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方法.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176337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人读书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名人读书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名人读书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名人读书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名人读书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人读书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人读书方法.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名人学习方法启迪1 爱迪生“读书” 读书、学习要有“目标”、“志向”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童年时被视为“低能儿”,只上过三个月学便离开了学校。十二岁那年,他当上了火车上的报童。火车每天在底特律停留几小时,他就抓紧时间到市里最大的图书馆去读书。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当时,他随着兴致所至,任意在书海里漫游,碰到一本读一本,既没有方向,也没有目标。有一天,爱迪生正在埋头读书,一位先生走过来问:“你已读了多少书啦?”爱迪生回答:“我读了十五英尺书了”。先生听后笑道:“哪有这样计算读书的?你刚才读的那本书,和现在读的这本完全不同,你是根据什么原则选择书籍的呢?”爱迪生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是按书架上图

2、书的次序读的。我想把这图书馆里所有的书,一本接着一本都读完。”先生认真地说:“你的志向很远大。不过如果没有具体的目标,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这席话对爱迪生触动很大,成为他确立学习方向的一个转机。他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专业目标,把读书的范围逐步归拢到自然科学方面,特别注重电学和机械学。定向读书,终于使他掌握了系统而扎实的知识,成为伟大的科学发明家。 学习要有志向,目标要明确。作为正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学习目标应更加明确和远大。在学习目标确立过程中必须坚持三点:一是确立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就需要认真学习好马列主义与邓小平的基本理论,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马列主义、邓小平

3、理论辨别真伪,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二是要有崇高的学习目的,树立为国家、为人民学习的远大志向。三是要扬长避短,科学地选择主攻目标。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培养起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在具有兴趣的基础上,坚定学习目标,刻苦攻读,学有所为。实践证明: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朝着一个既定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而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是很难做成学问的。2 陶渊明“指点迷津” 学习没有捷径有位书生一心想具有渊博的知识,却又不愿下苦功夫读书,于是他就去向当时著名的诗人陶渊明请教学习的捷径,说明来意后,陶渊明把这位书生领到自己耕种的稻田边,指着稻子说:“你仔细看看稻子是不是在长高?”

4、书生看了半天,眼睛都瞅酸了也没有看出稻子的变化。陶渊明说:“那为什么春天的稻苗会变成现在尺把高的稻子呢?” 陶渊明又把这位书生领到河边的一块磨刀石旁问;“磨刀石为什么中间出现像马鞍形状的凹面呢?”书生说:“磨下去的。”陶渊明接着又问:“它可是哪一天磨成的吗?” 陶渊明说:“你是否从这两件事情上明白了学习的道理呢?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啊!”书生听了陶渊明的这一席话,茅塞顿开,羞愧地说;“多谢先生指教,你使我懂得了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只有勤奋好学才能成功啊!” 的确,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这正如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所说:“伟大的成绩

5、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会创造出来。”我们的祖先有许多名言警句也说明了这一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说学习有捷径的话,那只能说学习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在回答他是怎样取得伟大的科学成就时,总结出了一个“成功方程式”,即:W = X + Y + Z 。W代表成功,X代表刻苦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不说空话。我们有些大学生,一说起自己的理想就会滔滔不绝,梦寐成为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但一具体接触书本,就会掂轻怕重,毛病百出。如果是这样,即使对未来的憧憬再美好,也只能成为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6、。3 富兰克林的成才之路 学习应坚定毅力和信心 在大学生生活中,时常也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抱怨:怨生不逢时,怨没有个好家庭,怨过去学习基础没有打好,等等。这样的想法对吗?让我们看看伟大的物理学家富兰克林的成才经过吧。 富兰克林出生于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父亲做肥皂和蜡烛,母亲生了十七个子女,他是最小的一个。家庭人口众多,经济负担沉重,富兰克林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被父亲拖回来做工了,剪灯芯,做蜡烛,干着苦活。后来,父亲看到他喜爱看书,就把他送到富兰克林的哥哥办的一家印刷厂当了一名印刷工。在这样的厄运面前,他并没有屈服,而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语)。例如,他为了有书看,他和离印刷所不远

7、的一个小书店的伙计交上了朋友,同他商妥,在书店关门前把书悄悄借走,第二天开门前把书还来,为的是绝不让老板知道。就这样,富兰克林白天上工,每天夜晚读书到深夜。富兰克林的成才经过告诉我们:生活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请记住,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也就愈大”(托尔斯泰语)。无须慨叹,更不应颓唐,而应象遭受种种打击的贝多芬那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用积极的精神向前奋斗。”4 “列宁的照片” 学习应“专心致志”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学习时对于外来干扰的排除有着惊人的表现。有一次,一位摄影师走进列宁的办公室,列宁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报纸。这位摄影师

8、不慌不忙地安装好很笨重的摄影机,又咔嚓咔嚓拍了好几张照片,然后拆掉机器出门。列宁却一点也不知道。后来报纸上登了照片,列宁才惊奇地说:“他们是从哪儿弄来的照片?”列宁是日理万机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善于摒弃一切来自外界或内心的干扰,从而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与工作。专心致志,学有所成。成功者的奥秘正在于对学习的痴迷和专心致志地攻读。专心致志,是收到良好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大学生必须培养起抗衡干扰、专心读书的本领。怎样具备这种本领呢?关键是要用高度的责任心来约束注意力。一个人对学习的意义越清楚,求知的愿望越强烈,意志越坚定,他的注意力就越集中和稳定

9、。5 孔夫子学弹琴 学习一定要精益求精一次,孔子向师襄子学弹琴。师襄子教了一首乐曲,孔子便认真练习。十天过去,师襄子说:“你学得差不多了,另学一曲吧!”孔子说: “我只学会了乐曲,但弹奏的技巧还没有掌握。”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弹奏技巧啦,可以另学乐曲了。”孔子却说:“这首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还没有体会出来!”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子说:“这首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你已经弹奏出来了,该学新的乐曲了。”孔子又说;“我还没有弄清这首乐曲表现的是怎样一个人呢?”师襄子在孔子旁边坐下,仔细地听了一会高兴地说:“我从你弹奏的琴声中,仿佛看见一个人严肃地思考,他胸怀宽大,安然地遥望着北方。”孔子兴

10、奋地说:“我想除了文王,别无他人。”师襄子惊喜道:“我的老师讲过,这首乐曲叫做文王操。”这则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孔子勤于思考、肯于动脑的学习态度和严谨求精的治学精神。文中一问一答,层层递进,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我们不得不叹:孔子真不愧为一代圣人!现今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正是从“开发潜能”切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孔子学琴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典型的正面素材。我们的学生若能像孔子那样,对待学业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怎会不熟能生巧、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呢?6 李政道的“从画地图说起” 学习的重点是培养能力著名美籍中国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曾于1984年5月2日访问了中国科技大学,在其与少年班的同

11、学座谈时说过:“考试,只是考一个人的记忆力,考的是运算技巧。这不是学习的重点,学习的重点是培养能力。”当时李教授问:“你们谁是上海来的学生?”“我是。”一个少年大学生答。“你对上海的马路熟悉吗?”“差不多都熟悉。”“那好。我再找一个从来没去过上海的同学。” “那好。我再找一个从来没去过上海的同学。”李教授一边说,一边指着另外一个少年大学生;“好比如你,没去过上海。现在我给你一张上海地图,告诉你,明天考试的内容是画上海地图,要求标出全部主要街道的名称。”然后,李教授又回头对那位上海同学说;“不过,并不告诉你。第二天,叫你们俩来画地图。你们大家说,他们俩,哪一个地图画得好一些?”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指

12、着那位没去过上海的同学,齐声说;“当然是他画得好一些。”“大家说得对!”李教授很兴奋。接着说;“他虽然没去过上海,但是他可以连街道名称都标得准确无误。不过,再过一天,如果把他们俩都带到上海市中心,并且假定上海市所有的路牌都拿掉了。你们说,他们俩哪一个能从上海市中心走出来?”同学们都笑了,答案是显然的。李教授说:“我们搞科学研究,就是在没有路牌的地方走路。只有多走,才能熟悉。你地图虽然画得好,考试可得分但是你走不出去啊。所以,真正的学习是培养自己在没有路牌的地方也可以走路的能力,最后能走出来。这才是学习的最本质的东西。”“真正的学习是培养自己在没有路牌的地方也能走路的能力。”这句话说得是多么精辟

13、而又深刻啊!李教授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话告诉我们,考试成绩并不是衡量学习好坏的标志,而学习好坏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能力。因此,我们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到培养学习的各种能力上来,以适应“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对创新能力型人才的需求。7 爱因斯坦的“独立思考” 学习应把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放在首位著名的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部门中都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相对论学说,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位被人们称为有“超级”智慧的科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呢?年,爱因斯坦到美国时,

14、有许多好奇的美国人,向他提出了许多问题:你可记得声音的速度是多少?你如何记才能记下许多东西?你把所有的东西都记在笔记本上,并且把它随身携带吗?爱因斯坦回答说:“我从来不带笔记本,我常常使自己的的头脑轻松,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我所要研究的问题上。至于你们问我,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现在我很难确切地回答你们,必须查一下辞典才能回答。因为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 爱因斯坦的回答,使那些美国人感到很惊奇。今天读来,也使我们受到很大启发。爱因斯坦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不但有非凡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且非常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他在论教育一文中写道:“学校的教育目

15、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应侧重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也应是大学生学习的很重要方法。大学生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要探索“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当然不是要我们丢开书本知识不学,相反,只有首先掌握书本上已有的东西,才有思考和探索的基础,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前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我们经常自觉地进行锻练。碰到问题要想一想,当时可能没有什么大用,但有助于我们养成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科学上的发现,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对一个平常注意思考问题的人来说,由于有些问题早已想过,这样,他学习起来,搞起研究来,就可以比别人少用时间,而且也有可能比别人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更透,更容易出成果。8 伽利略的吊灯 学习应善于“思考”与“探究”古人云:“不深思则不能造(成就)其学”。爱因斯坦也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在学习过程中,在教材、参考书里,常有许许多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问题,它不仅可以提高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