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效活动撑起品德课堂.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178823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有效活动撑起品德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让有效活动撑起品德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让有效活动撑起品德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让有效活动撑起品德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让有效活动撑起品德课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有效活动撑起品德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有效活动撑起品德课堂.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有效活动撑起品德课堂 窗体底端窗体顶端新课程特别强调课程的活动性,活动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是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而学习的最终目的则是要促进学习者大踏步地前进,并具有尝试将知识迁移到新学习情景中的能力。因此,对学习活动程序的安排便存在着一个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又必须是经济有效的问题。如何在课堂中开展活动,开展有效的活动,以促进学生体验,感悟和提升呢?这似乎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的事情。04年12月7日,浙江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绍兴嵊州召开。其中,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一小的周建忠老师执教的竞争与合作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

2、课堂中高效的活动设计更给我以很多的启发和思考。教学陈述教学第二板块的目标是通过两次合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怎样才是合作。合作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值得一提的是,周老师在课前对班级进行同质分组,特地将原来习惯的小组打乱,避免小组活动的定势影响,学习和不同的人合作。一、第一次合作活动开始了。1、老师宣布规则:用橡皮泥捏一只大熊猫,老师喊停就停,最快的前三个小组分别获冠亚季军。(老师宣布后并没有马上让孩子动手,而是说:谁能把我的规则重复一下?竞争要有规则再一次被强调,被渗透。)2、活动后,老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展示,然后分别采访速度快的和速度慢的小组。3、速度快的小组介绍经验:每个人的工作都分配好了。头

3、,身体,竹子都有专人负责。(大家啧啧称赞,这个组的孩子不仅做好完整的熊猫,还把熊猫爱吃的竹子都做出来了。)4、老师随即板书:分工清楚5、速度慢的小组总结教训: 抢着做,没有合作。(最慢的小组只做了个粗糙的头,大屏幕一打出,大家都笑了。发言的女孩笑个不停,一脸的尴尬,好不容易才把话说清楚。)6、老师引导孩子得出合作必须要:分工清楚,意见统一,抓紧时间,团结协作(此时,合作的要义在活动中显现出来,很自然,而且都是出自学生之口,又体验才有感受呀!)二紧接着进行第二次合作活动1、老师指着板书,说:这些都是我们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如果让小组再来一次捏动物比赛,而且不规定捏什么动物,你们首先想干什么?2、

4、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3、出示课件为了我们小组获得胜利,我们必须好好合作:动物的名称小组分工我们的口号(看得出,这个表格的设计目的是一种合作方法的指导。讨论后,让每个小组齐呼口号,团队的凝聚力一下子就激荡开来了,感觉就是不一样。)4、第二次的规则是用橡皮泥在规定的4分钟内捏一个可爱的动物5、进行展示交流6、特别采访第一轮落后的第九组和第六组,尤其是第九组,第一次是最后一名,这次是第一名,而且只有三个人。(曾经是最后一名的第九组,这次是第一名。她们捏了一只色彩斑斓的蜗牛,效果很不错。又是那个女孩子发言,此时,她没有笑,而是一脸的凝重。她结合自己的活动体会谈了成功的原因。)7、周老师兴奋地说:比第

5、一进步多了,这就是合作带来的成功!(此时,不仅是上课的同学,还是在场的听课老师,都深深感受到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份凝聚力,加上合理的分工,以及每个人的智慧,绝对会产生一次成功的合作。)反思捏橡皮泥,如此一项简单的活动,却使学生有了深切的感悟,毫无疑问,这个活动是非常有效的。那么,在品德课堂里如何找到有效活动的支撑点呢?1、善于建构是有效活动的前提众所周知,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有意义的知识并非是教师手把手地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品德教育更是如此。课例中捏橡皮泥是一项很普通的活动,可我们发现这两次合作活动却体现了一定的梯度。小组第一次捏橡皮泥活动由于基本没有

6、指导,学生缺乏真正的合作,成功的案例很少。正是这样的失败,引发学生的反思反思不成功的原因,反思合作的方法。两次体验活动中,学生和原来的经验形成一定的“冲撞”亲眼目睹用今天学到的合作方法进行合作,比原来没有方法的合作更为有效,从而把文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知识。师生讨论后进行的小组第二次捏橡皮泥活动,实质上是学生学会合作的一次实践和尝试。学生有了共同的目标,和合理的分工,使学生的作品更具有创造力,合作成果带来的体验深深烙印在学生心中。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和活动后,安排了老师适时的点拨和学生自主的交流、反思环节,把活动的感悟和理性的思辩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课堂上,周老师特别善于把握生成,及时进行采访谈

7、体会,学生的心绪体验就比较丰富,收获也在其中了。此时,学生对合作的兴趣已经变成了一种情感上的需要。新课程呼唤生成,但生成不是顺其自流,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的自然学习过程,是一个发展过程。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提高(发展),那么课上与不上就没有区别,尤其是品德课程。这又从另一个侧面向我们提出一个活动化学习的操作要义,那就是体验活动应当是建立在学生兴趣与需要基础上的,并且其目标指向是多元的。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体验就将失去动力,也就难以言及建构。如果忽略了目标的多元性,体验与建构就将局限于单一的认知层面,也就失去了活动化学习的应有教育优势与价值。如此,研究教材后明确提出的需要达到的结果性目标,才能

8、自然生成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切入点,并由此形成有助于学生发展的体验性目标。2、 好的载体是有效活动的保证创设适当的学习活动情境,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明白道理,是品德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说到活动教学,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恰当设计、组织活动,保证活动效果,以达成教学目标。从这节课来看,有五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1)载体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设计捏橡皮泥活动,是为了通过对比,理解和体验“合作使得团队更加具有竞争力”,领悟怎样才是真正的合作(而不是四人凑在一起就是合作),合作要有共同的目标、合理的分工、相互的协作、集体的智慧。试想,换成

9、搭象棋(搭成一个造型),效度就没有这么好,因为搭象棋人多不一定能搭好,有时一个人搭反而更好。这种效度来源于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比如同是四人小组,为什么我们没有完成作品呢?)来源于情感上的激荡(最慢组变成了最快组的结果反差,体验到合作的可贵。) (2)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活动。(3)活动的载体选择,要考虑到教学成本,便于课堂组织和管理。过于复杂、课程成本过大的载体,有时要忍痛割爱。即使是公开课,也要适当注意,不然这节课辐射、推广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4)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把感性的体验与理性的思考结合在一起,重视对活动内涵和教育意义的挖掘和提升。比如本课在每次活动后,安排采访、讨论、交流等环节,让学生把活动中的感性认识得到提升,避免学生的认识停留在肤浅的表面。(5)好的载体一般能有效把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在一起。合作捏橡皮泥活动,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也学到了方法,懂得了道理,积累了情感的体验。竞争与合作这节课中,虽然并无特别花俏的活动场面,但我们仍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学生一直是在一条认知与情感相统一的明确主线提领下,时时都置身于角色体验之中,其思维与情感则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活动状态。活动并非一定需要有热热闹闹的场面,轰轰烈烈的情景。于平淡处显深刻,于细微处见精神,或许更能促进学生用心灵去感悟,或许更容易帮助老师撑起理想的品德课堂,更容易帮助学生撑起心中的品德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