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练18 散文阅读(三).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18072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练18 散文阅读(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演练18 散文阅读(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演练18 散文阅读(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演练18 散文阅读(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演练18 散文阅读(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演练18 散文阅读(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练18 散文阅读(三).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演练18散文阅读(三) (时间:40分钟分值:4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水的行走沈念水,从四面八方走来,汇聚成湖湘大地上鼎鼎有名的洞庭湖。一湖水,给了这城市灵性、厚重、声名,也给了这城市苦难、悲痛、漂泊。七八年前,城市滨水的岸线建起了风光旖旎的沿湖风光带。每天都有休闲的人、散步的人、看湖的人光顾这里。他们共同目睹过圆鼓鼓的太阳,从远处湖洲的芦苇丛中,纠结着朦胧的雾气,浮上来,或沉下去。斑驳的云影,褐黄的苇穗,随着习习的风,与没有边际的水光遥遥呼应,注视着水的行走,人的行走。水的行走翻开尘封的史册。原为古云梦泽(春秋时,梦在楚方言中为“湖泽”之意)一部分的洞庭湖,一直活跃

2、在历史的记载中。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注指出,湘、资、沅、澧,“凡此四水,同注洞庭,北会大江”,盛弘之荆州记中描绘,“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百里,日月出没其中”,青草湖就是当时洞庭湖的通称。可这些历史的文字中,谁也没道出湖的生命几时诞生。这本身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地壳运动造就了它,历史传说揭秘了它。刘海戏金蟾、东方朔盗饮仙酒、舜帝二妃万里寻夫的民间传说都源于此。湖区广为流传的是,农历二月二日,龙王为下嫁湖区恶毒财主家的三公主所遭历的不幸报仇雪恨。“龙抬头”,地裂天崩,方圆八百里陷落积水成湖。当地百姓把二月二日定为龙的纪念日,也把这一天当成了洞庭湖形成纪念日。湖没有源头,又有源头。远眺这个以马蹄形盆地

3、出现的湖泊,但见湖湘儿女的母亲河湘江滔滔北去,万里长江滚滚东逝,湖湘大地上众多有名无名的河流情牵此地。没有哪一座湖泊具有它这般的包容。她就像覆盖源头支流的树冠,苍翠葱茏,茂盛蓬勃。汨罗江是湖的源头之一。和朋友谈起曾逐水而沉的屈原,这位两千多年前的行吟诗人笔下的洞庭那么神奇。湘君和湘夫人这一对美貌的恋爱之神,乘轻快如飞的桂舟,在动听的箫声中,飘曳于秋风袅袅的洞庭秋波之上。再回溯时光深处,李白、杜甫、韩愈那些伟大诗人的脚步、诗情,曾经跟着水流一起行走、涌动。慈氏塔、岳阳楼、怀甫亭、仙梅亭、吕仙祠这些见证历史的建筑,至今还依湖而望,以建筑的语言续写着湖的人生,铸造着湖湘大地地域文化的符号与标志。 水

4、的行走书写无声的言说。人赖以生存的湖,也有过狂躁和残暴。湖波翻滚,洪水滔天,挣脱困缚的龙王爷怒发冲冠,湖堤溃决,一片片砖屋瓦舍与粮棉作物被夷为平地。仓皇的人们只有收拾仅存的家当,迁往垸外的高地。这些年来的退耕还湖,三峡大坝的修筑,留下的是一道道高筑的坚堤。沿堤看湖,湖堤倒变成了欣赏湖区最美风景的理想之地。水的行走打开幻想的空间。和朋友拍落白日行走的疲乏,闲坐新修成的岳阳楼景区仿古城墙内的茶肆,漫谈湖的前世今生。这湖,夜色中是那么从容,不急不缓日夜不息地奔流着,有谁知道它背负了多少堆弃的污浊,承载了多少强加的痛苦,宽容了多少恶意的索取。可她仍像母亲对孩子一样对待着湖边栖居的人们,无怨无悔。愈深愈

5、黑的夜,极目难定远近。你看不清湖的面孔,只有凭着聪敏的听力去获知,让湖风一一悄悄地拂动你的思绪,告诉你想知晓的一切。黑暗里包藏的事物、记忆,与流淌的水波一同飘逝。我们隐隐听见水声,是湖波拍击堤岸,又像是来自远方的湖底梦语。水不是流在湖里,而是流在一种叫“黑”的色彩里。沿湖的灯火投到水面,成了满湖的星子。湖波奔流,人事皆非。历史的沧桑巨变和凝重呼吸就深深地植入浩渺的湖波里。清凉的湖风中夜色渐浓,这一湖奔流不息的逝水,将赴向何方?一丝一缕纠缠的生命的困惑奔袭而来,岁月的沧桑,宇宙的浩瀚,人生的苦难思绪如湖边潜滋暗长的苇草,飘摇,飘摇。我对朋友说我不是湖边常客,我更习惯远远地听,倾听湖的心语,思索湖

6、的前世今生,想象湖的未来 (选自文艺报,有删节)1请简要赏析文中“思绪如湖边潜滋暗长的苇草,飘摇,飘摇”一句的语言之美。(5分)答:_2作者在文中说,“一湖水,给了这城市灵性、厚重、声名”,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这一湖水,给了这座城市哪些“灵性”。(4分)答:_3作者在文中说:“湖没有源头,又有源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6分)答:_4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中说:“湖波奔流,人事皆非。历史的沧桑巨变和凝重呼吸就深深地植入浩渺的湖波里。清凉的湖风中夜色渐浓,这一湖奔流不息的逝水,将赴向何方?”请联系全文谈谈这几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答:_二、阅读下面的文

7、章,完成58题。(21分)槐 树 记李汉荣我小的时候,老家门前的这棵槐树也还小,比我高不了多少,我把槐树当成我的哥哥。早上起来,我首先跑到槐树跟前,站直身子,与我的槐哥比个子,我的个子自然是比不上槐哥的。槐哥呢,一点也没有因高我一头而得意忘形,只是静静地站在我面前。 我喜欢槐哥的安静,安静里,有天宽地阔的心境;我还喜欢槐哥的单纯,就那么一身绿色,一身清爽,顶多还有几声鸟叫、一弯素月相伴,却怎么看怎么好看,怎么读怎么耐读。我常常把心里的话说给槐哥,他总是耐心地听。有时,他感到必须对我说点什么的时候,总是把翠绿的叶子一片片展开,把写在“手心”的每一个字放在我的眼前,让我反复阅读。在他的语言里我看到

8、的总是明亮、绿意、温柔和来自内心深处的芳香。 后来,我偷偷爱上了一个名字散发着淡淡青草香的女孩儿。但这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大事,又是怎样神秘和圣洁的事,就如一个人赤着脚向着一片纯白色的雪地走去,既害怕踩脏了那片雪地,又忍不住走向那梦境般的洁白。在一个静静的月夜,我对槐哥说了我心中的秘密,我看到槐哥也和我一样忧郁了起来,我明白了,槐哥也愿意分担我在春天的苦涩。我情不自禁地拿出小刀,在槐哥身上刻上了那个名字。为保密起见,我特地站在凳子上,在树的高处,郑重地,一笔一画地刻上那个美丽的名字。槐哥,成了我初恋的纪念碑。后来,槐哥就越长越高了,高出屋檐,高出屋顶,高出烟囱,高出柳树,高出榆树,高出杨树,高出那

9、本来就很高的椿树,高出我青春的心跳能够触及的那部分天空。渐渐的,我只有仰起头才能看见槐哥那高高的树冠。我知道,槐哥不愿我老是守在他旁边画一些重复的笔画,槐哥自己也看见了比屋檐和屋顶更高的天空。于是,我走出了家门。 几十年后,我回到故乡时,槐哥已长成参天大树,样子也有点儿苍老了。面对他,我只能仰望。但他分明还是认识我的。我站在他跟前,立即就嗅到了他内心里的清香。多少年来,他一直把这纯真的香气保存在内心里,以这样美好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存在。而我们人类却远远没有这样美好,我们总是在太多的污浊里游走、捕获,成熟着和成功着,渐渐忘记了我们也曾经那么纯真和美好过,直到污浊将我们改造成另一种生物。此刻,我呼

10、吸到了槐哥内心里保存的动人的清香。我在心里叫了一声:我的好槐哥啊!为我洗心,为我招魂啊!我的槐哥不说话,憨厚地站着,站在他一直站的地方,我的槐哥,已经把这片土地站成了芳香的磁场。我仰望着我的槐哥,像仰望着我越来越值得尊敬的伟大的祖父。我忽然记起了多年前我刻在槐哥身上的名字,那个美丽的名字,那个春天的秘密。槐哥,你把那个动人的名字一直藏在身上,不停地带向高处,不停地向天空奔跑,仿佛要把她放在月亮上,放在天上最坚固的“大理石”上。我终于明白,我此时仰望的已不只是一棵树,我在仰望生命中最纯洁的部分。在似乎不懂生命的时候,我们用透明的心、真挚的忧伤,创造了最初的秘密和童话。那时候,我们站在世界的低处,战栗着,小心保存着自己露珠一样透明的心,它如此干净,如此珍贵,如此脆弱易碎,世上找不到任何合适的纯真器皿来珍藏它,以致有多少青春的宝物都摔碎了,散落了,消失了。所幸,我的槐哥为我保存了我生命中最纯洁最无价的部分,一直把它托举到好似蓝宝石的天上。我在仰望,一个正在老去的人,如今回过头开始仰望他早年的童话。(选自散文,有删改)5请简要概括作者笔下的槐树的特点。(4分)答:_6文章第五段写“我”对“初恋”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