经济掠夺的触角沿胶济铁路干线伸向山东腹地。1913年日本正金银行在青岛设立分行,以雄厚的资本实力操纵山东的进出口贸易。1917年和1920年,日本又在青岛增设了朝鲜银行和正隆银行的分支机构。此外,这一时期还设立了几家中日合资银行。日本侵略当局还利用特权进行鸦片贸易,危害中国人民。仅据1916年、1918年、1921年

12、三年的统计,通过青岛港输入的鸦片就达19934斤,价值167.472万元。日本侵略当局实行鸦片专卖管理制度,1916年在青岛停止贩烟禁令,公开招商销售鸦片。1918年虽迫于中外舆论禁贩鸦片,但仍未停止进口。及至1920年,虽有一些烟馆歇业,但烟户仍可领照吸食。1922年4月,日本侵略当局虽正式宣告取消鸦片专卖,但实际上,日本奸商、浪人与军政要员勾结走私、贩卖鸦片的活动从未停止。对青岛的中国民族工商业,日本还采取征重税等手段加以压制排挤,偶尔批准设厂,侵略当局也极力阻挠其发展。华新纱厂是青岛仅有的一家大型华商纱厂,也是青岛最大的中国民族资本企业。德占时期,该厂已筹建厂房。日本侵占青岛后,华新纱厂

13、准备继续筹办,但遭到日方刁难,难以进展。直到1916年日资内外棉纱厂建成投产后,华新纱厂才获准兴办,于1919年投产。该厂受日本侵略当局和日资纱厂的压制,经营步履维艰。至于其他中国企业,大多资本短缺,设备落后,经营更为困难。这期间,城市人口有了较快增加。1914年全市人口为165000人,1922年为290000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工商业也得到发展,1915年青岛市进出口总贸易额为4760万海关两,1922年达10836万海关两,成为一座有相当规模的工商业城市。日本大力推行奴化教育,不仅将德国人所办各学堂逐渐恢复,还开办了青岛高等女子学校、青岛中学校等若干处重要学校。各类学校都规

14、定必须学习日语,推行奴化教育。日本在青岛创办了大青岛报(1915年)、青岛新报(1915年)等,为日本侵略政策提供舆论支持。其后一些出版物相继面世,广泛涉及青岛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情况,公开出版的就达几十种之多。日本侵略当局仿效德国人,1915年2月将青岛重要的山头、街道、公园、岛屿等名称改为日本名称。日本侵略当局还在青岛贮水山建立日本神庙,开展宗教活动,为其侵略政策服务。日本侵略当局颁布青岛守备军治罪特例、青岛守备军刑事处分令,严令中国人民遵守,否则按军法处罚。在严酷的“军法”镇压下,青岛人民丧失了自由,日本宪兵可以用任何借口对中国居民予以拘留、审讯、判刑乃至杀害。在日本人管理的监狱中关押着大批中国人,许多反日人士惨遭杀害。1919年12月,被囚华人12人越狱,仅4人逃出,其余的人再次被捕,4人被杀。青岛工人处境悲惨。一般工厂的工人每天都要工作12小时以上,中间没有吃饭时间。工作中稍有差错,就要遭到日本监工的毒打、罚款,许多工人遭折磨后生病、致残乃至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