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教学介绍.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178796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教学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教学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一教学介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一教学介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教学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教学介绍.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教学介绍本册课本与全套课本一样,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以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读写 能力和相应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建构体系,确立纲目,敷设篇章。由于本册课本是供高中必修课起始阶段使用的,所以编写者反复精选课文,修正单元导语,研究 “研讨与练习”题目,反复研讨和改写“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的教学内容,力求照顾学生“初始”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学生容易 接受的学习内容。下面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和梳理探究三个方面作一些具体的说明。阅读鉴赏本册课本四个单元,就体裁而论,现代诗歌、古代散文、现代散文、新闻报告文学各据其一;每个单 元内文体相对统一,各篇课文照顾各个时期

2、、各个代表作家以及各个代表性作品。这些单元的课文大致分为抒情和叙事两大类型,第一二单元属于前一类型,第三四单元属于后一类型。两大类型都精选了内容和形式俱佳的作品,这些作品具有厚重的思想、语言的亲和力以及有意味的技巧形式,易于为起始学段的学生所接受和喜 爱。另外,课文除了新闻报告文学,都是诗歌散文,属于纯文学作品,其实报告文学也可以归到文学作品的范畴,可以说本册课本的文学色彩较强,意在着重培养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高中语文培训资料GAOZHONG YUWEN PEIXUN ZILIAO高中语文培训资料本册课本像其他各册课文一样,单元专题的确定、课文的选取、练习题的设计,贯穿着知识和能力、

3、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三个维度在各单元的侧重点和表现方面有所不同,考虑到体例的相对统一,各单元呈现方式又有相同或相近之处,以单元说明而论,基本上分三段,第一 段点明单元题材范围,第二段说明课文内容的共同倾向和写法的共同特点,第三段指明学习本单元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果换成三个维度的说法,那么是第二段表达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三段表达能力和过程方法。例如第一单元的单元说明第二段略述中国现代新诗的产生情况,这属于知识的内容;又如第三单元的单元说明第 二段,“这些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这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所有单元提示的第三段是重要段落,编

4、写时不仅字字斟酌,而且渗透教学理念和方法。各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是以文段的形式陈述的,也许学生不易得其要领,这里试作概括提炼,并作一些说明。第一单元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1.反复朗读;2.分析意象;3.发挥想像;4.感受真情;5.陶冶性情;6.学写新诗。其中反复朗读、发挥想像是读诗的基础,这是最基本的训练,也是容易做到的,在本册课本“表达交 流”中有“朗诵”一节,较为全面地指导学生朗诵,可提示学生提前阅读,其中朗读的知识、方法、技巧等可供学习本单元时参考;分析意象、感受真情是教学重点,分析意象又是教学难点,学生可能不懂什么是意象,不会分析意象,应该教给一些关于意象的知识,明确了概念有利于顺利地

5、把握和分析诗中意象;学写新诗体 现读写结合的原则,是更高要求,读诗与写诗可以互相促进,但在本单元读诗是更基本的。第二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1.朗读背诵;2.知人论世;3.品味情意;4.培养语感;5.注重审美。其中朗读背诵没有写进单元提示,但它是题中应有之义,读文言文当然应该强化有声的“读”的训 练,它与“培养语感”是相适应的,朗读背诵是培养语感的前提和途径,事实上本单元的“研讨与练习”多有朗读和背诵的要求;文言文去今久远,作品背景复杂,作者情况难以明了,所以强调知人论世的阅读鉴赏方式;品味情意是达到审美的一条重要途径,当然审美目标的达成来自多方面努力,包括品味语言、鉴赏文章形式 美等,所谓情

6、意也就是习惯所称思想感情。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不可拔苗助长地提升学习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读懂、读通仍是主要的教学 任务,也就是说首先要扫清语言文字障碍,在此基础上再把握文章主题或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然后登堂入室,顾及其他目标。不能忽略基本训练而一味地进行玄妙的“探究”,那是违背文言文教学规律的。第三单元现当代写人记事散文:1.抓住细节;2.分析个性;3.体察倾向;4.品评亮点;5.圈点批注。其中的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包括对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和生活环境的细致入微的描 写。这些描写是这类写人记事散文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教学时应当着重关注的部分。要通过对这些细节描写的品味分

7、析,来分析总结人物的个性,体察透视作者对人物、事件和时代的感情倾向、评价判断和深刻思考。抓细节是基础性的、形而下的、微观的操作,分析个性、体察倾向是总括性的、形而上的、宏观的操作。所谓 亮点,不只是一些好的细节描写,还包括精彩的叙事、议论、抒情,优美、精警的语句,写作构思的精彩之点等。圈点批注应细分为圈点和批注,这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传统语文教学最有效的阅读经验之一,现在高中课本是大开本,课文旁边都留有大片空白,供练习批注之用。批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应充分个性 化,批注的内容应紧密联系课文,用语最好精粹、恰当。这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语文第一次尝试圈点批注,老师们可以提示方法,关注学生圈点

8、批注的过程和结果。学习点批可以和品评亮点结合进行,二者所指内容略有重叠,又有区分,亮点指明范围,圈点批注指明方法;学习圈点批注也可以和抓住细节、分析个性、体察倾向 结合起来进行。第四单元中外新闻报告文学:1.学习新闻作品:弄清新闻结构、新闻事实、新闻背景、客观叙述和主观评价,学会提取信息。2.学习报告文学: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倾向,鉴赏叙事技巧,学会关注社会。3.读写结合:评论新闻事实,思考社会问题。这个单元有点特殊,课文似在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之间;学习的方法,既是文学鉴赏式的,需要调 动感情、发挥感悟才华,又是新闻解读式的,带有一定的专业色彩,需要一定的理性分析。学习新闻作品,与其他单元

9、相比,更多一些专业性要求;学习报告文学,与学习新闻作品相比,更多一些语文学习的一般要求。“学会关注社会”应成为学习新闻作品和报告文学的共同要求,两类作品把学生目光和思维引向广阔的社会生 活,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这就意味着超越了语文学科的学习,上升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同时这也是本单元有别于其他单元的特点。第三个学习重点未能写进单元提示中,但按教学规律、教学逻辑理应成为一个重点。这里并不要求学生像记者一样跑新闻,或者时时关注天下大事和身边即时发生的事件,但也应 该学会读新闻,读有所感,思有所得,然后动笔写一点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有别于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也许学生比较陌生,作一些训练肯定

10、有益处。这里有必要专门提示一下本册阅读部分的“人文内涵”。在兼顾语文课程的学科本身特点的前提下, 注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人文精神或人文内涵,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正如课程标准所说:“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这既开拓了语文教学新的广阔空间,又给教师正确把握教材、组织课堂教学带来困惑。以前的语文课本不太重视人文内涵,现在编写者在这方面作了较大的努力。关于人文性、人文 精神和人文内涵,迄今尚无来自权威方面明确的定义,课本作了一些探究。课本中的人文内涵可分为接受性的人文内涵和主动探究性的人文内涵两大类。第一类是课本中所固有 的,确定的,有待于接受的;第二类是课本中不确定的,有待于

11、师生主动探寻挖掘的。第一类是客观的存在,第二类是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的,所以第二类定名为人文精神更合适。先看第一类接受性的人文内涵,它散见于各单元提示的某些重要提示,这些提示是明确的。第一单元:“读诗可以陶冶性情”,“诗歌与青年有天然的联系,少男少女喜欢用诗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是发掘诗歌的情感性因素,实现感染激发教育作用。第二单元:“而体验古人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也有助于培养我们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这是倡导对自然的热爱,对古代山水文学的热爱,对人生的热爱。第三单元:“这些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这是获得心灵启悟,经受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12、。第四单元:“培养关注社会的意识。”这是关注社会动态,培养社会责任感、公德意识、文明意识。再看第二类的人文内涵或人文精神,它散见于各单元的“研讨与练习”,这里挑选一些人文内涵较为明显的题目作为例证: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研讨与练习”四:“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了不少古今传诵的名作,丁香因此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什么含义。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 展开合理的想像,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提示我们,人文内涵关乎阅读探究的想像活动、审美活动和创造活动。第二单元第6课赤壁赋“研讨与练习”四:“中国古代有诗文穷而后

13、工的说法,苏轼正是在贬谪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名篇。如何看待穷而后工这种现象?你还能从古代文学家中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提示我们,人文内涵关乎阅读者的历史意识、忧患意识、文学修养。第三单元第10课小狗包弟“研讨与练习”二:“研读下面的材料,联系课文,选取一个合适的话题(如,小议“我靠的是感情”,谈“身边琐事”的深广内涵),写一点独特的感想,与同学讨论。”(引述材料很多,从略)提示我们,人文内涵关乎阅读 者的独立钻研精神、与他人合作精神,关乎从语文训练中生发的情感态度和关注社会的意识。第四单元第15课寻找时传祥“研讨与练习”二:“作者为什么要寻找时传祥?时传祥精神在当代是不是还有意义?请你搜集有关资料

14、,与同学讨论一下。”提示我们,人文内涵关乎读者对时代精神的领悟、对人间真理的认定和追求。这些例子只是随意挑选的,其实可以引发出的人文内涵的操作训练应该是很多的。总结这些设计训 练,我们可以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人文内涵较充分的题放在最后,作为一种延伸、拓展、迁移,而常规训练放在前面,它是基础,不可忽略;人文内涵伴随道德内涵、审美内涵、历史意识、社会意识、创造精神和意识,要而言之,伴随着语文工具性以外的精神素养;人文内涵一半存在于语文课的文本内,一半存在于语文课的 文本外,留有很大的空白点、未定性,获取人文内涵的多与少、成与败,与读者的知识素养、审美素养、道德素养、社会意识息息相关,提示着师生,要像大力提高语文能力一样丰富人格修养、人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