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 选修5选修6 重点知识总结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176514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 选修5选修6 重点知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地理 选修5选修6 重点知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地理 选修5选修6 重点知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地理 选修5选修6 重点知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地理 选修5选修6 重点知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 选修5选修6 重点知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 选修5选修6 重点知识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地理 选修5、选修6 重点知识总结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一)干旱:分布地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产生原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危害: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河塘、湖泊干涸;人畜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粮食减产;局部地区社会动荡。(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治理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或改良作物品种);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跨流域调水。春旱主要发生华北地区。 伏旱(夏旱),以长江中下游多见。(二)洪涝灾害:我国

2、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世界主要发生地区: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沿海、沿河、沿湖地区。自然原因:(气候)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厄尔尼若现象(水文水系);(水系)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地势低洼(海河、珠江);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如渭河流域)危害: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有的会

3、危及人民的生命。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修建分洪区;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三)台风热带气旋发生时间:多发生夏秋季节。世界上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有三个: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危害:台风灾害由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造成。引发洪涝,冲毁农田和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通信和输电线路。引起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影响:利: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缓解高温酷暑天气。减小损失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四)沙尘暴现象:我国典

4、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世界分布:中亚、美国、北非)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距沙源地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挖发菜等。(五)寒潮:成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季节:主要发生在冬半年。危害: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中断,严重的大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大风吹翻船只,

5、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六)暴雪的危害:交通受阻、房屋倒塌、牲畜冻死饿死、野生动植物死亡。暴雪后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洪灾、滑坡、泥石流。雪灾后洪灾的原因:冬季积雪多;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量大;地形坡度大,山地河流水流急。二、地质灾害:(一)主要地质灾害:1、地震: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浅源地震;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发生的

6、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危害: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地面裂缝,喷沙冒水,山石滚落崩塌;诱发其他灾害,如水灾、火灾;毒害气体排放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引发瘟疫。2、滑坡、泥石流概念: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现象破坏或掩埋坡上坡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砾石,破坏力极强泥浆石块堵塞江河

7、,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我国多发地区:云南四川两省西部(即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也会出现。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分析:自然原因: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开挖山体,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的防御: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三、海洋灾害:(一)风暴潮:成因:是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危害: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

8、上设施,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多发地区: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二)海啸:成因:是指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引起海啸的海底变动常与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发有关。危害:颠覆船只,摧毁港口设施,给沿海地带造成严重破坏。(三)赤潮: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自然原因:温度高;海域封闭;静风、静水的环境。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 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海洋开发程度高、养殖规模扩大,饵料+养殖对象排泄物严重污染了水域;国际交流促成赤潮传播:赤潮生物运输者。

9、水体富营养化;危害:海水发粘,堵塞鱼、虾、贝、蟹的呼吸器官,使其死亡;赤潮生物死亡分解,消耗溶解氧,鱼、虾、贝、蟹等缺氧窒息死亡。赤潮生物分泌毒素,鱼虾等中毒死亡。四、生物灾害:(一)农林牧生物灾害:表现: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危害:给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害(二)森林、草原火灾原因:人们生活用火、生产用火或雷电、煤自燃所引起的森林林木或草原牧草失去控制的大范围燃烧现象。危害:烧毁大量林木、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人畜伤亡;对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正确应灾方法:、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1、防洪准备:听汛期天气预报; 准备救生包(药品、食品等)、预备木制家具;训练爬高能力、

10、快跑能力; 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学习救生演习的知识; 学会游泳、划船。2、洪水应急: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借助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3、洪水中的救助 方法: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或划船、游泳去救人。抢救溺水人员最主要的方法:科学地控水和进行人工呼吸。、应对地震灾害: 平时要注意防震知识学习和防震技能训练; 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在短时间内做出避险抉择; 适当进行自救并保持体力等待求援。震后互救应遵循的原则 :先救近,后救远; 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

11、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先救“生”,后救“人”; 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风灾: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大雾: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沙尘暴: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注意:1、山区、半山区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2、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

12、的高处逃避。3、 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基本思想: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

13、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水质变坏,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海洋石油污染: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怎样清除石

14、油?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 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 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放任:任其自然分解 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的危害:危害人体健康 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制约工业的发展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造成经济损失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2) 加强生活污水的防治和地表水、地下水源的保护。(3) 发展节水型农业,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农业用水污染。(4)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大气 污染水体 污染土壤 占用耕地 影响环境卫生 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可吸入颗粒物的利: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